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前两年试行积分入户的办法,一共有6000人获得竞争性的户口配额。目前,临时政策到期,人社部门拟定了新的积分入户条规,正在走程序。详情尚不得知,只听说要取消限额,分数足够可随时申请。这是一个宽限规定,想必有人会高兴。 从字面上看,积分入户的重点在户籍,其手段是对申请人的年龄、学历、住房、社保等进行综合计分,高分入围、低分落选。积分制的本质是实用主义的,看申请人对广州的贡献。有申请人为了加分不惜去献血,即可看出积分入户的竞争相当激烈。 对于积分入户,一直有两种相左的看法。有人认为它体现了户籍壁垒,也有人认为它是户籍管理的补充,属于可赞扬的自选动作。姑且不论谁更有道理,只说积分入户本身的起起落落,在正常情况下,它不该也不必成为骆驼穿针眼式的“淘汰战”。 根据民政那边的统计,广州每年死亡的户籍人口在四万人左右。以试行期放出的户口数量看,广州是有入户余地的。当然,且不说死,只论生者而言,但凡能够成功入户的,无论是社保还是住房,都不对现有福利造成威胁,不会摊薄公共福利水准。 换言之,积分入户不是一种损失分担机制,而是福利共享安排。广州需要这些人,这些人也需要用户口来强化认同。那么,对决策者来说,限额本身早已不是障碍,取消它不过是顺水推舟。现在的问题是,取消限额后会发生什么?会出现申请者“井喷”吗? 决定的要素在于与户口所挂钩的那些福利,比如孩子上学、医疗等。在积分入户之外,广州也在强调要确保公共福利的底线。如果这一块做好了,户籍与福利相对脱钩,户籍制更超然些。无论有没有户口,影响不大,那对积分入户的需求自然会降低。 不用多说,户籍与福利之间的落差越大,积分入户的需求越旺盛。现在的情况是,两者之间有落差,但与户籍捆绑的那些优势,越来越落入道德洼地,从而反向地制造彼此“脱钩”的压力与动力。即使是城乡二元户籍的激烈批评者也没否认这点。 如此一来,政府一手决定着福利的供应水平,另一手掌握着入户的遴选权。最有调节效率的就是政府本身。扩大不以户口为转移的福利普惠,就是在为积分入户缓解竞争焦虑。自然,要求政府增加福利,这不是乞求,而是政府应该做的,早就应该还给市民的。 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最正常的,那就是想入户的就去申请,不想入户的,问题也不大。当人们不再为孩子上学争抢户口时,人们又会增添一个爱广州的理由。乐观地看,所谓户籍制的弊端,将来很可能不是被强行宣布废除,而是随着福利扩大到所有阶层,而逐渐凋亡。
(南方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