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为重要议题的城区两会于近日胜利闭幕。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该区发展新方向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动员全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的精神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接下来,城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效。
城区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坚持存量挖潜、增量突破 推动经济向好态势更加稳健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安排45个重点建设项目,推动14个项目开工、10个项目投产,完成投资29.43亿元以上。争取专项债和上级专项资金20亿元以上。保障投资项目要素,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建。做好“十五五”项目谋划储备,推动更多项目纳入省、市“盘子”。 推动消费扩量提质。支持汕尾水上加油站规划建设。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力争汽车消费增长6%、家电家居消费增长8%。举办系列节庆促销活动,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促进服务消费。加快海滨大道西等区域开发建设,推动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12%、8%以上。落实房地产政策,释放住房需求潜力。健全区镇村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农产品与工业品流通效率。 强化项目精准招引。坚持“一把手”招商,举办招商推介会、座谈会,力争引进21个产业项目,投资额达64亿元以上。保障项目用地、金融、审批等要素,提供专班服务。吸引外商投资,推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落实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提升服务效能。落实惠企政策,助企纾困降本,确保新增经营主体1.15万户、“个转企”245户、“四上”企业50家以上。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加快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坚持协同联动、合作共进 推动西承东联支点更加有力 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全力推进国道236线城区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汕尾品清湖南岸段等征拆建设。配合市修编汕尾港总体规划,推动马宫渔港建设。 谱写对口帮扶协作新篇。对接深圳产业集群发展体系,深度融入深圳产业布局。深化与光明区在文化、人才、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对接省直帮扶单位,推动合作项目落地。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组织30家以上企业参加展会抢订单。壮大跨境电商产业,完善配套,鼓励传统产业开展跨境电商。深化与大湾区外贸产业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
坚持强链提质、集聚增效 推动产业发展活力更加澎湃 推动产业园区建大建强。助力高新区产业转移平台做大做强,推进其申创国家级高新区。加快马宫渔港经济区特色产业园区、深圳光明—汕尾城区共建产业园建设,力争投入8亿元开发资金。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支持镇街建小微产业园。 推动支柱产业做强做优。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上中游配套产业集聚,实现产值不低于300亿元、增长7%以上。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开展技术攻关,推动6家以上企业技改、11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技改投资增长8%。 推动新兴产业成型成势。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利用“绿电+算力”发展智算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全社会研究经费投入强度达2.02%,新增1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引进20名博士硕士,培育200名高技能人才。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深化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加快“深汕零距离”专区建设,新增90项高频事项跨市办理。深化“一网通办”2.0,实现事项全流程网办率90%以上、“零跑动”80%以上。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深化“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
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 推动海洋特色优势更加彰显 耕牧“蓝色粮仓”。实施江牡岛海洋牧场投苗,加快马宫水产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规划打造马宫海洋牧场食品谷。推动多个海洋种业产业园运营投产,扩大优势品类养殖规模,力争海水养殖产量突破16万吨、产值突破24亿元。加快海域和沙滩使用权申报,服务海洋产业。 激发“蓝色动能”。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产品研发,推广“校政企”共建模式,推动海产品向高端领域转型。延链、强链、补链,深化技术攻关,推进相关项目建设,拓展市场。 发展“蓝色文旅”。推进农文旅融合试点,推动相关项目建设运营,规范商业街夜市管理,打造文旅平台标杆。强化资源联动,丰富海岛主题旅游产品。引进高端康养项目,扩大“冬养汕尾”品牌效应。新增培育10家乡村酒店(民宿)。引进头部文旅企业,力争接待游客增长7%、文旅综合收入增长6%以上。
坚持中心辐射、镇村共兴 推动协调发展步伐更加笃实 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加快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建设,推动市政道路和“断头路”建设。开工1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谋划2个城市更新项目,打造3个城市公园绿地,新增2500个停车位。探索建设未来社区,打造数字城市品牌。开展文明创建提升行动,确保中心城区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加快建设美丽圩镇。所有镇(街道)达典型镇培育标准,红草镇培育成省典型镇。全域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七个一”品质提升,强化风貌管控,推动项目建设。鼓励各方力量参与典型镇创建,推动结对帮扶等项目落地。 全面打造和美乡村。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成粮食种植面积5.1万亩、产量1.83万吨。培育优质“土特产”品牌,申报8个以上名牌农产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带运营,推进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国企+村企+运营团队”发展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总量比2022年翻一番。新增选树培育22个市级典型村。推进常住人口200人以上行政村100%达美丽宜居村标准。
坚持敢闯敢试、破立并举 推动重点改革成效更加凸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企产业布局,推进4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并购。强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盘活33宗闲置国有资源资产,新增10亿元以上优质底层资产。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实现“债贷联动”20亿元。区城投公司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5%、3%。完善国企管理制度。 深化金融服务供给。完善“风险补偿金”制度,发挥“政银担”作用,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年担保业务发生额5亿元以上。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对接,新增40亿元授信额度。防控金融风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进“补改投”,提升资金效益。落实“三保”支出责任,加强库款和支出管理。争取扶持资金。落实税收征管改革,推动财源建设项目,配合资源出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管理,开发利用集体留用地,实施点状供地政策。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千亩良田示范片区,力争全年新增1000亩耕地,提升耕地连片度5%以上,完成农用地整理1926亩以上。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
