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583|回复: 39

[习俗] 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涌镇东涌民俗文化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 16: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jpg 2.jpg 1.jpg http_imgload.jpg 东涌民俗文化馆位于汕尾东涌镇文明路段品清湖畔,坐北朝南,占地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气势恢宏,构思巧妙,成为一景。
  鸟瞰全景,前有广场,中有殿堂,后有花园,蔚为大气。主体建筑以中路为主线,分前殿、中殿、后殿连印亭,属“三进五间开”格式。建筑风格南北兼具,凸显人文情怀。东厢荟萃名家字画,西厢专辟民俗收藏,琳琅满目,风情浓郁。馆内描金画栋,工艺精湛,华丽而不失典雅,古朴而见情趣。
 
 感恩主题与民俗之花
  东涌民俗文化馆由东涌籍香港企业家、“世界玩具眼珠大王”黄瑶先生斥资5000多万元,历时五载建成。
  黄瑶先生在他的一篇自述中写道:
  俗语云:“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令我绕梦萦怀!本人虽谋生海外,几十年艰辛苦创业,总是如此难以割舍之思乡情结!况父母养育之恩,乡老教诲之义朝夕难忘。乡情如炽,无时或己,欣逢改革开放,本人率先于家乡兴资开办工厂,藉此改善乡民生计,报效乡土……
  兴建德庆堂民俗文化馆,乃本人多年来之心愿。堂馆落成,旨在振兴源远流长之文化艺术,展现乡民昔日勤劳俭朴之民生习俗,发掘精巧绝伦之传统建筑技艺。使其成为乡民开展文化活动、启迪后辈、追宗寻祖和欣赏建筑、文化艺术之场所。
  ……
  财富为社会公益所用,方能显示其真正价值。本人虽言微力薄,当于有生之年,将一如既往,为家乡慈善公益事业加砖添瓦……
  广场中央,一尊青铜雕格外引人瞩目:一只小鹿跪吸于母鹿脚下。鹿儿嗷嗷待哺,母鹿舐犊情深,栩栩如生。感恩的主题,尽在不言。这件作品是整座民俗文化馆的主题,与20年前黄瑶先生捐建的东涌文化公园“燕仔反哺”主题塑像一脉相承。
  鲜为人知的是,当年“燕仔反哺”主题塑像是出自黄瑶先生手笔。今天这座产自西安大成青铜铸厂的精品,它的设计创意者也正是他本人。黄瑶先生视“感恩反哺”为自己的人生主题,回想自己走过的路,他有太多太多的感慨。家贫如洗的童年岁月,物质极端匮乏,唯一不缺的是母爱;青年时代,赤手空拳闯荡他乡,儿行千里母担忧,挫折无助时,耳边响起的总是家中母亲的谆谆教诲。母亲不识字,却懂得做人的道理!。
  广场四围,石雕壁画环绕,十四幅民生习俗诗配图成艺术长廊。左边七幅为插秧图、人拖犁图、割稻图、种番薯图、砍柴图、舂米图、舞龙图,右边七幅为等母图、撒盐种图、挑盐图、吃走町图、捕鱼图、闸薄图、偷渡图。画图以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希舜先生的油画为摹本,配诗者是民俗馆文化顾问杨鸿芳先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作以方言歌谣创作,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情趣盎然。壁画中有一幅《等母图》: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个小男孩双腿胯在一株高高的树丫上,双手紧紧地抱着,睁大眼睛,眺望着远方,似乎在寻找等待着什么。这幅画的创作源于黄瑶先生童年时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一天,母亲上山“讨草”,日过晌午还没有回来。小黄瑶心疼母亲,于是攀树而望,强忍饥肠咕噜,执意等母亲回家一起吃饭。不知道过来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挑着一担柴草站在树下,自己浑然不知。母亲误以为儿子调皮捣蛋,吆喝小黄瑶下来,并用小棍子打了他一下。事后,邻居告诉了她真实情况,母亲歉疚不已,直至94岁的高龄仍常常向身边的人提起这件陈年往事——因为那是作为母亲的她唯一的一次打自己的儿子。黄瑶先生至今回忆起这事,眼睛还常常湿润着……
  殿内木雕主要采用浮雕和镂雕两种工艺。屏门、斗拱、梁架等造型及图案都下了大功夫,巧思妙想,精雕细刻。
  后进殿中的“百福”、“百寿”两扇大屏,“福”和“寿”字各有一百个,字字各不相同,书写尤为夺巧,既融汇了书法的各种形态美,又使整体画面具有绘画的美感。
  具有浓郁潮汕民间风味的壁画和瓷片贴雕,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特色鲜明。双龙飞舞戏珠于屋顶,昂首曲身翘尾,生猛威仪,动感十足;寒梅傲放于檐上,枝头红梅点点,密集而不凌乱,热烈中透出娴静的意境;“鲤鱼喷水”墙角斜挂,张口凸眼,生动写意。就是那鲜为人注意的角落,也是风风姿百态,“八仙过海”、“仙女拜寿”、“甘罗出征”……民间喜庆气氛热闹浓烈。
  
