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1-10-22 21:52 编辑
汕尾“行风热线”已成应付性的形式化
汕尾“行风热线”据说是戎铁文市长时兴起的,旨在通过民众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行风进行评议,以及民众在该部门得不到解决问题的投诉,经过“行风热线”的直播曝光能及时得到实际性的解决,起着一定“了解民情、沟通民意、疏解民困、凝聚民心”的民生收益效果。 几年前,我曾在一次市地税局长“行风热线”上线时,反映税务部门同社保局,对我们上缴了三个月社保费没有入账要求给予改正投诉。指出我们上缴了三个月的社保费,社保局说无交。问收费的税务部门说已转帐给社保局,再找社保局推说无收到是税务部门的责任。互相推诿,长期来不给予解决。通过汕尾“行风热线”向上线的市地税局刘局长一反映说明。真灵,在刘局长的指令下,不到半个钟,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即打来电话和上门询问情况,并承诺一定给予落实。另外,税务部门又赶往社保局亲自查对。不到半天,此事终于得到了解决,社保局不得不补还了我们三个月的社保费缴款。 经此一事,使我们对汕尾“行风热线”有了深刻印象,这是为民众着想,为民生造福,我们很感动。 事过境迁,现在竟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汕尾“行风热线”已成一种应付式形式化的摆设。每逢星期二规定的“行风热线”上线一小时,除了上线部门领导滔滔不绝说了一大通如开会报告形式的官话,宣扬一下本单位优异成绩。存下的几十分钟,想要打进电话真难,不是占线就是打不通。好容易挨到接通了,首先是工作人员截留下电话,先问你反映什么问题,如听到是对该部门有所触及的敏感问题,工作人员就会截住推说现在有人上线,称无法接通。过后电话再也打不通和无人接了。我们曾多次试想向上线部门反映民生问题,都是这样被不了了之 汕尾“行风热线”的“变味”,说明一些部门的领导者还是害怕群众的投诉,惧怕他们一些官僚作风在“行风热线”的直播曝光。再则,负责监管“行风热线”的市领导责任心不强,领导的不给力,因此,造成汕尾“行风热线”已成一种应付式的形式化。 【河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