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雁雄 汕尾市市长
马智华 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
金心异 知名网友、深圳市政协委员
昨日,就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一些焦点话题,南都记者同题提问广州、深圳、汕尾三地的学者官员。嘉宾们针对六大问题进行探讨,基本达成一些共识。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开发建设,要最大限度调动市场的力量、企业的力量。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建议:“省里或者市里给很多资金是不对的,毕竟政府的钱都来自纳税人,重要的是动用市场的力量。此外政府应该尽快明确产业规划指引,指引产业有序进入。”
合作优势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王先庆:整合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郑雁雄:深圳品牌、汕尾成本,这是最大优势。
马智华:对于合作区来讲,省里的高度重视就给了它特殊性,从而有了特殊的战略决策,这是最重要的优势。此外,深圳和合作区之间,不仅仅是产业转移的关系,更是战略合作,共享互利,有机融合。第三点是汕尾的资源和空间。
南里散人:汕尾与深圳一拍即合,一个要钱和经验,一个要土地和出路,汕尾不是水源保护区,离深圳也不是很远,最关键是436平方公里几乎是白纸,《深圳汕尾合作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等文件马上推出。
前景分析
深汕特别合作区会不会成为深圳烧钱的窟窿?会不会成为深圳的包袱?
王先庆:我觉得不会,但也要取决于合作模式。如果政府只是走个形式,那就是烧钱的窟窿,就是包袱,如果真正以企业为主就不会成为包袱。
金心异:深圳政府已在想尽一切办法防止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深圳的一个财政大窟窿、一个无底洞,所以决定采用BT(建设-移交)模式,园区引进泛华建设集团投资3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投入9亿元。厂房先期由泛华建设投资兴建,园区保证5年回购,按6.8%的收益率给予回报,并支付银行利息。
问题是,园区拿什么来保证5年回购?倘若5年后园区财政没有钱,再倘若泛华集团在这个项目上亏损严重,深圳财政恐怕还是避免不了往里投钱,可能会以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名目。关键是,深圳财政有没有在这个项目上设置一个止损点?(金心异观点均摘自其网文《深汕特别合作区会成为深圳的政治泥淖吗?》,下同)
郑雁雄:我们是高度市场化的合作,政府是主导而不是打包,我相信到时候运作得好,深圳政府财政要投入的钱并不多。只要愿意把深圳的主导地位拿出来,深圳的品牌、名气、信誉拿出来,大把人愿意投钱。最多最多,深圳只要引导一两个国企进来就够了,让他们以市场的方式进入,来投资是要回报,不是白送钱。它产生一个机制之后,向全世界的投资者招商,也有人愿意来。
马智华:合作区没有理由是深圳的包袱。我已经关注到民间有一些这样的说法,也打算邀请网友到合作区进行真诚的面对面的沟通。我们有不足,可以弥补。
合作区并不需要深圳大量的投入,因为有了汕尾的地,以及深圳的名牌效应,投资就会源源而来,不愁没有企业进驻。
风险评估
现行制度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何弥补?未来可能存在的最大风险或不确定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
王先庆:在现有行政体制下,只能采取联合成立管委会的形式,让任何一方单独成立都不现实。未来最大的风险,我认为是有些企业会借这个概念去炒地皮,借合作区的概念去搞房地产。政府要尽早明确产业规划及土地政策,不要什么人都给进。
金心异:倘若深圳在这样的合作中只有投入而无明确获益,试问就算现在的主政官迫于省委省政府的政治压力而答应往里投入,谁又能保证未来岭南政治格局变迁后,特别合作区能够可持续发展?只有三方的利益都可以与投入对称平衡,这才是真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深圳应委托权威研究机构,研究深圳与汕尾进行行政区划整合的可行性及战略价值,并正式向省委提出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确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为深圳市政府的正局级派出机构,由深圳全权主导园区的开发建设,汕尾市只需要做好拆迁工作和社会管理等属地管理事项即可。
马智华:大的原则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相关制度设置是按这个原则来的,也是所能想到的在目前现实情况比较合适的制度,但绝对不是最好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调整完善。
最大的风险,应该是大环境和政策的变动,但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实的风险,我认为是人的工作状态和能力,是现在合作区干部对这项事业真正投入的程度。合作区的人员要真正看到这项事业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管理难题
有人尖锐地提出,汕尾民风彪悍,对汕尾方面能否承担起社会管理职责表示怀疑,这种怀疑如何克服?
