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为子 于 2011-11-23 07:48 编辑
青春梦幻,真情永恒 ——读“美顿杯”汕尾市第二届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冷梅 “美顿杯”汕尾市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届,我有幸连续担任了这两届大赛的终审评委,常常为当代大学生的文学情怀所触动,为他们对学习、生活、爱情、理想的态度所感动。在第二届大赛即将落下帷幕之际,我想对获奖作品作一次综合评价,与大家交流探讨。 据说,应征这次大赛的作品有170篇(首),最终能进入终评阶段的有30篇(首),其中,有散文25篇,诗歌5首。应该说,这30篇(首)作品都是比较优秀的,都能切中“情感天地,爱满人间”的主题,既有对亲情的眷恋,又有对爱情的怀恋;既有对友情的依恋,又有对乡情的爱恋。总之,通阅这些作品之后,一股情与爱的暖流交汇于心间,令人感怀不已。 大学校园亮丽着青春色彩,充满青春梦幻,可以说,大学校园是文学真正的摇篮。或许,有些人在小学、中学就有了对文学的憧憬,而对文学有真正冲动的往往是在大学阶段才开始的。因为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有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对生活、爱情、理想充满着期待,并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人生和社会具备一定的分析评判能力,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已有了初步模型,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在学习之余,往往会通过文字来构筑自己的文学之梦。从这两届大赛的情况可得知,他们能踊跃应征,热情而认真。虽然他们日后未必能成为诗人作家,但他们的文学之梦此时已得到了放飞。 这次大赛的主题突出“情与爱”,这是生命永恒的主题。“情”字的涵义比较广泛,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情,同学情、师生情、儿女情、战友情、山水情、故乡情都是情;“爱”的范围也比较宽广,亲人之眷恋,情人之思恋,校园之怀恋,故乡之热恋,祖国之爱恋,都是爱的表现,还有同情弱势者,关怀受难者,关爱无助者,关心社会环境,关注自然环境等等言行也都是爱的表现。这次获奖的作品大都是关注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关注社会和大自然的作品几乎空白。大学生经常喜欢搞派对、搞郊游、搞蹦迪,在自己获得快乐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当下的生活生存环境,忽视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融合,也就是缺乏一种大爱、博爱思想的自然流露。诚然,这与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生经历有关,我们不可加以太多的指责。 这次获奖作品中,感人至深的是几篇叙述亲情的作品。莫德群的《养父二三事》,我几次阅读都深受感动,几次都感觉到眼眶发酸,这篇作品可以当散文阅读,也可以当微型小说阅读。作品中的养父是一位有血有肉有骨的伟大父亲,他既是一位农民,又是一位普通的乡村赤脚医生,对于路中捡来的“我”却视同己出,胜似亲生,时时处处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的生活与成长,为“我”买好吃的,穿漂亮的,以微薄的收入和厚爱为“我”构造风雨不侵的家。当“我”在学校被同学骂是“路边仔”、“野种”的时候,养父跑到学校与骂“我”的同学论理,并安慰“我”,说“我”是他的心肝宝贝;“我”到镇上上中学后,养父“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省下的积蓄,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并于每周五风雨无阻的到学校门口接“我”回家,担心“我”乘坐那些无牌无照的超载车辆不安全;“我”上大学后,当得知“我”暂时不适应学校伙食的时候,他不远千里赶到学校,给“我”带来了许多好吃的,还有一个小小的电磁炉;中秋节放假期间,“我”赶不回家,他却用快递给“我”寄来月饼。至此,我们已可以感受到”父爱如山“的厚沉了。但作者并没有如此简单的展示父爱,而是在字里行间挖掘出养父的善良、仁爱和勇于担当责任的另一面。养父是赤脚医生,他经常接济村里的困难病人,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三更半夜,不管个人有多劳累,还是能否收到医药费,只要有出诊要求,他都有求必应。