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来,城区在推动“文化强区”建设中,高度重视对坎下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科学筹划,认真组织实施,力争把坎下城建设成为彰显深厚历史文化魅力的旅游品牌。目前该区已制订完成坎下城保护开发利用的初步方案,用于前期维护工作的100万元资金已到位,建成的文化广场已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
坎下城位于市区香洲街道城内路北端,是全省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池之一。该城建于崇祯九年(1636年),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内面积7.2万平方米,周长 1157米,城墙原高 5.6米(现存 3米),为双层夹墙,灰沙夯筑,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垛口391个,抗敌楼两座,海防炮78门;城内有武帝庙、都城隍庙各一座,还有石刻、石马、石狮等一大批文物。坎下城部分城墙墙体在文革时被人为破坏,但仍有部分墙体保存完好。1995年坎下城被列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坎下城城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做好坎下城城墙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城区立足实际,积极谋划,按照分步指导实施原则,制订出台了《关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坎下城城墙实施有效保护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坎下城城墙文物信息数据库,向社会公布坎下城城墙保护规划方案;加强宣传,制作坎下城文物保护宣传图册和DVD片;彻底清理清除坎下城文物保护范围内的违建房屋和乱搭的棚栅,设计各个功能区和文物点,制作设置指示牌和标志说明;制订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文物管理人员培训,落实防洪、抗震、消防措施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对受破坏的城墙、城门、城内其它文物按保护规划分期分步进行修复。该区还加强与香洲街道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出方案和建议。协同香洲街道制订坎下城城墙维修和保护的前期维修方案,协助该街道向省文化部门申请拨给前期维护工作经费700万元。目前该街道已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对坎下城城墙西门至南门段进行抢修,完成对抢修段的现场测量。向区旅游局建议抓紧对坎下城进行旅游规划;争取上级资金修复坎下城仿古商贸街和相关标志;尽早将坎下城列为汕尾一个旅游景点,让外来游客观光,提升坎下城影响力,发挥坎下城的游旅品牌作用。此外,该区政协列出提案,建议将香洲中学迁出坎下城,在中学原址改造建设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利用文化馆搭建地方民俗文化表演和创作舞台,让群众和游客观赏到汕尾地方特色文艺节目;利用博物馆将汕尾城区历史文化遗产展示给游客,让游客了解汕尾的历史和文化。 (陈辚)
--汕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