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417|回复: 58

[汕尾] 香港商報【鄭雁雄:做敢於擔當的官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8 15: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謂「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句話之於汕尾,也許在30年后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注解。但眼下的汕尾,卻似乎正步入一個特殊的「异動」期。這個原本寂居一隅、殊乏亮點的粵東小市近年來頻頻成為「新聞眼」,從粵省產業轉移PK賽的悲情落榜,到橫空出世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到拚力一搏的「甩尾」工程,再到峰回路轉的烏坎事件,都讓汕尾頻頻成為海內外媒體注目的對象。耐人尋味的是,這些事件似乎都與同一個人有關。有人誇他實干,有人貶他作秀,有人赞他親民,有人盼他鐵腕。8年來,他從汕尾市委副書記,升任到汕尾市市長、市委書記,是汕尾近年來居官最久的外地人。他叫鄭雁雄,49歲,烏坎事件讓汕尾一夜成名,也讓他深陷輿論漩渦,成為網上悲催無比的「砲灰」。本報記者近日在汕尾采訪了鄭雁雄,并希望通過深入細緻的調查,努力呈現一個爭議官員的信息樣本,以此探索其行動背后的思考和理念。香港商報記者徐豔瓊 廖洪浩 林麗青

    烏坎轉機
    烏坎事件始於去年9月下旬。在汕尾市陸豐東海鎮烏坎村,因404畝土地的徵地賠償、村財務、村干部換屆等問題引發村民上訪。雖然汕尾市政府敏銳地監測到了輿情信息,并及時進行了安撫,但整個事件不斷出現反覆。12月中旬,鄭雁雄在一個內部會議上的講話,被制成光碟送入烏坎,但迅速被人斷章取義,「境外的媒體信得過,母豬都會上樹!」、「羊毛出在羊身上」等激烈話語被摘錄截頻發上網絡。網民評價「天雷滾滾」,鄭雁雄亦被推至風口浪尖。
    記者:當時網上罵聲一片,還能想起那時的心境嗎?鄭:講起來有一匹布那麼長。說實話也有很累的時候,但醫生給我量血壓,一點事也沒有。處理這種事主要靠好的心態,不要說「心底無私天地寬」那麼高境界,但確實是要冷靜,多想大事少想一己之利,就會淡定許多。
    記者:你曾在媒體任職,應該懂得如何處理公關危機。但為什麼會說那麼多敏感的話?鄭:那是個關門會議,本地媒體也沒有報道。當時村民對立情緒尖銳,我擔心他們會激化到拿著鋼管對付省里的領導,所以拚命想說服村民釋放善意,如果「前怕狼后怕虎」是不會那樣說的。像「母豬都會上樹」這些話都是香港平常口語,汕尾很港化,我覺得用港式語言更容易說服他們。現在想起來,若是公開講話我就不會講到那個份上。
    記者:當時的報道對你很不利,有沒有想過官位不保?鄭:一點都沒有。當時有好多人讓我組織寫手應對,但我只是說「處理好村里的事情才是我的生路,如果村里邊再鬧事,沒這個炒作我也得辭職」。這樣大概過了一個星期,才同意在網上公布了會議錄像和筆錄。
    記者:群體事件越來越多,你認為政府應該如何應對?鄭:汕尾沒有天生的刁民,除了極個別的,99%以上的上訪者都是沒辦法的,問題出在干部身上。這幾年我在基層的明顯感受是:基層干部不是天生的好人,要靠完善的監管機制才能管好。但目前基層干部的約束機制很弱,特別是市場經濟環境中拜金主義起到一定的影響,損害群眾利益事件不斷,才導致群眾上訪不斷。
    事實上,鄭雁雄之前在汕尾當副書記、政法書記及汕尾市長時,就處理過無數次群體事件。最著名的是2009年4月,陸豐碣石鎮港口村483名漁民乘坐28條漁船到香港海面上訪,鄭雁雄連夜趕赴現場,傾聽漁民的訴求,并成功勸返漁民離港回村。今年6月,鄭雁雄更在媒體上發文《嚴肅「吏治」,造福人民》,認為「『吏治』嚴不嚴,古往今來都是看待治國昌明不昌明、政治民主不民主、百姓幸福不幸福的試金石。一個地方要謀求迅速崛起,前提條件就是吏治的嚴肅,是從嚴格選人到嚴加管理、嚴懲腐敗的一個系統工程。」
    記者:在現行體制下,你認為個性化的官員有無前途?鄭:應該說見仁見智吧。有鐵腕人物升得很快的,也有聰明理論家升得很快的,還有官場老道提拔得很好的,但無一定論。當然,做官的人說不想升官那是騙人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做實事。我每每聽到素不相識的老百姓說我一兩句好話,就感動得想流泪。上訪的民眾一看到我就說「鄭書記來了,這個事有希望了」,那種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
    看過鄭雁雄全版講話錄像的,大概都會覺得這個人很真性情。相對於許多官員說話時的字斟句酌與滴水不漏,鄭雁雄顯然要隨性很多。即便是采訪中,鄭雁雄的話中也留有很多「空當」,容易被人「抓辮子」。但他很誠懇地對記者說:「我到汕尾工作8年,用真性情對部下和老百姓,掏心窩說話,效果非常好。這種風格我會堅守一輩子。」歷經3個月之久的烏坎事件最終化險為夷。有專家認為,從肯定利益,到承認博弈,再到平等談判,烏坎事件的處理模式,會成為未來中國社會管理改革的樣本。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也肯定汕尾主要官員在烏坎事件處理中敢作敢當。

