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9208|回复: 2

[议政] 乡村振兴 任重道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6 09: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2-5-31 22:03 编辑

                                   乡村振兴    任重道远

       ——乡村振兴畅想曲(2)    陈治赠  2022年5月16日

      农村、农业、农民,是中华立国之本,共产党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绝对主力。新中国成立,农村、农业、农民,又是稳定国计民生、固本强基的坚强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应对世界纷繁复杂变局的可靠后盾。农村、农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生常谈的旧话题,改革难度最大、发展最为滞后的领域。振兴乡村,是迫在眉睫又最棘手的重大课题。

      第一、农村衰败的原因。

     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的薄弱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目标较为具体、明确。拓展城市、县镇中心区的面积和人口,有宏伟蓝图。城市、县镇中心区做大做强“城镇化”的雄心壮志方兴未艾。农村如何向城镇化的方向发展,缺乏清晰的远景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经年,振聋发聩。但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从形式到内容都能获得官场倾心推介与社会衷心信服融为一体的典型或模式,仍在探索之中。类似往昔“农业学大寨”那种极具振撼性的旗帜,激励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还没有出现。

     上层决策厚此薄彼,地方党政担当缺失,城镇繁荣、农村颓废,城乡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若涉涉视之,中国的社会结构将失去平衡。

     地方因地制宜或因时应运打造的红色旅游村或生态观赏村,能否作为农村建设的示范?见仁见智。如海陆丰的几个网红村,改变面貎,确实难能可贵。可惜官场意志太重,盆景气息太浓,村民实际收益太弱。而且是官费兴造,投入不菲,缺乏推而广之的感召力,其他乡里无法效仿、难以追随。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顶层决策要出台具体的奋斗目标,放宽对农村建设诸多不切实际的限制。部门设计要互相兼顾,杜绝各自为政。地方党政要订立落实措施,对农村建设要一视同仁,继续发挥官费兴村的举措。同时,要更新观念,诚邀外出村民,在职及离退休干部、职工,与在村村民共绘新农村建设蓝图,鼓励和支持不同户籍的村民回乡建设居所,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第二、农业问题的是是非非。

     农业问题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耕地,二是耕作,三是粮食。

     (一)、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基于自然环境恶劣,耕地沙漠化或盐碱化;耕地被大规模的征收、征用,城镇近郊首当其冲;边缘地区耕地废置等原因,耕地面积不断缩少是毋庸讳言的事实。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才发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严令。2013年至今近10年,18亿亩耕地红线能否坚守?以海丰县为例。

      2005年,全县耕地总面积47.78万亩(《海丰县志》·“概述”P1)。到2012年,全县耕地总面积为50.31万亩(续志·“自然资源”P85;2012年《海丰年鉴》P176),7年间增加了2.53万亩。

      据2013年《海丰年鉴》(P44),全县耕地总面积为22.25万亩。较之2012年全县耕地总面积50.31万亩,1年间消失28.06万亩。

      据2016年《海丰年鉴》(P32),全县耕地总面积为22.20万亩,较之2013年耕地面积22.25万亩,3年减少0.05万亩(500亩)。如果加上2016—2022年可能征收、征用的耕地面积,突破耕地红线显而易见。农民集体按征收、征用比例的留成地,已依法依规依政策改变了耕地属性。有的被政府统征,有的留作集体开发或分配给村民作宅基地,都不属于占用耕地的范畴。耕地红线失守,不是民之所为。

     要想确保耕地红线,首先要停止地方盛行的“土地财政”,将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老区改造,其次是遏止耕地抛荒。

      (二)、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农民耕种,无论是过去的集体生产,还是现在的农户自主经营,都是遵循以种植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为辅,土地轮耕或休耕(犁冬晒白)提升地力的农业生产常识。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潮流汹涌澎湃,种植水稻、蕃薯的收益低得可怜。有种植自主权的农户,在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在低洼地搞养殖,增加收入,与地方政府倡导农业生产一村一品牌的决策相呼应。种植粮食,种植经济作物(含养殖),都没有改变农耕性质,属于农业生产范畴。

