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来源 |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刘雅静 编辑 | 詹达 “大夫,您帮我看看我家孩子好像不合群,常常自己玩自己的玩具,他不会是孤独症吧?”在顺义妇儿医院儿早中心门诊,医生经常会遇到家长拿着孩子平时的手机录像咨询。那么,到底什么是孤独症呢?孤独症早期都会有什么行为呢?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早中心刘雅静主任在4月2日“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到来之际,来和您分享一下这个话题。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病因尚不明确。常常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的行为方式。本病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1。孤独症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罕见病,随着筛查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病率逐年升高。最新的美国CDC公布的数据,孤独症的发病率已经高达54比1,每54个小朋友中就会出现一个孤独症,发病率比十年前提升了一倍多。 沉溺于自我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 孤独症孩子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星星一样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症孩子容貌与常人没有区别,他们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不能用语言、眼神交流等方式与周围的孩子进行交流,会通过搂抱或拍打等“另类”的交流方式表示喜欢,常常沉溺于自我世界,对别人的指令似乎听不到,显得“云淡风轻”,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孤僻所致。 孤独症的早期“五不“行为: 1.不(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家长最多关注的也是语言问题。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经常说些“外星语言”或“鹦鹉学舌”,不会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比如问“你叫什么”,他的回答也是“你叫什么”。 2.不(少)看。孤独症孩子与他人很少有目光交流,尤其是眼神对视,有些孤独症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缺乏面部注视。 3.不(少)应。患儿常常呼之不应,即便是叫他自己的名字。不会主动分享喜欢的事物,对父母缺乏依恋情感。 4.不(少)指。对感兴趣的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达,也缺乏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 5.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或感知觉异常:孤独症儿童行为刻板、单一,比如喜欢将小汽车排成一列,喜欢注视旋转的物体,多次重复观看特定的电视广告,对动画片不感兴趣,不喜欢被人拥抱等。 今年是“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第15个年头,今年的主题是“聚焦孤独症服务,构建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专业医生建议:家长怀疑自己孩子可能有问题时,应寻求专业的医务人员的帮助,切莫给自己孩子乱贴“标签”。一旦确诊要积极开展康复干预,如不给予早期的干预训练,很多孩子的预后不良,成年后在生活自理、学习和工作方面的能力缺乏,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目前,临床上孤独症的治疗多采用综合的干预手段。通过持续干预后的孤独症孩子的预后可以显著改善,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可以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