    汕尾异動
    汕尾積弱久矣,這個建市24年卻落后21年的「廣東老尾」,在2009年之前,多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總量、人均數均居粵省末位,經濟發展步履維艱。此外,當地社會矛盾累積,民間形象損折。「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這句原本形容海陸豐人如「雷公」般嫉惡如仇、懲惡揚善的民間俗語,不料卻變成海陸豐民風剽悍的印證,成為汕尾人對外揮之難去的噩夢。
    記者:你主政汕尾,感覺最大的困擾是什麼?鄭:主要有三點:招商引資的時候,跟誰合作都要費口舌,去化解外界對汕尾的刻板印象;制度還沒成型,還沒形成責任習慣、擔當習慣,離開一天都不放心;人才奇缺,像會議安排、迎來送往這樣的日常事也缺乏熟練者,導致很多事情沒法實施。
    記者:外間認為汕尾現時需要一位鐵腕人物,你認為呢?鄭:汕尾不能指望什麼「鐵腕人物」,而必須指望一個團隊、一種機制。汕尾過去有個不好的風氣,俗稱「四拍」:即決策時拍腦袋,行動時拍胸脯,做錯時拍大腿,處分時拍屁股走人。我到市委工作以來,大力提倡「講擔當,敢擔當、會擔當」精神,大力提倡「登高望遠講理想」,大力提倡「牛刀對鸡」的落實策略和方法。
    事實上,汕尾先天條件優越,可謂「粗服亂頭,不掩國色」:地處粵東「橋頭堡」,擁有粵東最長的海岸線和最多的土地資源,又最靠近珠三角最富活力的東岸地區。此外,汕尾風光秀美,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鄭雁雄還曾自創過一句廣告語:「好山好水,天下汕尾」。
    在2009年的粵東會議上,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汕尾要當好粵東融入珠三角的橋頭堡,做大經濟總量,實現藍色崛起。而我也認為,「擁有海岸線的地區沒理由發展不好。」在我看來,汕尾的希望在於從以前的山區經濟形態轉變為海洋經濟形態。為此,汕尾近年來加快了融入珠三角的步伐,通過發展電力能源、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海洋水產和生態農業、海濱休镕業及物流六大基地,實現與珠三角總部經濟配套;并借此培育汕尾特色的現代海岸經濟產業體系,打造藍色經濟。
    在一連串的措施下,汕尾出現了「异動」。2009年,汕尾一舉甩掉人均GDP、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指標的尾巴,而國地兩稅、居民收入等指標增幅則居全省首位。2010年GDP增長位居粵省第四,2011年GDP增長位居粵省第二。今年上半年,汕尾GDP增長12.5%,位列廣東首位,稅收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位列廣東第一,財政增長速度全省第三,外貿出口增長24.4%,全省第三。
    政府的辦事效率也在積極提升:廈深鐵路汕尾段徵地拆遷,在零事故、零傷亡、零群體事件的前提下全程率先完成;華潤海豐電廠10天辦好項目註冊,30天完成50多萬平方米徵地;污染品清湖的1.69萬畝違章養殖3個月成功清除;10萬平方米的華師附中汕尾學校首期工程9個月建成開學。
    記者:相對於經濟增長,提升汕尾的軟實力更是一個「利在當下、功在千秋」的工程。你認為該怎樣改善汕尾在外界的形象?鄭:「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這句話是講海陸豐人像「雷公」一樣嫉惡如仇、懲惡揚善。汕尾現在正在協同有關機構拍一部劇情片連續劇《雷公》,片名是我題字,第一集很快可殺青了。如果這個故事能夠流行起來,那我就在市中心樹一座雷公的雕像。一個地方的民眾教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量變會帶來質變。