雕塑中的民生风情回放
  曾海生,雕塑大师潘鹤先生的得意门生,一个从红土地走出的雕塑名家。西侧雕塑馆里摆放着的四十多件海陆丰民俗人物雕塑作品,就出自他的巧手。
  流连展厅,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塑,如我们村里的大爷大伯大妈大婶邻家小妹向你走来,一切会让你觉那么熟悉和亲切,你会觉得时光倒流。
  旧时的东涌乡,农家主妇既要干农活,又要做家务,是“包内包外,包山包海”的角色。你看《喂奶》里的年轻母亲,她似乎刚从田地里耕作回来,卷着的裤管还来不及放下,一听到儿女嗷嗷待哺的声音,便急匆匆地抱起,端坐在床沿上喂奶。
  旧时女人时尚“挽面”。这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方法。你看“挽面婆”正一头用嘴叼,手指缠着,用线交叉在女人的脸上“绞”来“绞”去。绞去的是汗毛,换来的是满面春风。
  “元宵灯夜亮晶晶,新娘生来有十成,千乡万里你唔嫁,爱嫁东涌行时兄!”《正月半睇新娘》让人感受旧时东涌婚嫁习俗:新娘羞羞答答地站在厅中央,手捧茶盘,斟茶给客人喝。客人们喝完茶后,要做“四句”,如:“茶杯亭亭,新娘光荣,安者(夫妻)相好,今年添丁”“茶杯亭亭,新娘生好,玉立亭亭,福荫家庭”。做完“四句”还要给新娘“贴封包”。客人者,相亲四邻也。他们蜂拥而至,新娘子“财源滚滚”。
  女人总有女人的快乐。“茶钵响滤滤,做人媳妇要勤家,无论功课相干做,有碗茶水相干扒。”不管生活多么繁忙,妇女们总会趁空聚在一起“吃咸茶”,其间海阔天空,家长里短,无所不议。
  “三箍番薯扛粒米,所配咸菜加菜脯,”农家生活艰难,但农家孩子拥有自己的快乐天地:一群小孩做《蒙蛤仔》游戏,一孩用手帕遮掩眼睛,谁被摸中便代替他摸其他的孩子。祖母坐在天井边,一边呵护着孩子,一边缝补衣服。刚从地里回来的男人,一放下锄头,便拿起“水洛”,点燃纸煤,咕隆咕隆地抽起水烟来,一边陶醉在烟雾迷蒙之中,一边笑呵呵地看着孩子们做游戏。
  “舂米”、“推栏”、“风柜”等词汇,现在的人听了觉得陌生,但它们曾与我们过去的生活密切相关。几位妇女正在“推栏”“舂对”,再把“舂”去外壳的稻谷放进“风柜”扇去谷壳,成为糙米。如若要加工成米粉,则需将糙米再“舂”。这是一种古老的农家粮食加工方式。
