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擂起催征金鼓。作为城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凤山街道闻风而动,锚定全域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全力以赴实施“百千万工程”。该街道盯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以“首尾兼顾、两翼齐飞”为实施蓝图,以“活力街区、城市客厅”为总体定位,以“三圈四中心”为框架思路,树立“进位”和“标兵”意识,力争挺进扩能提质类“优秀”行列,打造城区具有真正首位度的“城市客厅”。
以业态提升为突破点打造 “商业圈” 全力打造城区具有真正首位度的“城市客厅”。图为以明珠广场、显达广场为首的活力商圈。
凤山街道立足城市中心区,以凤山祖庙“4A”级景区打造汕尾非遗文化馆为重要契机,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和文明路为发展半径,打造特色文旅商圈,引导传统业态向“网红经济”转型升级。以明珠广场、显达广场、熙龙湾广场等大型商超为首,打造城市活力商圈,切实激发商圈发展活力,提升“人文、旅游、消费”的能级量级,以商圈互动、发展互通,推动文旅城人产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全链条“夜经济”,培育“夜味、夜曲、夜赏、夜购、夜娱”等经济新业态成为成熟新“夜”态,带动本地人“走出来”、周边人“聚过来”、让城市“亮起来”、经济“活起来”。促使“老街区小商圈”和城市“现代新商圈”相呼应,构造“城市客厅·活力街区”,让新业态新经济在城区中心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夯实凤山街道“城市核心商圈”的基础。
以文化提升为切入点打造 “文化圈” 推进农贸市场提质升级,让市场既有“烟火气”也有“文明味”。
凤山街道持续深挖浓厚文化底蕴,聚力打造“善文化”内核和标识,不断擦亮凤山文化品牌,让“尽善尽美”实现“更善更美”的提档升级,点燃凤山街道“百千万工程”新引擎。聚焦加快文化赋能,借力老街区“乡愁”,挖掘“老汕尾”记忆,对百年商埠三马路整体文化形象进行改造提升,在百年三马路商业大街新设一批标识牌、指示牌和LED全彩显示屏,围绕妈祖文化、关帝文化、骑楼文化等传统地方文化新建“文化IP打卡点”主题,以更直观的形式普及“老汕尾”历史文化故事,打造城区历史文化与现代繁华商业相结合的城市新地标。着力打造让“外地人向往,本地人自豪”的“百年商埠”,充分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高品质的文旅消费需求,促进城市繁荣发展,做到以“文旅热”带动“消费热”。鼓励各类文化组织、社会团体在示范街区开展夜间文艺演出,举办“城市音乐文化节”“青年街头文化节”等活动,增强街区文化气息,焕发文化活力。
以环境提升为着力点打造 “生活圈”
凤山街道全面助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加快东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畅通四马路以及建设西路等道路循环,提升城市生活舒适度,彰显凤山市区首位度。以打造“历史人文核心区、都市和美区”两大功能区为核心,持续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对辖区内房前屋后、巷道乱堆乱放、违法乱搭乱建建筑物进行拆除清理。建立常态化插绿管护长效机制,实行常态化养护、动态化监管,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二马路、三马路、“口袋公园”的“见缝插绿、处处有景”,让绿色走进市民中间,让绿美深入群众心间。落实道路整治工程,实现各村(社区)巷道100%硬底化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垃圾收集设施、公共厕所建设共13处,同步落实排污管道、“三线”、路灯照明等升级改造。新增非机动车停车场10个、机动车停车场6个。除此之外,对位于香洲、新林、奎山、凤苑、安美社区等6个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优化摊位设置,植入智能管理系统等,逐步提高城市配套品质,渐次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打造“幸福来临”惠民综合体,包括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幼儿托育中心等共31个,优化“一老一小”生活体系建设。一批服务功能设施的配套和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活力。
以服务提升为落脚点打造 “服务圈” 凤山街道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好“社区吹哨、队伍报到、部门履职”机制,组织“大党委”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到社区“常态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红色巷长”实体化运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样板,在其他社区因地制宜进行推广,最终实现“红色楼(巷)长”全覆盖。加强智慧网格建设工作,在街道卫生死角处、城市内涝点、地质灾害点、治安管控点、消防隐患点等设置监控设施,统一安装远程智能发声系统,并接通民情地图,实现统一治理、智慧治理,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与此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文明创建宣传工作,对各村(社区)文明实践站进行升级改造,发挥文明实践站(所)阵地作用,开展具有凤山特色、凤山特点“五大类”活动。发挥汕尾城区印象馆凝聚带动作用,打造“假日公益课堂”“四点半课堂”等品牌,吸引乡贤回乡助推发展。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凤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海寅表示,凤山街道将乘势而上、快马加鞭,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让汕尾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势能。 来源:汕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