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900|回复: 0

[海丰] 马如龙命运随马思聪跌宕 在广州度过最后4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8 10: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97557988765YW1720071214C002_b.jpg
  马如龙

  马思聪之子、广州艺术博物院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名誉馆长。2011年12月9日去世,享年65岁。

  1923年和1931年两度赴法国学习音乐,主修小提琴和作曲。学成归国后,一直从事音乐创作、演出和教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7年1月携家人出走香港,后长期旅居美国。1987年5月,病逝于美国费城。1984年国家公开为马思聪的所谓“叛国投敌案”平反。流传最广的作品是《思乡曲》。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2月9日,马思聪和夫人王慕理骨灰移灵仪式在美国费城一个小教堂里举行。随后,护送马思聪夫妇骨灰回国,并落葬广州最重要的人,是马思聪之子马如龙。

  四年后,同样是12月9日,15时10分,马如龙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癌症不治去世,终年65岁。

  尽管马如龙并不像父亲那样在音乐上功成名就,但他的淳朴、善良、孝顺,令他备受爱戴。马如龙生性内向隐忍,为了父亲的事业和照顾双亲的晚年,他终身未娶。像父亲一样,马如龙一生也令人唏嘘不已。

  致信温总理促父母“回家”能把父母的骨灰带回祖国,总算完成了他们的遗愿

  “想起40年前与父母从广州逃离时,我们走得很悲凉;但现在,一下飞机就感觉到广州人的热情,真是很不一样!”2007年12月11日,晚上10点半,马如龙携亲友一行四人出现在广州白云机场到达大厅,立即被媒体团团围住。

  这是马如龙40年来第一次回广州。1967年1月15日,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马思聪不堪“文革”红卫兵凌辱折磨,携妻子王慕理、次女马瑞雪、儿子马如龙,逃离北京,从广州黄埔坐“002”号艇前往香港避难,随后抵达美国召开记者会,发表了讲话《我为什么离开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

  在国内,经康生、谢富治圈阅,马思聪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直到1984年才获得平反。马思聪本打算回国定居,谁料,却在1987年5月19日心脏病手术失败,抱憾离世。

  直到2004年6月,《人民音乐》杂志原副主编于庆新出访美国时,向马思聪的外甥女汪镇美、于光夫妇提议,“先生是中国伟大的音乐家,辞世17年了还在异乡,马先生应该叶落归根。你们全家是否可以好好地考虑一下,送先生的骨灰回家乡?我愿意搭个桥。”

  各方努力由此展开。此间,马如龙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了一封600余字的信,语意恳切委婉。当中说道:

  “我的姐姐马碧雪、马瑞雪已于近年先后病逝。我想,作为父母唯一健在的孩子,有责任来完成父母的遗愿———将父母的骨灰平安移回祖国,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父亲是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家,不仅属于中国人民。因此,将父母的骨灰移回祖国安葬,不是我们家庭的私事,而是中国音乐界乃至艺术界的一件大事。父亲的全部遗物,我们已于2002年之前捐赠给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艺术博物院设了马思聪纪念馆。明年(2007年)恰逢父亲逝世20周年,如能在年内将父母的骨灰移回祖国安葬,则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2006年8月24日,温总理作出批复。广州市文化、民政、侨办等相关机构随后开始筹备马思聪夫妇骨灰回归的相关事宜。

  2007年12月13日,在岭南温暖的阳光下,马如龙率亲友聚集在广州白云山麓的聚芳园。在简单肃穆的仪式后,马如龙亲手将父母亲的骨灰撒在父亲的雕像处,并种下三棵父母亲生前钟爱的桂花树。

  他是如此了解自己的父亲,有人曾提议要建墓安葬,他坚决不许。因为“父亲生前喜欢祖国的山水,撒在山水之间,可以让他与祖国的山水更加亲近。那里的土地四季常青,那里的花开也是父亲的欢笑”。

  12月14日,正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特别设立“马思聪日”。在父亲塑像揭幕仪式上,马如龙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说:“父亲一生经历坎坷,但思乡爱国之心始终很强烈。父母亲没有达到年老归乡的愿望,不过现在能把父母的遗灰带回祖国,总算完成了父母的遗愿,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移灵那天,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从远路去参加移灵仪式,为了表示对移灵回国到广州安葬的关心和对父亲的怀念与敬爱。这完全表明了真理终归是真理,这是歪曲不了和磨灭不掉的。正确和诚善的事实能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得起各种考验,无论如何总会在世间被公认。”在场很多人为之感动落泪。

