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文化部艺术局举办了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展演分南、北两片,分别在福建泉州和山东淄博进行,历时2周。32个稀有剧种的32家院团携38个剧目共演出39场,观众达4万余人次,出现了人人争说“第一团”、人人争看“第一团”的盛况。展演还吸引了我国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戏迷、专家前来观摩。
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姚欣对那次展演活动记忆犹新。“展演活动对于认识稀有剧种的渊源、变革和发展,对于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制定戏曲繁荣发展战略措施都很有意义。”姚欣说,“天下第一团”是基于剧种发展和剧团生存状态而提出的通俗叫法,取决于一个剧种是否只有一个剧团“独唱”,这一叫法虽然响亮,但并非是官方授予的荣誉称号。
当年参加展演活动的山东淄博五音剧团,现今已更名为五音戏剧院。院长孙强表示,“天下第一团”实际上是稀有剧种的“独生子”,其代表的剧种往往地域特色鲜明、发展缓慢,从这一点来讲,“天下第一团”的称号并不值得炫耀。
曾静萍是当年参加展演的优秀演员之一,现今已是福建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她不无感慨地说:“通过那次展演,我第一次了解到有如此多的稀有剧种。剧团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梨园戏的价值所在,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据统计,1959年我国的戏曲剧种有360个,1982年为317个,2004年减少为260多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天下第一团”也很难独善其身,在本世纪初大都遭遇生存发展困境,其中的不少地方县级基层剧团一度处于濒危状态,淡出了观众的视野。
一些专家认为,“天下第一团”普遍面临发展经费不足、观众基础薄弱、演出市场低迷、戏曲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的困扰,导致院团发展活力不足、剧种传承困难。
孙强将五音戏的演出状况概括为“大演大赔、小演小赔、不演不赔”。“作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珍稀剧种,五音戏可以作为淄博的一张文化名片,但我们始终为经费不足所困扰。”孙强说。到目前为止,每年春节期间的50余场下乡演出,几乎占到五音戏剧院全年演出场次的一半。剧场演出每场只有2500元至3000元的微薄戏酬,维持收支平衡都很困难。“人才严重流失,我们剧院1999年招收了24名年轻演员,现在已经走了1/4;并且大中院校没有五音戏专业,我们必须自掏腰包,对演员进行口传身授。”
“政府拨款只能解决梨园戏实验剧团80%人员的工资,演员的基本工资只有1000多元。当年与我一起学习梨园戏的30多人中,现今只剩下四五个人了。舞台上,仍然是我们这一批演员在唱主角, 80后、90后演员能否挑大梁,我对此没有充分的把握。”曾静萍说。
随着国家颁布并实施一系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天下第一团”所代表的32个稀有剧种中的大部分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被解散的院团经过资源整合也已经恢复建制,开始探索各自的发展道路。
曾参加“天下第一团”展演的江苏丹阳市丹剧团,在1994年与锡剧团合并组建丹阳市戏剧总团后,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多年没有排演过一台新戏,负债超过100万元,演职人员平均月基本工资只有几百元,剧团几乎沦落到了停办关门的境地。2005年,丹阳市戏剧总团被纳入江苏省首批改革的事业单位之列,通过资产评估、用人制度改革、加大创排新戏力度等一系列改革,剧团在获得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得到增强。据悉,自改制以来,剧团走进城镇、乡村、社区、学校,已累计演出500多场,观众达60多万人次;2008年实现经营性收入50多万元;2009年上半年已经实现经营性收入近40万元。用丹阳市戏剧总团团长王金锡的话讲,这是一次“起死回生”的改革。
五音戏剧院始终围绕推广普及五音戏、巩固扩大观众基础大做文章,这也被认为是“放长线”式的发展思路。孙强认为,戏曲推广和普及的关键在于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淄博涌现出了蒲松龄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五音戏剧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排了《云翠仙》等6个《聊斋》系列的新剧目,深受当地观众喜爱。2004年,五音戏剧院与山东省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了首届五音戏交响音乐演唱会,此外,他们还通过与上海越剧院结成友好剧院,实现了院团之间人才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则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同时开拓城市和农村演出市场。“2008年底,我们剧团能够容纳400人的梨园古典剧场开始投入使用,每周六晚上都坚持卖票演出。从最初为19位观众演出,到现在上座率不低于1/3。看到铁杆戏迷越来越多,我感到很欣慰。”曾静萍说。
相关链接
1992年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参演剧团名单
南方片:18家剧团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
安徽省徽剧团
湖南省岳阳市巴陵戏剧团
福建梨园戏剧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漫瀚剧团
福建省泰宁县梅林戏剧团
福建省闽西龙颜山歌剧团
江苏省丹阳市丹剧团
江苏省苏昆剧团苏剧队
广东省紫金县花朝戏剧团
广东省海丰县白字戏剧团
广东省陆丰县正字剧团
广东省海丰县西秦戏剧团
浙江省温州市瓯剧团
浙江省新昌调腔剧团
浙江省湖州湖剧团
四川省梁平县梁山灯戏剧团
四川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花灯歌舞剧团
北方片:14家剧团
吉林省扶余市满族新城戏剧团
青海省平弦实验剧团
陕西省渭南地区富平县阿宫剧团
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夏剧队
河北省唐山市唐剧团
山东省淄博市五音剧团
山东省菏泽地区枣梆剧团
山西省大同市耍孩儿剧团
山东省柳子剧团
山东省莱芜市莱芜梆子剧团
山东省即墨市柳腔剧团
河南省太康县道情剧团
河南省内乡县宛梆剧团
河南省沁阳市怀梆剧团
作者:王连文
该贴已经同步到 汕闽人0660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