  东涌盐业历史悠久,唐宋年间,海丰盐业有古龙、石桥两大场,生产规模可观。古龙即是现在的东涌。雕塑《播盐种》、《扒盐》、《担盐仔》、《“吃走町”》等作品反映的是关于盐的话题。东涌人元朝初年便开始了“海盐滩晒”的工艺,通过垦池、撒盐种生产出成盐,然后用“扒骨”和畚箕将盐归堆,用“草排”围住盐堆,以免被雨淋化。盐民在扒盐的过程,常常因工作繁重,饥饿难忍,因此形成了一种“吃走町”的风俗。所谓“吃走町”,就是生意人担着“层糕馃”、“馃卷”和饭菜等到盐町旁,或出售,或进行货物交换。旧时东涌乡还出现一种“担西盐”(当地人对“担私盐”的称谓)的谋生方式,他们用肩挑的方式把盐挑往惠来、陆丰、惠州等地出售。“盐町养人门路钱,起早摸黑担西盐,披星戴月几埠路,担去担返艰苦人!”,这首民谣唱出了“担西盐”者的辛酸。
  东涌乡濒临品清湖,乡民们既可耕山又可牧海。《织麻网》、《掠莲仔》、《敲板捕鱼》、《闸壳》、《闸箔》等作品展示了东涌人男渔女织的生活方式。
  妇女们空闲时常在家里织网,供男人们在内湖(当地人对品清湖的别称)捕鱼。在内湖捕鱼需要掌握“涝水”,当地谚语“初一十五当午‘可’,初九廿三早干晚干”说的就是“涝水”规律。渔民捕鱼最具特色的是“掠莲仔”。一只“莲仔船”驶进内湖,一个渔民掌舵摇撸,另一人将“莲网”撒向湖面。渔民手抓木棒敲打木板,发出“酷、酷、酷”的震动声,使鱼儿晕惊而上网,这种捕鱼方式俗称“敲莲仔”(或叫“敲古仔”)。“敲莲仔”捕上来的鱼大都是白仔鱼、尖头鱼、九鲠、蛴、蟹等。
  “闸薄”是另一个具特色的捕鱼方式。民谣唱道:“浅海渔民‘闸薄’哥,有去掠鱼嘴臭初,男人鱼虾满竹篓,妇女掠坪蚌蟹多。”所谓的“薄”是由竹条一条隔一条并用棕丝编织成的篱,“薄”一张大约5米长,高约1.5米。“闸薄”实际是一个小型的合作捕鱼队,二十几只船组成的渔队,渔民们分工合作,闸成一条长长的“薄篱”,“薄篱”将鱼群围困在里面,当水“可涝”(退潮)时,鱼群随潮水退潮,便会撞进渔民埋在“薄”下面的“浪”(竹编成的工具)里,这种捕鱼方式叫做“闸薄”。“闸薄”的渔民一般都没穿衣服,只用一条围巾作裤头遮丑。渔民们手执“靴仔”(一种捞鱼的网具),在“薄套”里“靴”(捞)鱼。
  东涌乡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是“舞麒麟”和“打醮普渡”。雕塑“舞麒麟”的麒麟造型,为青头、白额、金角、白须,特色鲜明。舞麒麟重在神似,主要套路有:参神、觅食、讨四门、打拳、和五彩等。作品《太平清醮》还向人们讲述了“六社百八支槌”的来由。东涌“太平清醮”每十二年打醮一次,并且都是在龙年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期间举行。这是一种为地方祈祷“风调雨顺”、“合境平安”的吉祥道场活动。做法事的人为道教正一派道士,道士人数以奇数为宜。他们颂“梁皇经”,祈求合境平安、五谷丰登,并普渡阴阳两界。打醮周围保护祭品的是手持木槌的青壮乡民,“六社百八支槌”就是由太平清醮这一民俗活动而出名的。
 
