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贫困只是一时的,努力学习,把学业完成不就可以好好赚钱了吗?看到过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去餐厅点餐、刷盘子,去发传单、当家教。也曾看到某个同学,因为公布的贫困生补助名单里没有他,在桌子下面暗暗把拳头攥紧。
即使有太多的不确定,他们依旧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他们觉得家庭条件差一点不是大问题,吃穿比别人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学习,毕业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就好了;他们相信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可社会却给他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当年在学校里管用的“学生思维”,出了校门就失去了“魔力”。工作中频频受挫,很多在学校成绩不如自己的人,却在父母的帮助下,拥有了一个好工作。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在校园里被短暂掩盖,在踏入社会后被彻底揭开。读书生涯累积起来的自信,也在毕业后变得薄如纸片。
很多家庭,在教育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西方发达国家的父母将孩子抚养成人后,便不管不问,觉得这才是科学的方法。事实上,这些人往往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学费都负担不起,更别提职业规划了。那些精英阶层的父母,会为孩子精心规划人生的道路,例如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中记录的14个孩子。
在中国也一样,很多人虽然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但背后都有父母谋划。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些稳定单位。在学校不怎么努力的他们,毕业之后的工资和圈子,轻轻松松便碾压了大多数人。
而大部分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多父母都不在身边,更别提职业规划了。除了极个别幸运的人,大部分人都成了“炮灰”。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