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2-6-22 10:47 编辑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三个阶段(上)
——纪念海陆丰农民运动兴起100周年 陈治赠 2022年6月20日
海陆丰农民运动是中共历史上光辉一页。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对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研究,“能说的”可谓淋漓尽致。笔者斗胆从“不能说”的那一面探究,希望能从探索历史的过程中汲取教益,为海陆丰的明天更加美好加砖添瓦。
一、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兴起,是彭湃的执着追求,艰苦付出。但离不开三个客观因素。
1、陈炯明在广东推行民主政治,为彭湃搭建了叱咤风云的平台。正如当时囯民党在广东占尽先机,共产党在广东发展大张旗鼓一样。
2、陈炯明从选送彭湃出国留学,到指令海丰县府委任他主长教育,提高了彭湃的知名度,为其在海陆丰开展农民运动创造了条件。
3、陈炯明在广东支持各行各业成立自治协会,以维护行业劳动者的利益。“工商学都有会,农民哪可无会”?彭湃创建农会,既符合了陈炯明“要彭湃回海丰”造福桑梓的安排,又解决了“农民哪可无会”的问题。因而得到了陈炯明强有力的支持。
二、海陆丰农民运动,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宗旨。
第一阶段:以1922年4月中旬,陈炯明约彭湃到香港谈组织农会为起点,至1924年3月21日,时任海丰县长王作新再次取缔农会终结。这一阶段的农民运动,是以陈炯明的民治思想,即不以工农运动为政治本钱,农会是农民的自治组织,不卷入政治,着眼于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宗旨的民主运动,是海陆丰农民运动鼎盛时期。闻名于世的赤山约农会——海丰县总农会,就是诞生于这个阶段。
赤山约农会——海丰县总农会,不是全国最早,但其持续时间之长,以及规模、声势和影响力之大,举世无双,堪称全国第一。
第二阶段:从1925年3月彭湃随东征军回海丰开始,至1927年“4.12”事变结束。这一阶段的农民运动,出现于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标志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支持孙中山及其广东的“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北伐,以国民党的宗旨为宗旨的政治运动。
第三阶段:自1927年“4.12”事变开始至1949年共和国建立结束(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除外)。
这个阶段分为2个节点。第1:“4.12” 事变后,彭湃即派彭汉垣迅速回到海丰,与中共海陆丰地委取得联系,策划举行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到1929年8月24日被国民党逮捕为止,为彭湃领导(指导)下的农民运动。第2:8月30日,彭湃被国民党杀害后,海陆丰农民运动只能称之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彭湃烈士遗志,踏着先烈的足迹奋勇前进。
这一阶段的农民运动以武装斗争为主。是中共领导下以推翻国民党政权为宗旨的革命运动。创建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支红色武装——工农赤卫队;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第一块红色根据地。这是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辉煌时期。
海陆丰农民运动,创造了中共历史上的“四个第一”,奠定了彭湃在中共早期历史上无人能及的卓越地位,海陆丰地方历史留下一道耀眼的光环。
完全可以说,没有陈炯明的全力支持,海陆丰第一阶段的农民运动就无法成功兴起。没有第一阶段的坚实基础和农会鼎盛的声誉,彭湃与孙中山毫无交集,素不相识,凭什么得到孙中山的倚重,一下子授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的高位,创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没有第一阶段的实践、第二阶段的教训,何来第三阶段的辉煌创举?
三、彭湃原本主长海丰教育,何以要改行搞农会?有三个原因。
尽快解救贫困农民,讲求实际效果的现实情绪占了上风。彭湃虽然出身于富裕家庭,但他对底层社会始终充满同情。《不朽的丰碑》(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编,主编刘林松、蔡洛,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下称《丰碑》)一书收录彭湃生前的文章、书信、讲话等65篇,几乎每一篇都可以看到他为农民的困苦而流泪,而疾呼革这个不合理社会制度的命。彭湃希望所从事的社会革命应该立竿见影,首先必须保障贫苦大众有眼前的实惠。彭湃烧掉田契就是实证。
探索革命过程中思想的跨跃。彭湃是一个有抱负的革命者。少年时代,就有进行社会革命的雄心壮志。如何实现自已的抱负?有个探索过程。彭湃说:他当海丰教育局长,“是发着梦的想把从教育入手去实现社会的革命,因召集全县男女学生多数有钱佬的儿女,在县城举行五一劳动节大游行,这算是海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参加的绝无一个工人和农民,第一高等小学的学生高举‘赤化’二字的红旗去游街,其实是幼稚到了不得”;“我和李春涛同志等出了几期《赤心周刊》,自命是工农群众的喉舌,可是背后绝无半个工农,街上的工人和农村的农民也绝不知我们做什么把戏”【《丰碑》第114页】。这是彭湃在革命实践中的反思:想从教育入手去实现社会的革命,此路不通!