      据央视信息:今年全国春季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占54.67 % ,种植其他农作物的耕地面积占45.33 % 。海陆丰的种植比例如何?地方党政的《政府工作报告》好象找不到种植比例的数据。即使海陆丰耕地种植比例存在失衡,存在偏重种植其他农作物的现象,地方政府忽略指导,难辞其咎,不能将责任推给农户。

    (三)、手中有粮心不慌。中国是否已出现粮食安全危机?据官媒信息:2000年,中国的食物自给率为93.6 %,2020年降至65.8 %。也就是说,中国的食物进口占34.2 %。据2021年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中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比例超过70 %。小麦库存持续增加,可满足一年半消费需求。中国粮食供给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人们吃得饱,又要吃得好的问题。“去年我国粮食1.65亿吨靠进口,专家称粮食自给自足没问题”(资料来源:原子智库2022-05-0609:57:1)。海陆丰的粮食市场供应平稳,米袋子充盈,菜篮子丰盛,油罐子满足,可见证专家们没有说假话。

      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强调和提高种粮意识,以及荒地复耕,端稳饭碗,落实“民以食为天”的头顶大事,无可厚非。但一下子来个强制性全面“毁耕”种粮,甚至在水泥路面堆土种蕃薯,营造一种将要断粮的紧张气氛。是地方神经过敏乱作为,还是上层指令失措?造成民众对形势大好,还是大祸临头的质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没有先例可循,是在探索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愈发展,碰到的或未知的问题就愈多愈复杂。因而,在前进过程中,既有国家决策居高临下,又有部门设计横刀立马。政策多变或政出多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屡见不鲜,失误的地方较多。而且,纠误的方式往往是矫枉过正,一刀切。

     如:曾经兴师动众发动“养殖”,忽然间又拆场禁养。昨天鼓励多种经营,号召一村一品牌,今天又强制种植单一粮食,成片的玉米、西瓜等农作物罪该万死,成片的莲藕、柑桔用地,可能也难逃“毁耕”的厄运。倡导路通财通,打造悠闲场所的余音未烬,又高呼复耕复种,不惜工本在水泥地面堆土种蕃薯……。如此摇摆不定的决策或设计,绝对不是振兴乡村的正确举措。

      第三、提升耕田的职业地位,是振兴乡村的关键

     社会发展到今天,那种耕田“终身制”和“世袭制”的旧理念已经彻底粉碎。耕田与务工、经商、从政等各行各业一样,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职业,农民仅仅是这一职业的称谓。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耕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力,而且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用汗水养活各行各业,仍然摆脱不了愚昧落后的声名。时至今日,希望离乡背井、跳过龙门进城追梦,或耗尽家庭血汗、怀着读书改变命运雄心壮志的农村子弟回乡务农,不现实。唯一的办法是要将耕田这一行业,逐步提升为当今社会最安稳又最有竞争力的职业,吸引不同群体的劳动者投身这一职业,才能克服农民存在后继乏人的危机。

     党和政府对耕田行业免征公余粮(农业税),耕田的收入全部归农民,这为提升耕田这一行业的地位奠定了基础。目前缺失的是订立眼前和长远规划,以及组织实施。地方党政应着力协助各自然村因地制宜,确认乡里发展的具体项目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时间,让人看到希望和奔头。有了希望和奔头,才能凝聚人气,激发竞争。

     地方党政的思维,不要围绕如何将乡里的土地收归村集体做文章,而是应该树立如何帮助乡村发展的理念。乡村为中国社会作出了无以伦比的巨大贡献,发展项目所需资金,按官助民筹分摊,以官8民2比例为宜。各自然村直接与县政府签约,立下军令状,落实责任制。谁的资金不到位,致既定目标无法实现,谁承担应承担的责任。镇政府和村委会没有财政收入,充当上传下达,检查、监督落实角色。(海丰新形象一月一主题"海丰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20516091646.jpg

微信图片_20220516091700.jpg

微信图片_20220516091656.jp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海丰县红城中学以生为本的举措值得社会称赞
[三唯论点] 海丰县传承妈祖文化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三唯论点] 热烈祝贺海丰县下楼天福天后宮重光、圣母金身
[三唯论点] 振兴教育 路在何方
[三唯论点] 赞文明古邑金秋的文化盛宴精神大餐
[三唯论点] 新闻稿件字行间中溢出的信息更有启发性

发表于 2022-5-16 21: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23: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