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城区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投入到春耕生产中。行走在城区田间地头,种植户整地、播种、浇水……农资销售门店里,农户忙着挑农资、执法人员检查农资……绘就出一幅“人勤春早忙耕种”的春耕图。 农业兴,百业兴。开春以来,城区聚焦“三农”工作重点,及早谋划、精心组织、迅速行动,抢抓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打好春耕备耕和春播春管“主动仗”,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农技特派员检查秧苗生长情况。
3月21日,城区以“现场观摩+集中动员”的形式,在红草镇海梧村举行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通过组织互学互看,交流“三农”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对照实际工作找差距、补不足、促发展。 现场会上,农业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满载秧苗奔向田间,来回穿梭间,一株株翠绿的秧苗被均匀地插入田中,原本光亮如镜的水田不一会儿工夫就披上了一袭“绿装”。农民正在水田间耙田犁地、有序插秧。“以前犁地靠牛,插秧靠人。现在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买农机有补贴,大家都能用上农机,让我们的春耕不仅插秧速率快,秧苗成活率还高,真正是为农民减负了!”一农户对记者说道。 随着一阵轰鸣声响起,水田上空不时有无人机轻轻掠过,均匀地向下方喷洒肥料,短短一分钟时间便完成一亩地的追肥。“无人机作业不压地、不受地形限制,可以避免大型机械对作物的挤压破坏,与人工比损耗少多了。”农技工作人员一边操控无人机施肥,一边介绍道。“无人机除了可以洒药,还可以播种,甚至浇水,只需在程序端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春天农忙的大部分农活,这下种地也成了‘轻快活’!” 田埂边的科技服务点热闹非凡,城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正在设置展位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农业科技特派员围绕土壤改良、播种时机、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前来咨询的农户耐心支招。“科技特派员讲的技术特别实用,他们讲解细致,我们听得明白,对我们农业生产帮助很大。”农户吴大姐听完讲解后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提供技术指导外,农业科技特派员还免费向农户送去化肥、除虫害药物等,切实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发放《春耕生产技术指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手册》等宣传手册及农药安全使用、农业转基因问答等技术指导宣传资料,为春耕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农技人员在保养农用无人机装备。
为强化春耕生产保障服务,城区常态化开展科技支农行动,农业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病虫侦察员、防治指导员、法律宣传员、用药调查员作用,奔赴各地田间地头,为农业企业、农户撂荒复耕、春耕春种工作把脉问诊。 “农技专家经常过来为我们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指导,比如育秧、育苗控肥、控苗、除病虫害等。”农民陈大伯告诉记者,除了提供技术指导外,农业科技特派员还免费向农户送农资。截至目前,城区已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586人次,服务次数199次,其中,常态化服务149次,防灾减灾服务27次,技术攻关服务23次;解决技术需求31次(项),服务里程4005.35公里,切实打通春耕生产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春耕备耕有序开展离不开化肥、种子、地膜、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种农资产品正进入购销旺季。在城区一家农资销售门店内,记者看到,一袋袋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整齐地摆放有序,销售人员热情地向顾客介绍各类种子的产量、品种、成活率等。“政府将春耕生产所需的作物专用肥、配方肥、缓释(控)肥、有机肥料等纳入物化补助范围,同时,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大大减少了我们购买肥料的投入成本。”一位正在挑选购买农资的农户高兴地说。 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春耕生产,今年春耕期间,城区全面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紧紧围绕农资监管重点环节和领域,强化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协调筹备好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资,及时调度农资产品缺口,跟踪农资市场价格变动,确保春耕备耕生产安全有序。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城区已出动执法人员96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市16家次,农业生产主体8家次,抽样检测农产品42批次,并与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签订了《汕尾市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汕尾市城区农资经营责任书》24份。 据了解,城区今年计划春播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3.69万亩,其中,早造水稻计划种植面积2.2万亩,薯类0.21万亩,花生0.42万亩,蔬菜0.85万亩。截至目前,该区已落实育秧面积2.2万亩,完成计划的100%;落实插秧面积0.66万亩,完成计划的30%;完成蔬菜种植0.91万亩,占计划总数的75.9%。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