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陆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陆丰市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在解放思想中坚定信心,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开拓创新中破解难题,在不断实践中艰苦创业:全市GDP从2005年的6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37.2亿元,年均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5年的27.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0.8亿元,年均增长38.8%;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1.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3亿元,年均增长30.1%,2009年开始扭转了税费倒挂的局面,2010年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6个县(市)中排名第一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617元增长到2010年的6181元,年均增长10.6%。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过去五年是陆丰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据统计,该市GDP从2005年的6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37.2亿元,年均增长16.4%;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32.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3.5亿元,年均增长4.8%;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82.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3.9亿元,年均增长24.5%;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5年的27.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0.8亿元,年均增长38.8%;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1.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3亿元,年均增长30.1%, 2010年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6个县(市)中排名第一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30.9:36.4:32.7调整到2010年的23.6:41.8:34.6。项目带动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市规划建设重点项目84个,涉及投资额1045亿元,已竣工51个、在建17个,完成投资64亿元,特别是陆丰核电站、甲湖湾能源基地、内湖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为该市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617元增长到2010年的6181元,年均增长10.6%。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五年是陆丰市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的五年。五年间,陆城建设明显加快,投入资金约6亿元,建设陆城污水处理厂、陆城垃圾处理厂、陆城人民路等20多个工程,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行政中心已投入使用,行政新区框架基本形成。开发建设了华辉新都、滨江花城、陆城华廷、金碧豪庭、翡翠苑等24个风格各异的住宅小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五年来,该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10.93亿元建设重点公路156.4公里、村道618公里,投入5.36亿元建设重点水利工程14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宗,投入1.64亿元改造供电线路5800多公里,大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城镇、农村面貌明显变化。蒸蒸日上的各项事业,提升了该市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城乡奏响幸福和音
过去的五年是陆丰市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该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投入资金6.1亿元,新建校舍45.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56万个。进一步巩固了普九成果,加快推进高中教育,2010年高中毛入学率为77%,比2005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教育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高考三A线以上入围人数比2005年增长167%。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设施明显改善,正字戏综合楼、陆丰书城已竣工,市文化中心、皮影(动漫)文化产业基地正在抓紧建设,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网络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取得较大成效,正字戏、皮影戏、滚地金龙和英歌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吹打乐、玄武山庙会、飘色、五色狮和紫竹观道教音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碣石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通过不断完善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再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成效明显,培训各类人员约6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9.5万人。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0年完成五项社保费比2005年增长481.5%,养老金发放标准比2005年增长1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扎实推进。社会救助不断加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2005年增长54%,五保供养人数比2005年增长62%。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开展,落实扶贫资金1.88亿元,有9508户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脱贫率达到63%。(记者 李济超)
时间:2011-11-22 文章来源:汕尾日报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阳光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