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破格任用 遭遇信任危机
时间:2011-09-30
近期,有关年轻干部破格任用的质疑之声频传。仅就9月份而言,29岁的河北馆陶县新县长3年4次升迁、简历一度被指“机密”引起热议;湖北宜都公示25岁的镇长候选人、北京顺义公布26岁的副镇长候选人,同样陷入舆论漩涡;在上述事件的“启发”之下,一个“旧”闻也被翻“新”:江西井冈山市年轻的女副市长被指16岁就参加工作有悖常理,事后当地政府及时对此做出了解释说明。
上述事件的背景是“干部年轻化”的用人原则。“不拘一格降人才”,历来被视为至理名言,民众也早就对“论资排辈”的升职痼疾颇有微辞,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也呼吁干部的年轻化和知识化。现在的问题是,当人才任用真的“不拘一格”时,却又遭到了民众普遍的怀疑。那么,问题何在?
民众的质疑其实具体而微地表明了政府公信力有待加强。在这些年来的多起已被处理的官员腐败事件中,出现过“买官晋爵”的魅影;就在今年前些时候,还出现过“世袭门”、“萝卜招聘”等负面新闻。在此情形下,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的民众,形成“邻人疑斧”式的怀疑心态,是“干部年轻化”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上述事件中,那些被破格任用的干部,每每承受着“有后台”、“有背景”、“有交换”的质疑,也在情理之中。
解铃还需系铃人,政府消解民众质疑的最佳办法,应该是反躬自责,完善干部选拔程序,认真落实考核机制,尤其是细化年轻干部“破格”任用的标准,同时,主动公布相关信息,接受民众监督。遗憾的是,相关部门的做法并非无可挑剔。比如,无论是馆陶县新县长,还是井冈山市副市长的履历,政府部门本应该在干部任用之前就主动公示并详加解释,而非在公众质疑之后才被动 “澄清”。
如果进一步思考,信任危机已经不单单囿于政府部门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举贤不避亲”的佳话。现代史上,钱钟书、吴晗等大师名家,在求学过程中都有过被“破格录取”的经历。但很难设想,在目前诚信状况下,类似举措能不招致怀疑。信任的建立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信任的崩塌也许只缘于一两个事件。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干部任用为契机,率先以身垂范,以成为民众信心之所系。(刘志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