  14岁与父亲同台演奏

  赴美后马如龙没以小提琴为职业,“怕生活不安定”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向泽沛2007年在广州与马如龙阔别40年后重逢,彼此第一眼就认出对方。向泽沛比马如龙大一岁,1952年起,一起跟着马思聪学习小提琴,情如兄弟。

  马如龙1946年出生在台北,其时马思聪担任台北交响乐团指挥。

  向泽沛忘不了,小时候和如龙拿着树枝当斗剑,两人还有一张爬到马家在北京四合院的屋脊上的合影。

  而对马如龙来说,那些逝去的时光,在他心底也难以磨灭。在给堂姐马之庸的一封信中,他深情写道:“提起那些欢乐童年时,我现在会朦朦胧胧梦见向教授(指向泽沛父亲)全家人拿着士林的柿饼蛋糕给爸爸祝寿,又在我们家为爸爸敬寿酒。同时梦见家里那高手艺的厨师备的很多好菜……然后大家去水上公园坐船,饮樱桃汽水。多迷人的记忆!”

  马如龙小时候喜欢画画,不过后来父亲看见他画的都是火车头轮船什么的,觉得没什么艺术性,让他弃画从乐了。1962年,14岁的他在“羊城音乐花会”的舞台上,首次与父亲携手演奏《巴哈双小提琴协奏曲》。

  少年时的马如龙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了几年学之后,退学在家自学。

  与父母、姐姐到美国避难时,马如龙21岁。“去美国时,我们一是伤心,二是恐惧。觉得自己的命运,如无尽的黑暗般茫然不可知,甚至对活下去也不抱希望。可我们知道,要是回去,就死定了。”马如龙后来对记者说。

  马思聪到美国初期还有些演出,但很快就只能“闭关”在家“专心”作曲了。“因为‘四人帮’无孔不入地制造麻烦,使父亲出不来。”马如龙说,一家人主要靠父亲的音乐基金会及子女的工资度日。

  马如龙与父母住在费城维莎根大道一栋环境清静美丽的公寓里。他在美国一家技术公司上班,从事绘图工作。

  他的二姐马瑞雪在回忆文章中透露了一点弟弟在美国的生活:母亲对儿女的关怀无微不至……她说,如龙整天上班工作,又要来回驾车几个小时。应当给他吃些好的。何况他一有空暇,还要练小提琴。如龙也学会了父亲的办法,每天坚持练完二十四个音阶和分解和弦,有时同事们也要他拉琴给他们听,于是办公室临时变作演奏厅,大家听后皆大欢喜。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以小提琴为职业?他说“怕生活不安定”。

  《马思聪传》作者叶永烈1993年在费城马瑞雪家中过圣诞节。在聚会快结束时,马如龙来了。叶永烈后来在文章提到马如龙:“他性格内向,为人笃厚,长相很像马思聪,颇为潇洒。”

  很多认识马如龙的人都对他留下同样的好印象,尽管他木讷寡言。对马如龙颇为了解的向泽沛说,他不是孤独症、不是自闭症,他是个单纯的人,只是不喜高谈阔论,不擅人情世故。他跟世俗世界格格不入,但内心世界丰富深沉。

  这一点从马如龙与亲友们的书信往来中亦可窥见。马如龙的字迹工整,在写给马之庸的一封信中,他写道:“贝多芬和莫扎特为世人做这么多美好的音乐,而他们在时和后人有何所得?但艺术家完全是出于奉献。父亲在时,写作乐曲从来不考虑到图利……人生苦短,就算活到100岁,也有寿终的一日,到时只要良心上有安宁,就会感到幸福。”

  每每谈到父亲及其作品,马如龙眼里就立刻有了光彩。马之庸说,为了《马思聪全集》的顺利出版,如龙尽力提供了父亲的一些珍贵资料;他也经常与她磋商如何让听众更容易理解接受马思聪的音乐作品;他还建议在马思聪诞辰100周年时发行马思聪纪念邮票,获得了文化部等部门的批准,这令他十分兴奋。

