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记者 张文滨 文/图)近年来,城区红草镇通过创新推行“一核双驱”工作机制,成功盘活该镇海梧村约600亩集体盐碱化耕地,土地流转工作显成效。
曾经,海梧村因为海、塭、田位置相连,长年遭受海水倒灌,导致农田盐碱化严重。由于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所需成本高、难度大,部分盐碱农田撂荒闲置多年,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为改变这一现状,红草镇近年来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将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作为重点任务,把土地集中流转经营作为推动撂荒农田复产增收的关键抓手。在红草镇指导下,海梧村以村经联社为核心,牵头7个村小组的合作社,构建“专业种养合作社+农户”为驱动的“一核双驱”结对共建模式。镇、村干部充分发挥“入户联心”机制作用,入户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做通农户思想工作,最终,海梧村统一收回约600亩集体盐碱化耕地,并引进汕尾市四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集中流转经营。
由此,海梧村通过专业的农业服务,改善水利设施、采用蔬—稻轮种模式,进一步推动盐碱地改良,修复土壤生态。在此基础上,汕尾市四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打造了茭白、油菜花试验基地,促进海梧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超20万元,让村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参与分红,实现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真正做到富民增收。
“去年12月份,我们引进‘浙茭8号’‘北京茭’‘杭州茭’等品种在该地块进行种植,预计今年4月中上旬就能收获。” 汕尾市四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按照目前的茭白长势,每亩的产量在3000斤到4000斤左右。“茭白收割完成之后,就可以接着种水稻,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可利用茭白秸秆还田增肥,改良后的盐碱地水稻产量将在每亩1000斤左右。”
百亩盐碱地开出油菜花,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月下旬,该公司通过试验,成功让海梧村百亩盐碱地开出油菜花。当油菜花盛开时,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打卡拍照,逐渐兴起“花期经济”,带动当地“农业+文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