    深汕合作
    深汕特別合作區是汕尾融入珠三角濃墨重彩的一筆,堪稱汕尾崛起的歷史性契機。深汕特別合作區,是指汕尾市海豐縣的鵝埠、小漠、斗門、赤石四鎮,面積463平方公里,離深圳只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這個合作區從創想到建立,殊為不易。
    記者:深汕合作區最初的創想源自何處?鄭:我剛當代市長時,頭上一下子就扣了7頂帽子:陸豐是廣東唯一一個沒完成村村通水泥路任務的縣;電廠上馬帶來節能超標;一個污水處理廠也沒有,減排超標;教育考核不合格……還有就是產業轉移PK失敗。那次我花了很多心血,親自調研,親自寫報告,三次PK,我親自演講,現場掌聲陣陣,但顆粒無收,對我打擊蠻大。「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為你打開一扇窗。」我們最初想在鵝埠搞一個產業轉移工業園,但那片荒地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難怪評委們都不認同。因為污染、產業低端等原因,我們先后拒絕了惠東制鞋業和東莞大朗鎮毛紡產業轉移過來。到底該搞什麼呢,我突發奇想,如果能夠拉上深圳,那肯定好招商得多。於是,我和當時的市委書記戎鐵文找到當時的深圳市委書記劉玉浦,一拍即合。
    記者:外間一般都認為深圳是在扶貧,深圳方面合作主動嗎?鄭: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深圳提出來要4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2008年2月,劉玉浦帶30餘人到鵝埠考察,發現鵝埠僅8%的土地開發率,人口又很少,就是小了點,要我們再增加200平方公里土地,最終形成了現在4鎮463平方公里的規模。原本想搞成「飛地」,但劉玉浦認為深圳管不了汕尾人,所以就提出了合作區構想。而汪洋書記也認為,深汕合作區是創新一種合作機制,推進雙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完全可升級到省級發展戰略。經過多方努力,2011年5月21日,深汕特別合作區在廣州授牌。深汕合作區為汕尾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為深圳解決了土地資源不足的難題。深圳還下達了三道剛性政策,對深汕合作區的發展予以保證:到2015年,深圳將向合作區轉移4000個項目;各區轉移項目的質和量作為其科學發展考核的重要指標;深企增產擴能、增資擴容需要新增土地的,一律到特別合作區去。
    記者: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鄭:目前深汕合作區還處於規劃起步階段,存在用地指標緊缺和配套措施尚未到位兩大難題。區內土地指標早在「十二五」規劃時就已分完,而大量新項目都要用地指標,這需要一定時間。此外,很多配套不到位,需要協調。像騰訊項目在落戶之前,就要求保證不斷電及享受像深圳類似的用電優惠政策。區里與南方電網及物價局等協調好,才讓項目順利落地。
    記者:未來合作區在汕尾的經濟格局中,將占據什麼地位?鄭:深汕特別合作區的規劃是10年后GDP達到2000億元,稅收超過200億元。20年后GDP達到5000億元,財政收入超500億元。深圳建市25年時GDP達到5000億元,深汕合作區20年就干到深圳25年的水平。汕尾「十一五」以來平均每年有16.9%的增速,照此速度,憑自己的實力,20年后也就達到4000億元左右。所以這個特別合作區未來將是汕尾甚至是粵東地區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方亞強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海城镇入选广东名镇名村!帮忙点赞投票
[城事报料] 海丰黄羌患重病小姐妹,盼救助!帮忙转发
[汕尾资讯] “大清洁 乡村美”让平东镇新村靓起来
[汕尾资讯] 海丰县召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汕尾资讯] 海丰县卫生局深入开展打击违法经营易成瘾类药
[三唯论点] 从这里,听“乡野中国”

发表于 2012-8-8 17: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发表于 2012-8-8 22: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发表于 2012-8-8 23: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9 00: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8年來,他從汕尾市委副書記,升任到汕尾市市長、市委書記,是汕尾近年來居官最久的外地人。他叫鄭雁雄,49歲
制度還沒成型,還沒形成責任習慣、擔當習慣,離開一天都不放心;人才奇缺。
大力提倡「講擔當,敢擔當、會擔當」精神
发表于 2012-8-9 00: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老郑是个实在人,还是个有想法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0: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赖杉昌 发表于 2012-8-9 00:15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老郑是个实在人,还是个有想法的人!

是的,我个人是很欣赏郑书记的,他为咱们汕尾做了不少实事。有开拓精神。。敢担当。。
发表于 2012-8-9 01: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坏人 发表于 2012-8-9 00:38
是的,我个人是很欣赏郑书记的,他为咱们汕尾做了不少实事。有开拓精神。。敢担当。。

做了不少实事还是有百姓质疑,人无完人。
发表于 2012-8-9 02: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9 03:00:0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文化有目标有理想,敢担心讲担当会担当,唯独缺乏执行力,好多东西想到落实不到。总的来说是位棒书记,比历届有能力。
发表于 2012-8-9 03: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视频的人飘过  当时  牙都笑掉了
发表于 2012-8-9 06: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民所想为民所为,主要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哪怕你没能力,只要团队人才配置得好,要建设好汕尾并非困难!
发表于 2012-8-9 09: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Hamiltion 发表于 2012-8-9 01:36
做了不少实事还是有百姓质疑,人无完人。

哈,那倒也是。所以说嘛,要敢于担当。
发表于 2012-8-9 09: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人都知道郑书记,好有名气呀
发表于 2012-8-9 1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9 1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鄭書記!!!!
发表于 2012-8-9 1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香港媒体对SW的关注阿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