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20|回复: 1

[戏曲] 汕尾陆丰正字戏在星河湾·海怡半岛演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1 16: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唱一句哀声,荡气回肠。甩一手水袖,荡漾如波。昨日上午,【星河湾·海怡半岛】的红船大戏台,上演着被称为南戏“活化石”的陆丰正字戏。高潮时,台下观众为演员的精彩对打戏鼓掌叫好。“正字戏只有陆丰有,天下仅此一家。”刘小潮团长介绍说。
  天下就仅此一家正字戏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为南戏一支。它以中州官话多声腔的唱念———“官腔”(正音)而区别于用闽南语系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剧种。刘团长介绍,戏剧演变中,正字戏不断吸收昆腔、杂调等诸腔,其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婉曼妙之雅韵,又不失北方慷慨激昂之气势,形成了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剧种。
  刘小潮团长向记者介绍道,正字戏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当年海陆丰有一百多万来自安徽以及江浙一带的驻军,他们引进的家乡戏后来慢慢演变成正字戏。据考究,正字戏大概是由北方传入福建,再经海上传入粤东。历史上粤东地区很流行正字戏,但流传下来只有陆丰的双喜戏班。“所以才叫做天下第一戏嘛!”戏迷的一句插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20分钟表演赢得特别奖
  这种古老而又古朴的说唱方式,正字戏在中国众多戏种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日本著名汉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田仲一成,1978年在香港第一次看到陆丰正字戏时就被震撼了:“元杂剧的戏文、唱词,没想到还能完整地、活生生地演出着。这样的戏剧活化石,不仅在中国,就连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20世纪50年代进京表演的时候,周总理、陈毅都说演得好。”说起这段历史,刘团长不禁眉飞色舞起来。2006年,正字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2007年陆丰正字戏剧团代表广东去北京参加表演时,20分钟的表演便征服了评委,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奖。
  人才紧缺多数剧本失传
  正字戏有2600多个剧目,“文革的时候毁掉了大多数,剧本多数已经失传。”剧团扬琴师李建豪遗憾地说,“目前主要是整理流传本,完整的只有几十个文戏和几百个武戏。”当记者问到有没有尝试创新剧本时,刘团长表示人才比较紧缺,难度太大,“上世纪80年代初创作过,只有《状元与乞丐》排演了”。
  “正字戏排场大,大锣大鼓,有气势,出演一台需要的场地大、经费也多,一场演出就要花费一万多,但是国家每年只给我们几十万元的演出经费,地方政府穷戏团也跟着穷。今天我们上演的是文戏,戏台太小了,一舞刀就打到戏台了。”刘团长无奈地说。



该贴已经同步到 汕闽人0660的微博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海丰白字戏《龙宫奇缘》广东省文化节演出圆满
[城事报料] 戏之韵·海丰白字戏赴梅陇“华光大帝公”演出
[图看汕尾] 中秋月
[图看汕尾] 小舞者·张舒欣
[文化天地] 白字戏《龙宫奇缘》
[城事报料] 海丰白字戏在梅陇塘前村演出《白罗衣·拷陶》

发表于 2012-5-15 17: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