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手持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精心缝制衣衫。在孩子临行之前,她一针一线,缝得细密紧实,只因心中担忧孩子归期漫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能说,子女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母亲如春天阳光般慈爱、博大而深厚的恩情呢?试问,那如小草般微薄的孝心,足以回报犹如春日阳光般和煦、伟大的母爱吗? 网友说:“上大学的时候,父母每月给我2000块钱我都觉得少,可我工作后,想给父母2000块钱比登天还难。从最开始的嫌弃父母,之后理解父母,现在成为父母,到最后才发现,自己远远不如父母!”那真是: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事中人。
父母对我们倾尽了他们全部的爱,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却是“有空”时才有。天天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各种理由,把对父母的关心放在最后。
大学时找父母要生活费,晚一天都不行,少给一点就生气。可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才发现,每月给父母500块钱,对他们来说都很难,还有各种推脱的借口。从最开始嫌弃父母,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做法远远不如父母。生活不易,不要埋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如别人的父母那样有钱,殊不知每一位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曾参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爸爸把他带到孔子这里。曾参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十五岁就去听课,很多地方不是很理解。当他听到老师说要孝顺时,他就一定要做到孝顺。后来他就对同学说,我最孝顺了。别人问他为什么呢?他说,爸爸打我,我都不跑,让爸爸打到满意为止。这话传到孔子耳中,孔子就把他找来,说,曾参,你父亲打你你都不跑,这是不对的。曾参吓一跳说,老师认为我应该跑吗?孔子说不是的,爸爸打你,你要看爸爸拿的棍子是粗还是细,棍子太粗可能把人打伤打死的,你赶快跑,为了让爸爸保存好的名声,一个人把儿子打伤了一定会被嘲笑。所以爸爸拿很粗的棍子你就跑,这就是孝顺。爸爸拿很细的棍子,你就不要跑,这个时候跑,你就是不孝了。所以孝不孝不是说你是否挨打,而是在于判断棍子粗还是细,然后再来见机行事。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人走了,这人世间,再也没有人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开不开心,胖了还是瘦了,再也没有人忍着你的坏脾气。趁父母在,趁我们还有能力,常回家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