  守护双亲孝子终身未娶

  他的命运随父亲跌宕,几段情感经历也因父母原因而夭折

  2007年底,广州市政府赠送了芳村花园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没有成家的马如龙从此在广州定居了下来,他想用余生守护着父母。

  芳村花园是广州的公务员小区。在美国生活了40年的马如龙,在这里并没有找到很聊得来的人。他早年受过腿伤,疼痛不时发作,行走十分迟缓。从芳村花园到市中心大概要花上一个小时,马如龙曾想换个地方住,这样可以离亲友们近一些,去父亲的纪念馆和埋葬处,也便利一些。可惜,并没有如愿。

  去马如龙住处探望他的人,都会感到于心不忍:这个独居老人的屋内杂乱,探望的人总是叫来清洁工为他打扫收拾;他不懂如何照顾自己,常以方便面草草果腹。久而久之,他常常胃疼。

  在广州的最后四年,马如龙也希冀自己在晚年能成就一段合适的姻缘,亲友们和一些热心人士也积极为他介绍对象,可惜,也未能如愿。

  “如龙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为了他父亲的事业和照顾双亲的晚年,牺牲了个人的一段青春,终身未娶。”马如龙性情中的隐忍,令他的堂姐马之庸心酸不已。

  马如龙的命运随父亲跌宕,他的几段情感经历也因父母的原因而夭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如龙曾与父亲在台湾地区演奏小提琴协奏曲。台湾当局一度邀请马思聪担任台湾艺术学院院长,但是他没有答应。马如龙曾与一位台湾富商的女儿恋爱,在讨论嫁娶的时候,女方要如龙定居台湾,如龙听从父亲的意见不同意,结果,婚事也吹掉了。

  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原筹建办公室主任鲁大铮曾与马如龙谈过他个人的情感问题。马如龙坦言自己曾有过火热的恋情,先后喜欢过三个姑娘,都是“知书达理,善良美丽的女孩”。“可是我妈妈不喜欢,我为了妈妈也只好作罢。我陪妈妈受点气这没什么,但我不能让我心爱的姑娘来代我受气,代为受过,于心不忍,于是,只好作罢。有一个姑娘,妈妈说她长得像犹太人,不行;有一个,妈妈说她长得丑,姑娘一来,就被妈妈骂走……”

  “妈妈曾跟别人说:”你看,我多好,儿子像卫兵一样总守卫在我的身旁。‘我心里说’我老像卫兵一样守着你,我就只能一辈子做和尚了‘。“说起自己的情感经历,马如龙表现得无限感慨和无奈。

  在父母、姐姐先后离世后,孑然一身的马如龙心情郁闷,一度酗酒浇愁,这也极大损害了他的健康。

  含泪离世重回父母怀抱

  马如龙的骨灰与父母同葬在聚芳园的马思聪塑像下

  去年12月初,马如龙住进广东省人民医院,此时他已是骨瘦如柴、病入膏肓,医生诊断他患肺癌并已全身转移。这一悲剧,让所有心疼他的人都伤心不已。

  在马如龙生命的最后一刻,从北京赶来的向泽沛俯身在他耳边说,“放心好走吧,你后边的路会很愉快的,你就快见到你的父母了,而且再也不会分开了,就像你以前总是生活在他们身边一样。”

  马如龙听后,缓缓地闭上了双眼。在马如龙身边所有的人,都看到他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是欢喜,还是悲伤,亦或兼有?2011年12月9日下午3点10分,沉默一生、坎坷一生的马如龙,走到人生的终点。

  2011年12月14日,马如龙告别会,人们盛赞马如龙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淳朴善良,真诚俭朴,谦逊好学。远在美国的马如龙姐夫吉承凯在悼词中写道:“不吃人间烟火赤子心;忠心尊父母令人钦。”

  8天后,马如龙的骨灰与父母的骨灰同葬在聚芳园的马思聪塑像下。马之庸相信:如龙回到父母的怀抱,在天之灵会和父母继续“双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



楼主热帖
[看大杂烩] 七夕啦!愿天下有情人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4
[看大杂烩] .
[休闲生活] 有没有喜欢狗狗帮我辨认一下这狗狗的品种?
[汕尾资讯] 马如龙命运随马思聪跌宕 在广州度过最后4年
[汕尾资讯] 求证!!这是我们海丰的交警吗?
[汕尾资讯] 社会能见度 乌坎观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