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午,温州人民路大南路口,男子林某闯红灯过马路,不听执勤交警劝阻,还用扁担打骂交警。林某因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成为“中国式过马路”整治行动以来,温州首位被治安拘留10天的行人。但昨天,此事在网络上又爆出另一版本。有网友称,行人根本没有打交警,反是交警对行人动了粗……此次被质疑的是温州交警支队一大队一中队。(人民网,4月5日)
“中国式过马路”原本就很厌恶,是社会现象中的奇葩,是国人心里发展的扭曲了模式,整治大有必要。而长期以来的过马路思维要想在但短期内矫正清楚,那得需要认真,下大力气,过马路的“中国式”特有方式它就是一种思想底根,与国人就爱“围观”的习惯如出一撤,可谓半斤八两。在大力整治行动开展后,仍然未见有所改变,反而是愈演愈烈,不仅不按常规出牌,甚至是动粗行武,进入升级程序。
一个认为是过马路人动手,用扁担打人,而且吐口水、骂脏话齐上阵,行路人动粗的证据就是明摆的“左手软组织挫伤”,还有就是热心群众证明。而另一个是交警动粗打了过马路者,在争执过程中伤了行人林某,而找林某求证时,却一直紧闭双眼,一律不予以理会和讲述具体情况。
作为仅仅只是需要处罚5元或批评教育就了事的违法行为,今天却落到被拘留10天的境地,这无疑是“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个转折点,一次重大升级。同时不难想象当时的情景,也很容易判定就是行人的违法引来更加严重的行为。而再根据各自版本的曝光情况分析,交警一方有理有据,事实与证据同在,可以说是有板有眼。而行人一方,认为是交警在动手打人的事实,也仅仅是网络爆料而以,再者,从行为人的表现看,交警动粗实在是要大打折扣。
其实,之所以出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因为部分人的低素质,无一点守法观念的人群引发。而此类人群明知违法后还仍然蛮横不讲理,倒还找公职人员麻烦,温州升级版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典型例子,虽说目前无法下定论,但是,至少很大程度上可以确定就是行人的过错。
温州“中国式过马路”谁在动粗,亟需事实材料的澄清。然而究竟是谁在动粗已不影响“中国式过马路”的升级,而一旦升级变味,那么可以感觉得到: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还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