坚持污染防治、降碳增绿 推动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加快绿美生态建设。开展绿美“八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等任务,防治薇甘菊、林地红火蚁,确保松材线虫病“零发生”。丰富义务植树形式,区镇村绿化植树12.2万株。推动绿美示范点、示范带建设,创建古树公园、绿美红色乡村。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环保督察整改。防治大气污染,确保AQI、PM2.5等达标。治理入湖入海排口等,确保水源地水质、近岸海域水质达标。加快垃圾填埋场整治,启动2个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实现垃圾100%无害化处置。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公共机构建筑、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50%,提升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拓展林下经济,推动森林“四库”联动发展。
坚持厚植民利、深泽民心 推动民生福祉内涵更加丰富 高效推动就业创业。落实就业政策,完善服务平台,开展用工行动,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30人以上,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推进技工教育特色化发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服务重点企业招工,扶持自主创业。 协同推进教育提质。推进清湖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巩固“5080”成果,稳定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5%以上。撤并2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新增1560个公办教育学位,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强化校园建设和改革,借助帮扶力量,提升中高考成绩。 多维深化医疗惠民。保障深汕中医医院建设,支持深汕中心医院创“三甲”。建强汕尾逸挥基金医院重点专科,深化医联体和分级诊疗体系,确保全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达国家服务能力标准。深化爱国卫生运动,防控重大疾病。完善中医医保支付体系,加快村卫生站中医阁建设。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传承发展非遗项目,支持衍生文创产品创作。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文物普查等工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全面筑牢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医保保障,稳定居民医保参保率。实施社保“镇村通”工程,优化服务,扩面征缴。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加快福利院升级,提升幸福长者食堂运营成效,增加婴幼儿托位数。推进综合救助服务平台试点,做好社会救助。 用心用情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坚持精治提效、防范风险 推动安全发展底线更加牢固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枫桥经验”,开展“入户联心”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理中心建设,优化数字平台,推进智慧乡村、社区建设。完善信访服务体系,治理源头、攻坚积案。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推进扫黑除恶,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开展专项治理,完善防控体系,加强边海防建设,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构建“1+5+N”现代警务机制,提升战斗力。 强化重点风险防控。开展维护政治安全行动,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化解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推进安全生产攻坚,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落实“三长制”,清理“三无”船舶。做好灾害防范工作。加强消防建设,监管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
坚持聚焦主业、压实主责 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更加过硬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能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 尊法崇法促善治。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执法体制,审查规范性文件,依法接受监督,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 真抓实干建新功。树立狠抓落实导向,以高效作风推进工作。弘扬“四下基层”传统,大兴调研之风,确保措施符合实际。 清正廉洁葆本色。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监督审计,严防腐败问题。开展学习教育,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保障民生发展。
城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全部办结 记者从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该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14件议案建议已全部办复,办复率100%,满意率100%。 记者了解到,14件建议内容涉及各个领域,真实反映基层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关切,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绿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议案建议聚焦社会热点焦点、破解百姓难点堵点,汇聚民智、饱含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直指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城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工作目标,坚持“提得准”和“办得好”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以督办促落实,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成效,使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城区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明确办理责任、办理时限、办理程序,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部署、全程督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各承办部门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密切协作,共同分析、共同调研、共商措施,代表议案建议高效、高质量办结。
城区政协自六届四次会议以来立案提案办复率100% 记者从政协汕尾市城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自六届四次会议以来,该区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共计提交提案96件,经审查立案83件。其中,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67件,单位提案16件,提出或参与提出提案委员214人次。经56个承办单位认真办理,立案提案均已按期办复,办复率为100%。 城区政协常委会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把高质量做好提案工作作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职尽责,积极运用提案建言资政,不断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政协委员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涵盖绿美生态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这些提案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中心工作,饱含为民情怀,凝聚着政协委员履职的责任和智慧,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提案工作实现领导督办、参与各方评价“两个全覆盖”,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为助力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汕尾日报 本版采写 记者: 张文滨/文 通讯员:李雨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