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位置看,汕尾与珠三角、汕头都存在空间距离,因此与两地的经济联系都不强;此外,行政归属频繁变动,对汕尾的产业布局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此外,在文化上,汕尾缺乏归属感,也成为其发展经济的障碍。
初看到“汕尾”二字,人们往往会认为汕尾和汕头有地理上的首尾之分,其实不然。汕尾原名“汕美”,因“汕”的意思是海滩的高处,这里又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名“汕美”,由于南方口音里“美”与“尾”谐音,后来“汕美”就被叫成了汕尾。
正因为也带有“汕”字,外界很容易将汕尾纳入潮汕地区,以为汕尾是正宗的潮汕文化。其实,汕尾是丘陵地带,潮汕大都是平原地带。两地从地理上、文化上、语言体系上、行政关系上都没有太多关联。汕尾人讲的是闽南话,与潮汕地区的潮汕话虽然都发源于闽南语系,但却有很多差异。汕尾的语言更接近于福建的“福佬话”。
行政区划上,隋唐时汕尾属于循州府(今龙川)而非隶属于潮州府,宋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汕尾大都属于惠州府而从没有隶属于潮州府。中共建政后,汕尾先是属于惠阳或东江行署,1958-1983年才前所未有地划归汕头行署,1983年又划回给惠阳行署,直到1988年设立地级的汕尾市。
在行政区划的变迁中,汕尾先后受到惠州的客家文化与汕头的潮汕文化影响,而这种左右摇摆的行政归属,也导致汕尾文化归属的模糊——既有潮汕文化的影子,又有惠州客家文化的影响。
1988年成为独立的地级市后,汕尾才形成一个独立的行政中心,并逐步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而由于行政规划的历史演变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汕尾文化本质上就是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杂糅。
遗憾的是,汕尾所辖海陆丰地区的汕尾文化,并未得到以潮州府为核心的潮汕文化的真正认同,而汕尾人自己对潮汕文化也不认同。因此,老一辈汕尾人说到“潮州”一定不会说“我们潮州人”,而是说,“他们潮州人”。
于是,处于强势的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交界地带的所谓的汕尾文化,也就不可能强势起来,甚至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点。
针对汕尾地理位置的尴尬,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从地理位置看,汕尾与珠三角、汕头都存在空间距离,因此与两地的经济联系都不强;此外,行政归属频繁变动,对汕尾的产业布局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