王先庆:这就需要两地政府有畅通的沟通机制,有些矛盾是可以预防和解决的。可以说汕尾的区域文化色彩浓厚,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但是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文化,两地政府需要建立沟通交涉的机制。
郑雁雄:我们这几年,也是高度重视,大力抓两个环境:治安和政务环境。做得比较出名的是督察、问责、奖惩机制。现在重点项目,每个项目都派市领导去当“保姆”,这叫做保姆式服务。
到目前为止,效果挺好。这几年来,收到有关办事效率低的投诉逐年下降。而且在合作区里,行使的是地级市的权力,新调来人员办事,跟汕尾老的老爷机关的办事效率没有直接关系。很多事情不用报我们批,它本身权力和我(汕尾)一样大,它本身是副厅级单位。
特别合作区成立后,他们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是一种全新的面貌,跟汕尾过去的毛病没有关系。它应该是深圳速度深圳效率深圳水平。当然汕尾这几年的政务环境办事效率也大为改观。去年的科学发展观考核,对汕尾党政领导班子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得分99 .74分,排在全省地级市第一,比平均分高出了十分多。
事实上说明我们在变,希望投资者给我们信心给我们以期待。
政府支持
对特别合作区的发展,省政府、深圳、汕尾三方各自最需要提供什么条件?
王先庆:我认为省里或者市里给很多资金是不对的,毕竟政府的钱都来自纳税人,重要的是动用市场的力量。比如要明确国内外资本怎么投入,可以成立上市公司,或者基金来进行投入。此外政府应该尽快明确产业规划指引,指引产业有序进入。当然政府拿一些钱做品牌推广是可以的,但作为项目推进还是交给市场来做。
郑雁雄:汕尾现在最要紧的是拜深圳为师,以他们的智慧经验和品牌为指导。另外,一方面给特别合作区提供最宽松、最自主、最有操作灵活性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为整个特别合作区提供一个安定、顺畅和谐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一个是少管,一个是全负责。少管是他们(合作区)的正常经济开发和运行,我们不去插手,不去指手画脚;全负责,就是社会环境方面,我们全包了。
马智华:目前,省里面给了我们政策、人员、机构等基本要件。但目前征地指标还是一个决定发展的瓶颈,省里的相关部门也会向国家积极争取。
至于深圳和汕尾方面,现在已经在一起工作,大家合作得很好,我感到很满足。在工作中会慢慢发现一些各自需要提供的条件。
保障机制
作为一个投资大回报时间长的项目,省里和深汕双方的人事变动会不会影响合作区的发展?如何从制度上来保证各方对合作区支持的连续性?
王先庆:广东省要协调两市的发展,合作区里要有一套法规来固定下来,比如说任期等等,这样人事变动就不会影响合作区的发展。有了这套规章制度可以支持合作区的持续发展。
郑雁雄:这需要一个制度上的约束,现在制度基本上成形。合作期限,双方权利义务责任明确之后,初步具备这种长效机制了。最关键还是大家对这个地方的发展前景看好。发展前景好,谁也不愿意半途而废退出。如果发展前景不好,也有可能存在种种的中途夭折的危机。
到现在为止,专家干部群众各方对深汕合作,对经济前景几乎一致看好。即便一些不同的声音也同样认为这是块好地方。
合作区本身的发展魅力是最有效最关键最长效的机制,发展前景好是推动双方密切合作把这个事情办好的最强大动力。规划中20年要达到5000亿元G D P,最少也有七八百亿元的税收。利益这根绳子比强制捆绑的绳子更要管用。
? 圆桌论坛嘉宾
王先庆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
郑雁雄 汕尾市市长
马智华 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
金心异 知名网友、深圳市政协委员
南里散人知名网友、“东进论”网文作者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 周昌和
AⅡ04、06版采写:南都记者周昌和 王莹 任笑一 吴怿 刘勇
摄影:南都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