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粤海 于 2011-10-18 14:24 编辑
“海峡西岸”腹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先行,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打造海西腹地新出海口可以为“海峡西岸” 腹地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讨论和计划了近20年的广东省境内的河源市龙川县至汕尾市铁路全长161公里,直接连接京九铁路和厦深沿海铁路干线、广州至汕尾的铁路支线,再南下到汕尾新港,是“海峡西岸”腹地中赣东南和粤东北地区新的出海通道,与原有的出海通道相比,它由于具有纵向直接沟通南北的特征,形成了腹地辽阔、运输快捷、效益明显的特点,必将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新的重要出海口。因此,龙汕铁路不仅仅是广东省境内的铁路支线,它的兴建将对“海峡西岸” 腹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将进一步突出出海通道在“海峡西岸”腹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配合港口群、高速公路网形成一个向沿海延伸的物流大循环,将赣东南和粤东北发展态势直接融入了沿海地区,使“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得以发挥。同时也将扭转和确立上述地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交通枢纽地位,加速人流物流流通,促进“海峡西岸”腹地经济的大发展。 一、为“海西” 腹地经济服务的汕尾交通运输网络 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相关规划,在汕尾市范围内,共规划了“三高速公路、三铁路、一港口”的交通运输网络。三条高速公路分别是深汕高速和潮州至惠州的高速和天津至汕尾的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分别是厦深铁路干线、广州至汕尾的支线和龙汕铁路支线;一轻轨即广州至惠州并延伸到汕尾的轻轨;一港口即汕尾新港。到目前为止,深汕高速公路的大修工作已全面完成,潮州至惠州的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天汕高速只剩下的汕尾段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厦深铁路进展顺利,计划明年年底通车,广汕铁路已列入国家铁路线网规划,完成了可研报告,即将转入下一阶段工作,龙汕铁路也开始了前期工作;汕尾新港的规划正在修编。综上所述,一个为“海西” 腹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交通枢纽正初具规模。 二、汕尾新港可在“海西”经济区内实现资源共享 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港口是对外开放的标志和品牌, 有利于招商引资和提升地区对外开放的知名度。汕尾港海运距太平洋国际航道11海里, 距香港82海里,距台湾高雄200海里,港口发展历经百年沧桑。早在1894年,清政府就把汕尾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把汕尾建设成南方大港。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汕尾港又成为全国首批开放的十八个一类口岸之一,在当时的广东,仅有广州、湛江、汕头、汕尾这四个港口允许外轮停靠,有较长的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历史。目前,全市共有码头泊位23个,其中汕尾电厂已建成七万吨级码头,在建十五万吨级码头,小漠石化和华润海丰电厂在建五万吨级码头,陆丰核电建设五千吨级码头,红海湾万聪船舶修造厂已建成1万吨级和五千吨级船坞各1个,正在建设3万吨级和1万五千吨级船台各1个。加快汕尾十五万吨级新港建设,既可为“海西” 腹地中的赣东南和粤东北开辟出海口,又可以联接“三高速、三铁路” ,为“海西” 腹地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汕尾新港所在的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角海岸线水深10米以上,具有兴建15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港的条件,陆域形成条件好,可利用土地总面积783公顷,且具有建港天然屏障。我们已经及时开展了汕尾新港区15万吨级通用货运码头建设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力争将汕尾新港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成为国家和省重点投资项目。我们将积极协调,通力合作,放远视野,积极探讨与中远航运、中海航运等大型中央国企合作建港,将长期的战略储备港口资源变为现实。我们将解放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港口资源和海岸线发展战略进行认真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资源和海岸线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优势。汕尾拥有475公里海岸线,约占广东全省的1/9,可建深水良港的资源十分丰富。在长达475公里的海岸线上,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港口法》的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编制,体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 这一合理利用海岸线资源的原则,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防洪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并组织专家论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新思路鼓励和吸引外来资金建设,欢迎邻近的江西省和省内河源、梅州等市来我市建设码头,开辟出海口,我市也可以先行到江西省和河源、梅州市开设“无水港”, 提前实现港口资源共享。 