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基础的人文关怀,又如何能够去与个体间的悲惨遭遇共鸣?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而那些涌现出来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恰恰是这个时代人文关怀缺失的缩影。
钱理群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钱理群在北大讲课,一位学生表现得特别热情,每次都来听他的课,而且很自觉地坐到前排。后来这名学生和钱理群走得越来越近,课后还主动和钱老进行学术交流,这让钱理群对这名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好感。
有一天,这位学生突然找到钱理群,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钱理群能够帮自己写一封推荐信。到国外留学,有教授的推荐信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钱理群很自然地答应了下来,帮这位学生写了一封推荐信。写了这封推荐信后,这位学生就再也没有出现在钱理群的课堂上,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钱理群后来回忆说,这种人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后,甚至不愿意花几分钟时间道别,就这样潇洒离去,不留下一点牵绊,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是可怕。
这一年,让我看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人涌现出来。时代造就个体,个体反过来塑造时代。脱口秀演员呼兰在访谈节目《某某与我》里说:“我们之前说‘笑是生活的解药’,不见得,我觉得笑是生活的麻药。”
醉生梦死,娱乐至死,不见得是解药,不过是一种自我麻痹,酒精如此、娱乐也是如此。10月15日,主播“罗小猫猫子”在直播中喝农药自杀,不少人留言催促她“快喝”,一个月后,“罗小猫猫子”的骨灰被掉包配阴婚。
围观者又何尝不是行刑者?在一个个社会新闻面前,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自己当时的处境,当我们以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去评价某个事件的时候,请别忘记让自己设身处地代入一下,再去评论这件事。于良心、于自己,都好受些。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不会在乎那些东西的,只有当事情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时,他们才懂得呐喊,以及呐喊本身所带来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