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火燎原社会实践队开展“寻红宫之迹,叙青年之声”和“走进历史,追忆烈士”为主题的缅怀革命先烈。队员们亲临革命先辈们奋勇抗战、艰苦奋斗而守卫的疆土,聆听革命先辈们为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革命烈士的事迹让各位队员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了民族责任心,更积极主动地学习革命精神,肩负起振兴中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
寻红宫之迹,叙青年之声
7月23日上午,实践队伍来到了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对馆内革命烈士的事迹以及馆内陈列的历史文献进行参观学习。走进红宫红场,烈士们英气逼人的雕像、缺角发黄的笔记本以及让人抚今追昔的旧物,映入队员们的眼帘,这些种种使我们对“中国、革命、烈士、牺牲、幸福”等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
南门社区红宫红场,位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是中国大革命时期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场所。以红宫红场为中心,是中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形成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总面积近25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约300平方米,红宫面积1850平方米,红场面积22221平方米,有红场大门、彭湃烈士铜像、红台、红二师纪念亭、红四师纪念亭等。
实践队伍在参观了红宫红场遗址纪念馆后,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拍摄了微视频,实践队队员经过前期对于红宫红场遗址的历史了解,争当红色讲解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微视频宣传讲述了红宫红场各个红色历史文化遗迹,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更多的红色历史,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彭湃同志的铜像是由海丰政府为了纪念彭湃烈士九十周年诞辰而请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精心铸造、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字而成。这尊铜像高3.2米,加上花岗岩基座总高5.5米,座北朝南,铜雕上的彭湃剑眉虎目。
为纪念1927年南昌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通称红二师)和广州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通称红四师)在此胜利会师,与海陆丰工农革命武装并肩战斗,参与创建、发展和保卫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海丰县人民政府特建红二师、红四师纪念亭于红场,以之纪念。
在南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彭小靖书记的带领下,同小朋友们在英雄树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红色英雄的故事朗诵活动。小小讲解员用标准的普通话深情并茂地为队员及当地社区的群众朗诵彭湃先生的历史事迹。
走进历史,追忆烈士
当天下午,实践队来到海丰县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向队员介绍了陵园内的基本情况,带领大家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海丰县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我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四万多名英雄儿女,包括徐向前、叶庸、董朗等革命烈士。在烈士陵园牌楼大门上,“烈士陵园”四字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同志于1987年所写。每年清明节和9月30日全国革命烈士纪念日,汕尾市和海丰县的领导班子都会组织各界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代表近万人在这里举行扫墓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场面十分隆重庄严。
“信“火燎原社会实践队在陵园内开展了祭扫活动,队员们认真地清扫纪念碑周围的残枝落叶,随后队伍成员有序地排队为烈士献上了鲜花,并面对烈士纪念碑默哀三分钟,用心感受着革命先烈在浓烟火海中英勇献身的坚定。最后,由中共预备党员王宜涵同志领誓,带领队伍成员进行宣誓表决心。
队员代表吴可烁说:“新世纪的年轻人,生于和平安定的年代,养于物质富足的今天,是革命烈士舍身为国、大义凛然,以最强硬的呐喊和最无私的牺牲换来的。在烈日中,我们踏上青石阶梯,踏入这烈士魂归故里的陵园秘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是党的后继力量,我们要不忘初心,紧记时代的重托,在实践中学知识、强理论、长才干、作贡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队员代表陈泽鸿和罗伟豪也抒发了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