三、交通枢纽使深汕特别合作区如虎添翼 由深圳市与汕尾合作投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控制总面积达200平方公里,中心区域10平方公里,是国内首个跨市合作的大规模项目。现有企业48家,其中投产企业27家,已签约40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476.6亿元。2009年园区工业总产值12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8.5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25.6%。汕尾“三高速、三铁路、一港口” 交通枢纽规划推行后,总投资60亿元的信利国际4.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顺利投产,生产波峰二极管的德昌电子公司占有世界市场近30%占有率。北大方正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投资协会牵头的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排列世界第二的大型中国海湾云计算科技中心已在合作区考察选址,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规模约100万台服务器,(仅比谷歌公司云计算的130多万台服务器略小)。北京慈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大学理工学院专用集成电路研究中心等信息科技企业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100多家IT科技企业在获悉“中国海湾云计算中心” 将要落户合作区后,准备跟随“云计算”项目组团落户合作区,当前,中关村(汕尾)科技园、天洋第二代太阳能光伏项目、灏芯(汕尾)微电子产业园、雅芝TFT项目和合作区劳动者家园项目已同时启动,投资50亿的高科技云计算中心项目和投资83亿的华润海丰电厂项目将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形成产业互动,华润海丰电厂的电力将直供云计算中心项目,沿海海水资源将为云计算中心项目核心提供海水冷却,解除了云计算中心项目最关键的后顾之忧,为云计算中心项目运行提供保障,确保云计算中心项目的产业链向产业群和产业基地方向发展,交通枢纽建成后,如虎添翼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成为汕尾的新名片。 四、 龙汕铁路对“海西” 腹地发展的重大意义 龙汕铁路、厦深铁路和天汕高速串联起闽粤赣三省沿线工业园和广东“沿海临港工业经济走廊”,给“海西” 腹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使“海西”腹地加速联接珠三角经济区。但更为重要和关键的是,海西腹地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效向沿海延伸,从纵向来看,龙汕铁路和广汕铁路将分别联通京九铁路和京广铁路,天汕高速将直接沟通闽粤赣三省,这三个工程的建设完工,将对“海西”腹地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龙汕铁路接上京九铁路后将联通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的98个市县,广汕铁路径京广铁路纵贯冀、豫、鄂、湘、粤五省,天汕高速途经闽、皖、苏、鲁、冀、津等省市直接联通天津港,使“海西”经济区成为我国难得的跨东南沿海省份, 面向南太平洋的陆海铁交通中心枢纽。这将奠定了“海西”经济区成为新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首要条件,未来纵横两个方向的铁路公路海运交通,将使“海西”经济区地处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成为珠三角、海峡西岸、长三角高速公路和铁路通道的重要节点, 成为连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重要枢纽,成为沿海地区从北部向内陆地区辐射的主要通道,成为“海西”经济区新的重要出海口, 必将深刻影响闽东南、粤东北、赣东南的经济发展走向。同时, 汕尾新港与上述铁路、高速相结合,带来横向宽阔、纵向深入的经济发展腹地。必将成为粤赣闽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出海口, 经济腹地随之可以拓展到粤赣闽地区乃至整个泛珠三角地区。所以龙汕铁路和天汕高速是“海西”腹地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新出海口的首要条件和命脉,必须早日兴建。因此,我们建议粤赣闽三省的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共同呼吁,通过联名议案和提案方式恳请国家交通部门加快龙汕铁路和天汕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海西”腹地发展。同时三省政府应从扶持革命老区建设和加强国防交通战备角度向国家交通部门提交报告,推进工程进度。建议沿线有关兄弟市也积极向所属省委省政府争取,促使龙汕铁路和天汕高速公路提前动工。使铁路、公路、海运这三种运输方式在“海西”经济区“无缝化衔接”,形成陆上对内,海上对外聚焦辐射能力较强的两大扇面发展空间,具备这样的三种运输方式交通枢纽在全国也不多见,“海西”经济区重大经济战略将促进闽东南、粤东北、赣东南十三市在此描绘新蓝图。 汕尾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也是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在秋天这一收获的季节里,我们以大海的胸怀拥抱“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未来,真诚盼望与兄弟各市携手共进,在闽粤赣三省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克服发展中的重重困难,实现经济腾飞、社会和谐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