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范琛洪继宇通讯员/谢立群余作明)步入汕尾市海丰县黄羌镇,道路两旁尽是茂密的金针菜菜田。据村民介绍,每逢7月到9月,这里便会出现一片繁忙收割金针菜的景象。
近年来,海丰县政府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利用气候、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其中,黄羌镇虎噉村农民利用当地优质的水源和土地,成片种植金针菜,建设健康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截至目前,该村已种植金针菜1200多亩,受益农户达300多户,不少农户还因此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靠种植金针菜增收
黄羌镇虎噉村过去是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上世纪90年代末,虎噉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水稻种植。“当时农民种水稻收入很低,年收入大约只有2000多元。”虎噉村村委支部书记戴炎元介绍,大约从1998年开始,有村民发现农产品市场上金针菜的价格开始逐年上涨,于是便在村里试种金针菜。“开始是在旱地上种,产量不高,后来在水田上种,亩产量翻到了两三百斤。”
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尝到了种植金针菜的甜头,虎噉村种植金针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金针菜收成时间较短,上市又较为集中,加上虎噉村交通不便,产品的市场影响不大。此外,由于村民信息闭塞,一旦金针菜销售价格出现波动,村民常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2004年,海丰县供销合作社与虎噉村共同组建了金针菜专业合作社,吸纳生产金针菜的农户入社。据了解,在合作社成立之前,虎噉村种植金针菜的面积仅150亩,总产值约22.5万元。如今,虎噉村种植金针菜的面积扩大到1200多亩,总产值约达2000万元。“现在村里有300多户,几乎每户都参与种植金针菜,人均年收入已经有6000元左右了。”戴炎元说。
合作社统一包装推广
“有了合作社,村民就不会担心金针菜卖不出去的情况了,”虎噉金针菜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戴继伟介绍,“合作社会以保护价向村民收购金针菜,然后进行统一的加工包装,再把商品推广出去。”
据了解,合作社未成立前,村民种植金针菜还处于“散兵游勇”的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效率化的生产。合作社一进驻村里,就邀请市、县农技推广部门专家对村民开展“无公害金针菜生产技术”讲座,引导村民使用无公害化肥、土杂肥和农药,还投入近2万元,统一购进一批化肥、农药和新型喷雾设备给困难社员。
据戴继伟介绍,合作社在传统加工的基础上进行机器烘干研究,并最终解决了因天气影响导致金针菜出现腐烂和变质的难题。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合作社还注册了“皇斋”和“黄羌”两个金针菜品牌商标,将从村民处收购的金针菜统一包装销售,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如今,虎噉金针菜已经获得不少荣誉: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在全国1000多个专业合作社数百个农产品评选中获“2008年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范琛洪继宇 2012-06-10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阳光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