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狮儿、大头佛、大头婆的故事
近日,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读懂海陆丰之春节——舞虎狮》,特地全文摘录,以飨读者:
舞“虎狮”是汕尾海陆丰过春节的一个必备节目。在农村,村里会在大年三十交初一子时的时候请来虎狮进村表演,寓意为村里带来吉祥。当然,有时候进村的是曲艺班。由于文比武大,曲艺班供奉的田元帅比虎狮班供奉的祖师大,于是碰上曲艺班和舞狮班一起进来时,虎狮是要让道等曲艺班演出完毕才进来的。但村子里的人似乎更愿意是虎狮班捷足先登,因为虎狮班都是男子,寓意兴丁。
除夕晚之后,整个正月都陆续有虎狮进村演出,也有曲艺班进村演唱。曲艺班唱的是白字戏,内容都是扮仙曲和中元添丁的故事,如《萧光祖拜寿》。村里的人把这两项活动合称为“虎狮仙境”。
虎狮与广东的醒狮大有相似之处,然而虎狮的造型却和醒狮很不同。我看过广东醒狮,那是比较讲究和漂亮的,眼睛会动。汕尾的“虎狮”造型相对简陋,身体没有那么鲜艳夺目。
虎狮分两种,一种是独角麒麟,这种是没有“弄狮儿”的,只有狮头狮尾两个人完成舞蹈。而另外一种则有弄狮儿,共三个,似乎一家三口,两个大头人,一男一女,手中各持草扇,还有一个男孩,头带透顶带穗帽,背绑宝剑,收执长线绑着的球儿,引诱狮子。其中一个令人费解的情节是,这个小孩居然会被狮子吃进去,然后在两个大头人的努力下,这个孩子又完好的出来了。我想,这到底是被吃进去,还是只是被狮子压在下面呢?无从可知,待问前辈。至于这有什么寓意,也无从可知。
狮舞之后,会打拳。打拳后有“盘五彩”。就是舞棍,动刀以及对打等等。实打实,身手敏捷,场面热闹。但如果是大年初一,村里人可能要求不要这种对打,以免见血不吉。补充一句,对打前老师傅会用茱萸草沾符水洒向各方,如若观众沾到符水,也是好的。
多数情况下,观众里里外外围成大圈进行观看,精彩的地方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最后鼓掌欢呼而散。而这表演费,则由公家而出。实际上,村里每年会交一次人丁钱,供这些祭祀用。包括演戏(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等)。舞虎狮有时还会在一些特殊情景进行。如祠堂新入火,寺庙新入火如驱邪纳吉等。
从《读懂海陆丰之春节——舞虎狮》一文,可以看出海丰的普罗大众,对于其中“弄狮儿、大头佛、大头婆”这三个人物的来历,皆是不明就里的。我回忆起童年祖父带我去看舞狮时,告诉我的一些“虎狮”的来历,不知道其中有没有道理,请大家探讨指正!
我把祖父介绍的点点滴滴综合如下:弄狮儿,本来是指华光大帝下凡,少年时师从赤脚大仙(大头佛,俗称大头鬼)学艺。赤脚大仙为让少年华光历练,让其去收服作恶多端的独角麒麟。少年华光(弄狮儿)用法宝流星锤、飞剑与独角麒麟缠斗,却因为失足不小心被麒麟吞咽。赤脚大仙为救华光大伤脑筋,最后想出一法:请来屎壑神(厕神)茅姑(大头婆),往沉睡的麒麟口里塞粪便,让麒麟吐出华光……
按祖父的说法,“弄狮儿”要在额中画一只眼睛(或点上红印),因为华光大帝是三只眼睛的;“大头鬼”因为是赤脚大仙,所以要光脚,不能穿鞋;大头婆走路要一瘸一瘸的,因为厕神是跛脚的。
我祖父如果在世,应该有102岁了,我那时也只有10岁左右,但是对他的描述,我至今记忆犹深。现在通过百度,发现“华光大帝”、“赤脚大仙”,甚至“厕神茅姑”,历史传说中竟然皆有记载,由不得不相信祖父的介绍了……
百度:
1、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等,系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故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
2、赤脚大仙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是仙界的散仙,一般情况下他总是在四处云游,以其赤脚装束最为独特,民间传说中他常常下凡来到人间,帮助人类铲除妖魔。他性情随和,平常以笑脸对人,对有心,向善的妖怪也会网开一面,但对邪恶妖怪却从不留情,双脚就是他的武器,曾经降服众多妖魔,是天下妖怪的克星。据说赤脚大仙身上带有不属于六界的异宝,令他不惧百毒。
3、厕神的不同称谓
如山东邹县曰“邀厕姑”,广东曰“请厕坑姑”,杭州曰“召厕姑”,苏州、绍兴称“坑三姑娘”。绍兴有的是在灰仓里迎请,故称“灰接姑娘”,苏州有些是在门角边 迎请,故叫“门角姑娘”。有的则因取象之物不同,而给以不同名称,如江西用瓜瓢象 征紫姑,故称之为“瓜瓢姑娘”,同样道理,浙江宁波称“筲箕姑娘”,浙江海宁称 “箩头姑娘”,还有称“笤帚姑”、“针姑”、“茅姑”、“苇姑”者。湖北监利、陕西凤翔等地 则直称“紫姑”。总之,因迎请紫姑的方式、地点不同,紫姑厕神有种种不同的名称。 各地迎请紫姑的内容和目的不外两点。一是占卜蚕桑及众事。刘侗等《帝城景物略》 谓“三祝”后,“神则跃跃,拜不已者,休(吉);倒不起,乃咎也。”AK福建有些地 区,从占卜吉凶之义又形成另一习俗。清施鸿宝《闽杂记》云:“闽俗,妇女多善扶紫 姑神。上诸府则在七月七日,称为姑姑,下诸府则在上元夜,称为东施娘。又下(诸) 府未字少女,多于是日潜揭门前所贴春联,于紫姑前焚之,以为他日必得读书佳婿。”二是作“射钩”之戏。具体作法已不详。据《酉阳杂俎》《梦溪笔谈》等载,还有请 紫姑作诗、写字、下棋等游戏。
该贴已经同步到 赖杉昌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