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4-9-15 10:39 编辑
读语文难吗?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考试成绩一般般,但我喜欢读课外书,喜欢写日记、随笔、杂感、散文、小小说。记得读高一的时候,同班同学喜欢看我写的笔记本,一大本一大本的。
后来虽然读大学读了历史专业,但喜欢写写写。每天的所见所闻,都喜欢写下来。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即使过了做梦的年纪,也是没有停下笔。
说真的,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都是伪语文教学。语文考试特别深奥,把学生引入到一条纯粹是为了应试的语文学习之路。这是一条死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呢?一言以蔽之: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能学好语文。
无独有偶,哲学家周国平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当中学生的时候,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他的语文水平,使他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他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那么,答案就有了。
他说: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他还说: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写日记既能坚持又写得有内容,即已证明这个学生在写作上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我会保证给予优秀的语文成绩。
因此,现在的语文老师,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当然要让学生写作文,不过,老师要采取不命题为主的方式,学生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某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交上来,作为课堂作文。总之,要让学生知道,上老师的语文课,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周国平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他所知,他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们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这样一份卷子来考他,是他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他真不知该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但却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的不二法宝。怪不怪?难怪那么多学生不喜欢学语文,语文都学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