1921年5月,彭湃留日学成回国。7月,在海丰县城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学习马克思主义,向工农宣传社会主义,同年9月,与海丰学生联合总会一同创办《新海丰》双月刊,用于宣传新思想,刊物发行后在海丰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1922年5月,彭湃和其留日同学杨嗣震,李春涛等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组织,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的彭湃组织全县学生举行纪念游行,并亲自创作了《劳动节》,让游行群众高声传唱。这次游行,是海丰历史上第一次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游行。加上此前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彭湃为代表的一批有志青年坚持不懈地在往后的历史历程中,推动着海陆丰人民在政治、思想上的解放,为后来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受到五一劳动节游行活动的影响,彭湃遭到当地士豪劣绅攻击,被迫退任教育局局长职务。当教育救民救国的理想道路受到挫折后,彭湃深感封建势力和地方军阀的强大。面对海陆丰地区薄弱的工农基础,他下定决心深人海丰县城东郊的赤山约地区进行革命宣传。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工作,1922年7月29日,彭湃与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李思贤五位思想觉悟提高较快的青年农友成立了“六人农会”。
“六人农会”提出,要领导农民开展“同盟罢耕”,打击土地豪绅和恶霸势力,使农会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政冶色彩。农会开办一所农民医药房,为农民看病提供优惠。农民从中受益,明白农会的好处,知道农会是真正为农民着想,因此农会大受农民欢迎,规模逐渐扩大。而彭湃本人,为表其决心,将彭氏分家之后自己拿到的地契送还给佃户。他以“邀约看戏”的名义,将这些佃农相约集中到龙舌埔广场,当面将地契付之一炬。此举彪显了彭湃本人坚定的革命斗志,也大大激发了农民参加农会的热情。
农会通过实施切实的、有利于农民的工作,并不断开展宣传,使得自身组织规模日益壮大,1922年10月25日,赤山约农会正式成立,彭湃亲自起草章程和宣言,后期农会发展至管辖人口超10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4。
1923年元旦,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成立,彭湃任会长,杨其珊任副会长。为使陆丰的农民运动同样迅速地发动组织起来,1923年3-4月,彭湃亲自到陆丰宣传农民运动,农民运动开始向邻县发展。同年4月,海丰、陆丰、惠阳三县共有农会会员20多万人。虽然在1923年的“七五”农潮中,海丰农会遭受了挫折,但随着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军两次东征的胜利,海陆丰农会蓬勃发展起来,到1926年,海丰县农会会员达25万之众,占全县总人口65%。这时的海陆丰农村真正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
与此同时,农民运动向海陆丰地区以外的潮州、梅州地区发展,组建农会的县达到10个,先后成立惠州农民联合会,广东省农会和惠州、潮州、梅州农会筹备处,海陆丰农民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广东和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是全国第一次大革命高潮到来的标志之一,它为我党后来建立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储备了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