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001|回复: 0

[人物] 勇敢的战士 不朽的英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3 23: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勇敢的战士  不朽的英雄
                                                   —记英雄战士黄奠同志的传奇事迹

                          文字/编辑 黄俊松

历史顾问 戴镜兵


引言:

       在海陆丰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英雄浮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然而,在可塘镇其中一个名字特别闪耀,那就是出生于海丰县可塘镇黄厝港村的黄奠。他出生在清未,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投身于大革命时期,他以他的胸怀和坚定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成为了一位革命英雄。让我们一起踏上回顾这位英雄生平的旅程,探索他为何成为革命英雄的重要原因。

第一章 少年黄奠 勇气与善行



  黄厝港村位于海丰县可塘墟西南方的冲积平原上,北接洋甲洲,南邻蔡厝围,与陶河镇隔河相望,村前有一条犹如巨龙般的东溪江与黄江紧紧相连,江水滔滔不绝,漫延数公里。它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传统村庄,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家喻户晓的举人黄汉宗就是该村的代表人物。

        黄奠,原名黄同安,字传奠,家中排行老大(老二,同林),1862年2月5日出生于可塘镇的一个小村庄--黄厝港。父亲黄庆顺,母亲张氏妈育有二子,老大同安(黄奠),老二同林。黄奠娶妻林氏,生子三,长芳成,次芳禹,三芳坤。

第一节 英雄出世 举人命名


  清同治元年,一个古朴小村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落下来,为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祥和。这是黄家的家族传承之地,一座低矮而宽敞的院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

        清同治元年三月五日,黄家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在这个美好的清晨,乡村巷口只见一妇人脚步轻盈,满脸喜气的敲响一中年人的院门,激动地向前来开门的中年人说道:“孩他爷,您的孙侄媳刚刚添了个男丁!”,前来开门的老者正是黄汉宗(道光年间中得举人),听闻妇人话毕,“走!去看看!”。 年刚48岁的黄汉宗,走起路来也是风驰电掣,不一会便到黄奠的家中。一进家门,就用他那带着岁月的痕迹,展现出一种沧桑和智慧的双手温柔地抱起这个孩子,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深情的光芒。

        黄汉宗是村庄中备受尊敬的智者,他是整个村的精神支柱。他紧闭双唇,微笑着,静静地凝视着这个摸不透命运轨迹的新生命。众人纷纷围拢,等待着他的决定。

       黄汉宗缓缓放下孩子,拿起一个小碗,在碗中倒满了清澈的井水。他轻轻地端起碗,感受着碗底传递上来的凉意。他微微一笑,朗声说道:“此子命中注定要有一番远大的作为,我决定给他取名为‘同安’。”

      “同安”,这个名字寓意着黄家子孙将与整个村共同守护着这片安宁的土地,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这个名字如同一颗种子,播撒在黄家的土地上,将会发芽、生长、茁壮,继承全族的血脉和家风。

第二节    父重视教育 子聪明好学




       黄奠,出生于18世纪末,正值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时代。他的年代被战争、侵略和内乱所笼罩,人们渴望改变现状,寻求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在这个混乱的背景下,黄奠站了出来,挺身而战,成为了勇往直前的旗帜。

        父亲黄庆顺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农民,他注重教育和学习。尽管他身处贫困的环境中,但他还要省吃俭用,努力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条件。他给黄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他读书上进。

       母亲张氏妈,也是一个非常勤劳和善良的女性。她以自己的榜样影响着整个家庭,鼓励孩子们勤奋努力。她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她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子女们,通过刻苦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这样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为黄奠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从小就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1870年,当黄奠初入村中的私塾时,才八岁。尽管年幼,但他的聪明才智远超同龄人。

       上学后,每天早早地,就背着书包第一个奔向村中的私塾,满怀对知识的渴望。虽然村庄的私塾条件简陋,但那里是黄奠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地方。

  有一次,黄奠的私塾老师生病了,无法上课。部分同学欣然放学回家,但黄奠却坚守在教室里,自己开始做起了临时的代课老师。他拿出自己仅有的一本教材,讲解给其他同学听。他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动地讲述课程内容,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鼓励他们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

  黄奠的专注和善心感染了其他同学,他们被他的热情和才华所倾倒,纷纷表示要跟随他学习。从那天开始,黄奠成为了私塾里的“小导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努力学习和进步。

  早年的黄奠尽管还只是一个孩子,但他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慧和领导力。他不仅在学习上表现优异,而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才能和爱心帮助他人,塑造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氛围。也预示了他未来成为一位革命者的命运。



第三节 形势所迫下的自学之路




       1873年,黄奠刚满11岁,一天中午,黄奠放学回到家,看见父亲坐在前屋的门槛上,嘴上有一口无一口的,吧嗒着长杆旱烟,烟雾缭绕,映衬出一抹愁苦的面容,看着一旁坐在竹椅上鏠补着衣服的爱人,唉声叹气道:“唉!咸水又上田了,今年又没收成,地主的管家今天过来说,又要加租了!今年农民的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又是地主恶霸!每当听到地主加租或欺负农民的时候,让年纪小小的黄奠就更加痛恨这些地主老财,但也很无奈,他在心里一遍遍的骂着地主老财,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让自己成长,赶跑那些地主恶霸,那才能让家人和农民当家作主,让农民富裕起来。

  1874年,封建地主制度横行,再加上村前的东溪江与大海相连,每到季节村里的稻田作物,就会被海水倒灌破坏,这几年,村里的农作物连续粿粒无收,地主又往死里加租,致使家里的经济一年不如一年。

