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流连图书馆,我有个“坏习惯”,就是很少借书却经常在图书馆的阅览桌或者书架前、窗台边把书看完,一天不行就两天,再不行就经常去看,因为我,是逃课之王,经常不上课的。 记得有段时间和同宿舍的同学竞赛看完四人帮的传记,好像多数是叶红烈写的。在那段时间为了验证资料的可信和相连关系,还经常找一些年鉴资料看,有一天在史地库里面找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看了半天却有点不敢相信,凭当时的民国政府(没有查实写于中山先生的那段执政时期,《建国方略》是《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书的合称)和当时的时局,哪里能有这样的资源构筑那么多的建国理念和方案,更谈不上实施了。但是,从里面我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人的科学观,刚好一百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封建国家,这可是什么70后、80后、90后所难以想象的国度,即便是比我们年长很多的人们记得旧时的艰苦生活,他们也还没有真正知道所谓封建国度的各种思想束缚和制度枷锁。怎么当时孙中山先生就有这样的智囊班底呢?抑或就是他本人经过历练、调研、问诊、收集之后得到的建国良方?我不知道,但是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治国理念是让人敬佩不已的。
前两天有看了看,很多感触油然而生,我们的国家经过的这一百年,到底改变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