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的脚步追上经济的翅膀 --在汕尾经济腾飞过程中防止文化沙漠现象的思考 如果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比作一个人,那么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经济腾飞的辉煌和喧嚣,伴随着文化沙漠的沉寂和萧条。这种令人尴尬的现象屡见不鲜。十九世纪,美国西部“开发”轰轰烈烈,经济得到大发展,但因为“文化沙漠”现象,使西部“牛仔”一度成为没有文化教养的代名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由一个小镇迅速成长为大都市,其繁华直追香港,却因为文化方面的不足被戏称为“身上穿着西装、脚上穿着草鞋的城市”。如今,深圳和美国西部城市早已摘掉了“文化沙漠”的帽子,但仍然有不少城市尤其是一些新兴城市还戴着“文化沙漠”的帽子。 近年来汕尾经济建设开始全面提速,特别是一批投资几亿、几十亿乃至几百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和启动,汕尾经济已呈现腾飞的态势。深汕特别合作区就是一个巨大的亮点。合作区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创建全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为目标,深汕两市密切、务实、积极合作,创新行政、财政、投入、管理机制,以汕尾所有、深圳所用,汕尾管辖、深圳开发,汕尾发展、深圳拓展,汕尾空间、深圳形象的全新模式,得到省的高度赞许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合作区首期的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已建成11栋标准厂房、排洪渠、1号路等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深汕产业转移招商会上签约项目49个,投资总额533亿元,已引进恒兴水产、艾特航模、灏芯微电子、科亮特太阳能灯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合作区。据2011年1月11日汕尾市市长郑雁雄代表市政府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51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亿元。涉及交通通信、工业物流、农林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领域。确保汕尾电厂3#、4#机组建成发电,重点抓好陆丰核电、华润海丰电厂、垃圾处理场(厂)、品清湖疏浚整治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按照打造粤东通向珠三角桥头堡的新定位,加快推进“两网一港”(公路网、铁路网、海港)建设。要加快推进厦深铁路(汕尾段)及配套站场建设,全力抓好广汕高铁、潮惠高速、海汕公路埔边北段、国道324线(汕尾段)改造、绿道、东涌火车站、市区银龙湾隧道、汕尾新港等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或完成前期工作。 近年来汕尾市文化发展在近几年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汕尾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疍家文化、畲族文化等多文化交融之地。汕尾民间艺术种类丰富,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保存着4个“活化石”级别的古老稀有剧种“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和“皮影戏”,这些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传统民间艺术曾经陷入低谷,如今逐渐重新焕发出生机;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下基层演出、送电影下乡、建农家书屋、举行大型文艺活动,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步伐,市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各类文化广场也相继落成。 汕尾经济开始腾飞,汕尾文化也在加速发展。但无庸讳言,如果汕尾文化发展的脚步追不上经济腾飞的翅膀,那么就很难防止“文化沙漠”现象制约经济发展。建在“文化沙漠”中的经济宫殿显然是危险的。 2010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规划纲要指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是我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通过实施建设文化大省战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在此之前的201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自主持会议,就规划纲要与有关方面座谈。8月,汕尾市召开座谈会,邀请全市文艺界的代表就如何推动汕尾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进行探讨。 广东省委省政府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汕尾市委市政府掀起了建设文化强市的热潮,增加文化投入、扶持文化产业、建设文化设施、组织文化活动、培养文化人才等各个方面动作频频,亮点多多。报纸杂志的发展可谓具有文化产业风向标意义。从十多年前到几年前,汕尾市的报纸杂志创刊的少,停刊的多,保留下来的也举步维艰。但近年来汕尾市的报纸杂志开始讯猛发展。在2010年初,汕尾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的《海陆丰视窗》杂志以全彩铜版纸印刷精彩亮相,每期几千册发行汕尾汕尾市各县区乃至乡镇,广受好评;汕尾市外事侨务局主办的《汕尾乡情》也于当年复刊,引起市委、市政府关注,并从2011年起改版为《汕尾乡情·东岸》,由市委宣传部主管,市外事侨务局主办;长期只有四版的《汕尾日报》在2011年初成功扩版为八版;停刊已久的《汕尾文艺》近期也已复刊,并按时出版三期。 对于“文化”的定义,古今中外的学者专家众说纷纭。据不完全统计,有160多种。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狭义的“文化”,一类是广义的“文化”。“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所指的“文化”显然是广义的“文化”,不能局限在文学艺术的范畴,但也不能漫无目标的泛指。《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对此专门解释,本纲要所指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社科理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新兴媒体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教育、科技、体育、旅游、卫生均已制定专项规划,不纳入本纲要规划之列。 汕尾建设文化强市的关键在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评估和有选择性地弘扬海陆丰文化,发挥人文优势,摒弃人文弱势,保存精华,淘汰糟粕,塑造新时期汕尾人文精神,使汕尾发展更快速、更健康、更全面。弘扬海陆丰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的主要手段和依托是扶持文化产业,拓展文化阵地,打造文化品牌,繁荣文化市场。对于传统的单纯的经济产业来说,文化产业的附加值要强大得多,其影响力也深刻得多。虽然汕尾文化产业还处在初级状态,但却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笔者相信,汕尾一定能够让文化的脚步追上经济的翅膀,让美丽的文化伊甸园与辉煌的经济宫殿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