 名家精品济济一堂
  翰墨飘香,是东涌民俗馆的又一亮点。
  大门口第一道牌坊正面楹联为老省长叶选平所题写。上联:教化兴国孝悌齐家开祖先厚德;下联:科文载道工商济世竞后辈风流。匾额“德庆堂”三字为原中国书协主席沈鹏手笔。牌坊背面锈刻有黄氏先祖黄庭坚的书法集字联:乐业安居应知我辈勤为本,承前启后长教儿孙读好书。第二道牌坊联“德泽绵延开堂宇邀来多福,庆喜交会振家声远播九州”系国学大师饶宗颐墨迹。
  前进殿里的弥勒佛木雕像,上悬挂沈鹏手书“有容乃大”四字匾。两边配黄瑶先生自撰联:“唯勤之唯思之世上无难事;一笑也一乐也山水亦共鸣”。中进殿是启功题联“孝义巍峨朝夕莫忘遵教诲,亲思浩荡晨昏当记报春晖”,饶宗颐题匾“慈悲喜舍”。后进殿还有陈钦硕、张书范、洪途、邹德忠等名家墨迹。
  启功先生与钟敬文先生是至交,他听说钟老家乡要建民俗文化馆,欣然为之撰联,并书成字幅以赠。题了这幅对联不久,老人便与世长辞了。
  关于饶宗颐题写“慈悲喜舍”四字,其中也有段佳话。饶老的墨宝“大爱无疆”在一次赈灾竞拍中拍得500万高价,“慈悲喜舍”是“大爱无疆”的“姐妹题”。据说,饶老给别人题字从不在下款签上自己的名字,可“慈悲喜舍”匾幅“选堂”上面却赫然写有“饶宗颐”三个字。经过是:黄瑶先生到香港大学请饶宗颐先生题写“慈悲喜舍”四个大字时,黄瑶先生在饶老旁边说道:“饶老,咱们同是潮汕人,我家乡的乡亲们只知道您的大名,不如在选堂上面签上您的大名吧!”饶老笑了笑,二话不说,利索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笑道:“绝无仅有!”。
  东侧厢房特地辟为“名家书画邀请展厅”,届时,国内外书画界名家将陆续被邀请来这里举行作品展览,所有的参展的书画作品将会被逐一编集成册出版。目前,由广东省政协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绍基题名的第一辑书画册将付梓。(梁水良 翁烈辉 罗镲)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汕尾萌娃,即将上央视!抢先看!
[城事报料] 我市举行第19届国际钢琴预选赛启动仪式
[城事报料] 试问:这是在提升汕尾形象吗?
[城事报料] 我市将举办西秦戏表演艺术家唐托先生诞辰一百
[汕尾资讯] 汕尾华附董事会太霸道!
[城事报料] 海子之光爱心群为家乡寻找孤寡伤残,进行扶贫

汕尾市民  发表于 2011-9-1 16:34:19
点击进入微信
支持!
发表于 2011-9-1 16: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
发表于 2011-9-1 16: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汕尾市民  发表于 2011-9-1 16:36:24
支持~
发表于 2011-9-1 16: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1-9-1 16: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9-1 17: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详细的本土文化宣传
顶力支持!:)
发表于 2011-9-1 17: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9-1 17: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模有样,争取找个时间去看看。
发表于 2011-9-1 21: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9-1 22: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自己拍的照片。好。
发表于 2011-9-2 0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1-9-2 09: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借“民俗馆”之名便于征地,也是纪念先祖的一个举措,这个钱花得有价值。
发表于 2011-9-2 16: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6: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正归邪 发表于 2011-9-1 17:40
有模有样,争取找个时间去看看。

我可以做导游的!!:)
发表于 2011-9-9 2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正归邪 发表于 2011-9-1 17:40
有模有样,争取找个时间去看看。

;P什么叫有模样?
发表于 2011-9-15 18: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加点馆里狮的图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