1922年2月,海丰县府为搞市政建设,布告拆毁旧城墙的计划,遭到县城居民的反对,成立了“护城会”,推举陈月波为会长。彭湃发表宣言拥护、并带领学生拆城墙,与“护城会”发生矛盾。“护城会”中有人扬言要到教育局殴打彭湃,陈月波担心难以制止,劝彭湃暂避。3月3日,彭湃离开海丰到广州。按照彭湃百折不挠的个性,他不可能因担心“挨打”而逃避现实。合理的推测应该是到广州找陈炯明,求索下来的方向。
1922年3日12日,彭湃在中共广东组织领导的、由进步青年组成的白话剧社中担任配景。3月14日,出席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谭平山为书记)。对于彭湃来说,似乎是看到了希望。3月19日,致电海丰县长翁桂清,请辞海丰教育局长职。4月10日,谭平山主持召开广东青年团执行委员会第1次会议,安排彭湃到广东青年团宣传部负责组织演讲队的工作。在彭湃看来,这一安排远离了现实,无法解除农民眼前的痛苦。彭湃没有接受这一任务。1923年9月7日,海丰发生“七. 五农潮”,彭湃就曾指责中共和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没有表态一事,写信给施复亮(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称:“我以青年团只可供做宣传的机关,还不可做革命的团体。我们快要组织一个极坚固的团体,而且很是秘密的。□□的共产党我不大明白,恐怕是无当用吧”【《丰碑》第44页】。可以反映彭湃一年前的心态。
陈炯明的支持,坚定了彭湃开展农民运动的决心。1922年4月中旬,彭湃接到林晋亭的信,立即依约到香港与陈炯明、马育航见面,商洽回海丰组织农会,开展农民运动。
彭湃母亲周凤在1957年的回忆文章中就清楚证明。她说:彭湃因拆城墙风波赴广州后,曾在香港逗留了“许久时间,陈炯明、马育航知湃的动作,为有特出的青年,是一个继起的海丰人材,思欲网罗而利用之”,“惟民运一门是湃的兴趣,便从此而接洽。湃以天下事,没有前援,实难发展,得此机会,正符本人用意,故回县组织农会了。当湃在港未回海丰之前,我已得悉了此种消息。只闻受着陈氏之助,而回海丰工作,实不能明了湃的内心底蕴,是为了要用彼方的口头和些少力量,来压制海丰一股恶势力,以便进行自己基层的革命工作”【《丰碑》第672-673页】。
陈炯明是否想罗网利用彭湃,借此控制农会?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史料证明陈炯明有控制农会的企图。彭湃也没有列出陈炯明如何试图控制农会为已所用的言行以及事实。但彭湃“受着陈氏之助,而回海丰”组织农会,也就是说,彭湃搞农会的后盾就是陈炯明,陈炯明是海陆丰第一阶段农民运动的旗帜,在海陆丰乃至惠潮梅地区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彭湃曾无限感慨说:“拜官主义最甚之潮属人,以为我是海丰人,陈炯明的同乡者,所以派代表来组织此会者共亦有九县”【《丰碑》第60页】。
陈炯明希望通过农会这一农民的自治组织,来维护民权、保障民生,因而大力支持彭湃。这正是彭湃之所以能在海陆丰、潮汕成功开展农民运动的关键所在。
1922年4月27日,彭湃回海丰,筹备海丰学生“五一”大游行。5月9日,海丰县长翁桂清发表免去彭湃教育局长职和自兼该职令。5月14日,彭湃和李春涛等在“得趣书室”(彭湃之家)创办油印刋物《赤心周刊》,号召中学生出来发动和组织工人、农民进行社会革命。5—6月间,彭湃和留日同学杨嗣震(江西九江人,彭湃留日同学、共产党员、应彭湃邀请担任海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等建立海丰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有8人,对外称“学术研究社”。6月14日,彭湃在《赤心周刋》第六期发表《告农民的话》,号召农民起来进行斗争,并表示愿意拿出家财来支持农民。
这是彭湃试图从教育入手实现社会革命到选择发动农民实现社会革命的转变。从此没有回头,走完光辉的一生。
将社会革命的重点放在农村,将农民视作实现社会革命的主力,组建红色武装,发动武装割据,彭湃堪称中共历史上第一人。海陆丰的红色暴动是1927年“4.12事变”发生后的5月就已开始,其他地方的红色暴动,大都是发生在1927年的7月间,更多的是发生在中共“8.7”会议之后。(待续)
【注】为纪念海陆丰农民运动兴起100周年,谨将写于2013年8月19日的拙旧文《海陆丰农民运动的三个阶段》(因冗长)分为上、下二部份重新发表(略有增删)。恳请红色专家学者批评教正。
图为彭湃故居得趣书室和“六人农会”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