  这一天,黄奠的父亲被迫做了一个坚难的决定,让年仅12岁的黄奠休学回了家,虽然他不能让黄奠前往学府求学,但他并没有放弃让黄奠追求知识的机会。从那以后,黄奠也自律刻苦,每天早早起床,整理好自己的书桌,就开始自主学习。

  在家的黄奠,农忙时,带着弟弟跟父母亲下田耕种,也不忘学习;农闲时节,随父亲一同驾驶“杉板船”进海城运货或运载客人,到城里父亲一有时间,就总带他到图书馆、茶馆或集市让黄奠阅读各类书籍、长见识或学技能。这也让黄奠学会了利用家中的书籍和外面的资源,并广泛阅读各类经典文献和史书。他将精力集中在学习儒家经典、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上。他用功自学,勤奋阅读各种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黄奠经常与家人、邻里、船上、集市上的人进行深入讨论。他会就所学知识和观点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通过这样的交流,黄奠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黄奠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通过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文素养,也在村中树立了一个勤奋求知、追求进步的榜样。他的故事鼓舞着许多人,激励他们在家中也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知识与成长。

  渐渐地,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黄奠,不但为人正直,好打不平,而且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他能说会道,能读会写,见识广,还略懂医理,这在当时的农村,可以算是“知识分子”了。无论谁家请他抄抄写写、读读书信,或哪家孩子头痛脑热,黄奠无论多忙,都会放下手上的活,热心地帮助父老乡亲们。

  慢慢地,黄奠在村里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能人,他有着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勤劳善良的品质。



第四节 热血青年 热心乡里




  黄奠还能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他致力于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帮助贫困家庭和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始终坚守着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感,希望能让这个小村庄变得更加美好。

  1879年,黄奠17岁,他就通过父亲,召集村民,在村前的江河合口处修建了东闸,这样就有效的阻档海水倒灌进农田,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在1887年,黄奠目睹着村里的妇人和农民为了洗衣服、挑水而频繁前往东溪江边的舶口处。然而,由泥沙土修建的舶口经常被江水冲毁,这给村民们带来了身陷落水危险的困扰。黄奠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他前往10里开外的镇上,自费并用自家的船运回两块5米长的石板。

  黄奠将这两块石板放置在舶口处加固,防止江水冲毁舶口,为村民们挑水和洗衣提供方便。他的善举感动了整个村庄,村民们对他深表敬佩和感激。

  然而,这件事情被海城的地主得知后却以破坏公共设施为借口,要求黄奠将石板运走,否则就要赔偿。面对地主们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要求,黄奠努力向他们解释,试图让他们理解自己的善意。然而,地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无论黄奠怎么解释,他们还是采取了极端手段。

  他们将黄奠绑在村祠堂前的鱼杆夹柱上,整整折磨了一天一夜。黄奠坚忍不拔,毫不屈服。最后,在出外回来的黄汉宗要求下,他们才放过了黄奠。然而,为了摆脱地主们不合理的赔偿要求,黄奠的母亲不得已只能用家里仅有的三只老母鸡换回了他的自由。

  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黄奠以他的善行和勇气向世人展示了对正义和公平的坚持。他的母亲更是彰显了家庭的团结和无私的精神。这个故事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压迫,也展示了黄奠及其家人的勇敢与顽强。

经历了这一次次的磨难和不公正对待后,黄奠并没有气馁。相反,他对当时的不公平现象和社会不公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他痛恨地主,他决心继续努力,为自己和其他村民争取公正待遇,要改变村庄的命运。



第五节 乐善好施 德高望重




        在旧社会,黄奠是一个乐善好施、深受村民敬仰的人物。尽管村里经常受到洪灾困扰,他始终坚守着道义和善行的原则,在困境中给予他人帮助与支持。

        洪水来袭,黄奠总是第一个赶到前线,带领村民共同抗击自然灾害。他组织了抢险队伍,协调资源,并用自家的杉板船运送灾民,确保村庄的村民得到及时疏散和安置。

        黄奠还自发组织了救援队,帮助那些被洪水困住的村民。他冒着风险驾着杉板船穿越洪水,救出被困者,并从城里买来急需的食物和药物。他不辞辛劳,用自己的力量为受灾的村民提供援助与希望。

        除了抗击洪水,黄奠也关心村庄中贫困家庭的生活。他悉心照顾那些家境困难的孤儿和老人,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关怀。他募捐物资和金钱,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黄奠教育和帮助这些人们,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困境,并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黄奠的乐善好施和德行高尚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和尊重。他的善行不仅在村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激励着许多人投身于公益事业。黄奠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代表人物,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黄奠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旧社会的艰难环境下,仁爱和乐善好施是无可替代的美德。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无私奉献,成为村庄中的一颗明星,给予了他人希望和勇气。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加上他诚实守信,又乐于助人,慢慢的村民哪家有重大事情都愿意让他帮拿个主意,在本地是位德高望重的乡贤,曾多届连任本村族长。

  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奠的声名远播,他成为了当时许多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未完待续……

mmexport1696042890743.jp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家乡老榕树 ——见证彭湃革命与时代变迁的岁
[三唯论点] 挖掘红色精神,赋能“百千万工程”
[三唯论点] 黄厝港村承德堂应届大学生助学颁奖庆典圆满落
[三唯论点] 《旅途微光》
[三唯论点] 海丰县东片江夏文化研究会举行 2024 年应届大
[三唯论点] 停电之夜:乡村的静谧与欢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