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5-4-4 11:08 编辑
增強教育自信 再谱教育新篇
——为海丰教育蓄势腾飞纵情欢呼(2)
陈治赠 2025年4日4日
海丰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县,重视教育是文明古县的优良传统,古县文明最为显著的标志,也是今天海丰教育蓄势腾飞的强大优势。
1、掷地有声的历史看点。
海丰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长河汹涌澎湃。先民的足迹至迟可以追溯到捷胜沙坑文化。顺源奔流,从百越族繁衍生息,到秦平百越海丰成名,汉武置县,再到宋、元、明迎来三次移民潮,人口兴旺,中原文化的精华融入本土文化,推动了地方繁荣,也推动了海丰教育。
古代海丰的教育优势,集中体现于家庭教育的严谨,家国情怀浓烈的社会风气的熏陶。自食其力培养爱家、爱乡、爱国的劳动者,承先启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人才。
下图为古海丰学官门面原状(又称孔庙,现称红宮)
古代海丰的“公办”学校凤毛麟角。现存能够见证古代海丰“公办”学校的文物古迹,当数兴建于“五代”(公元907—960年之间)的海丰学官(又称文庙、先师庙);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易地续建的海丰学官(又称孔庙,现称红宮。见郑政魁主编《海丰县文物志》第62页),以及明政德十年(公元1515年)“民办公助”兴建的五坡岭方饭亭为著。较早出现的著名人物有: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海丰县籍丙辰科进土郭安仁,授宣教郎,出任循州府(今惠州市)龙川县令,勤政爱民,廉洁奉公,青史留名(见林泽民主编《海丰明淸三志》第207页:清乾隆《海丰县志卷之七·人物志》)。
值得自豪的是,处在粤系边缘与潮音之间夾缝的海丰县,自古至今,坚守内涵丰富、发音独特、自成一体的地方语言(海丰话,又称“学老话”)和多姿多彩的地方風俗习惯、乡土人情,弘扬香气四溢、各具特色的美味佳肴,光大不同门派、魅力四射的舞狮、武术,尤其是传承古老剧种白字、西秦、正字和海丰渔歌(现称汕尾渔歌)、客家山歌,如今依然青春焕发,风靡全国,走向世界,……凡此种种,都是优良的家庭教育和优良社会风气熏陶的丰硕成果。
2、盛名卓著的时代亮点。
在皇权存在的时代,海丰教育的另一优势,体现于私立的私墊、家墊、书院、义学遍地开花。培养出来的名仕贤达不计其数,引领各姓氏宗族兴旺发达,推动地方繁荣昌盛,为建设伟大祖国输送优秀人才。仅明淸两朝,文明古县培育了有科举功名的贡生、举人(含武举)、进士1032名;正七品以上官员(含武将)220名,其中当朝一品10名,遍布全国各地任职(见吴福钦史海钩沉的《海陆丰科举功名録》)。
下图为1913年创办的海丰县海丰中学现址(南门湖畔)。
到了近代,中囯社会踏入转型的激荡年代。海丰教育的优势体现于私立的私墊、家墊、义学遍布海丰各乡,公立新式学堂、学校(含讲习所)如雨后春笋。启步从师教,巨变在人心。老师们学贯古今,循循善诱开启了学子的思想大解放,在广阔天地自由驰骋。海丰教育培育出了饮誉海內外、近代最伟大的领袖陈炯明(1878—1933),以及海丰教育培育、陈炯明支持海陆丰农民运动,成长为中共早期著名领袖人物彭湃(1896—1929)。两大领袖引领了惊天动地、扭转乾坤的历史事件举世瞩目。海丰教育培育出了一大批诸如陈演生、钟秀南、马育航、陈其尤、黄鼎臣等民族民主革命先锋,以及诸如陈舜仪、蓝训材、彭桂、郑重等红色革命旗手。近现代海丰教育为陈洪(音乐宗师)、马思聪(音乐大师)、钟敬文(民俗学大师)、杨成志(社会学大师)、黄旭华(核潜艇之父)等成长为祖国杰出人才奠定了牢固基础。
3、蓄势腾飞的强力启点。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海丰县实施教育強县的战略目标开始至2024年,海丰县各城镇中心新增义务教育阶段新学位约3万多个(以官方公告为准),各城镇中心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位曾经严重紧缺的困局已有效破除。随着深汕合作拓展区梅陇天星湖产业园区兴建高标准普通高中学校,以及海丰县南部片区兴建新时代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落成,海丰县的基础教育(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有充裕学位,完全可以满足适读儿童、少年求知的需求。
据初步了解(以官方公告为准),2020至2023三个学年度,海丰县高考(本专)入围率,以及入读985、211双一流大学人数,名列汕尾市第一。其中,2023年度直接考取清华大学1人,填补了海丰县近17年来高考无学子直接入读清华、北大的空白。每年输送的数以千计的本专毕业生投身新时代建设。目前的海丰县已基本普及了高中文化教育。大学文化教育的普及指日可待。
海丰人民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有浓烈家国情怀的优良社会风气,有成效显著的教育成果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有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海丰教育蓄势腾飞的基础已经夯实,前途一遍光明。
前途光明不等于路途一马平川。海丰教育目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急需克服和解决,新的困难和问题又难以预见,蓄势腾飞任重道远。
祝愿海丰县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奋斗在第一线的校长、老师们齐心协力,再接再厉,为海丰教育蓄势腾飞再立新功!家庭、学校、社会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再谱海丰教育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