在“我”读高二那年,母亲出车祸瘫痪了三年,养父承担了生活的一切,并以爱的力量使母亲重新站立起来,铸造了医疗奇迹。作者在作品中,倾注了对父爱真诚的诠释,文字很朴实,仿佛与读者拉家常,却能牵着读者的情绪往真情的深处探进,并被感动得眼眶发酸甚或泪眼婆娑。请原谅我对《养父二三事》说得多些,读者诸君可以慢慢品读。 我们的生命之源来自亲情,我们的感情之源也来自亲情,是亲情为我们撑起了情感的蓝天,在这蓝天下,才又找到了友情、爱情。倘若如此理解,就能理解大学生们把亲情的文章演绎了一篇又一篇,并在这次大赛中呈“井喷”现象。黄健平《母亲的脚》是一双平凡而伟大的脚,是一双令人刻骨铭心的脚,为了生活,母亲常年累月泡在水田里,以至脚指甲都变黑了,耕作之余,又常爬山越岭去砍柴烧炭,这双质朴而充满力量的脚,支撑起作者的情感天空,不幸的是,这双脚却受到一条眼镜蛇的袭击,母亲因此告别了这个她挚爱的家,但这双脚在作者的心中永远是站立与奔跑着;作者没有刻意的去表现母亲的伟大与仁慈,但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无不令人动容。郑婵黎的《追上你的步伐,回报你的爱》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父爱的敬重,作者小时候经常迷路,每次都是父亲把她带回家,长大后,还会经常任性的告诉父亲“迷路”了,父亲同样会于百忙中准确的出现在女儿“迷路”的地方。女儿虽然长大了,但在父亲眼里,女儿永远是小孩,故作者在作品结尾时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希望他老去的时间也能在某个转弯处等我靠近,这样我才有更多时间回报他几十年的爱。”《我要陪你一辈子》也是一篇耐读的作品,作者的姐姐患小儿麻痹症,个子矮人一大截,走路一瘸一拐的,又不能穿漂亮的裙子,命运似乎对她姐姐不公,但作者除了同情,更多的是怜爱,她认为上帝是仁慈的,给了她这样一个生命,使她们的命运连在一起,为此,作者颇感荣耀的说:“没有谁能阻挡我们的努力,站起来,我们同样活得潇洒。”叶思润的《木棉花·落》,以木棉花作为情感的依托物,深刻的寄寓着对爷爷的怀念,是爷爷的教诲影响着作者的人生,“木棉花开,不需要绿叶的陪衬;木棉花落,请你不要忧伤太久。”这句很有诗意的话贯穿作品,久久回荡着对爷爷无尽的怀念之情。庄映芹的《电话响了》,表达了另一种心情,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歌词),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打工潮中随波逐流,往往忽视了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孩子,电话便成为亲人联系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作品中的老奶奶已经有五年没有见到儿子的面,电话能依时响起,便成了老奶奶的最大奢望,可惜,直到老奶奶去逝了,还未能见到儿子,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作者以小见大,洞微见著,揭示了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值得人们反思与内省。 上面所述的是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表现这一主题的还有《浅蓝色温情》、《一条路的回忆》、《记忆默片》、《父亲的眼神,母亲的眼泪》、《老爸的单车》、《那一鬓银白》、《亲》、《至爱》等等作品,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作评点了。诚然,其它表达友情、爱情和故乡情的作品也写得不错,如《家乡的老屋》、《锦瑟年华,与你作伴》、《月夜独思,零碎情愫》、《没有名字的结尾》、《孤单的想念》、《天台的夕阳》、《桂花飘香,友谊一路芬芳》等作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青春梦幻,真情永恒的精神风貌,值得一读。 上面提到,进入终评阶段的30篇(首)作品都是比较优秀的,一方面是都能切中主题,另一方面是比较优美,如《月夜独思,零碎情愫》的语言很优美,这是一章不错的散文诗作品,没有获奖的作品《紫色花开彼岸》,可以说,也是一章优美的散文诗,《家乡的老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亲》是一首节奏优美的诗歌……其它作品都有优美的语言或警句呈现,这是值得肯定的。还有一些作品的构思比较独特,如《木棉花·落》,《父亲的眼神,母亲的眼泪》,《月夜独思,零碎情愫》,《那一鬓银白》,《电话响了》等作品,应该说是以构思见长而取胜的。 通阅这30篇(首)作品,觉得散文的整体水平比较高,诗歌作品的水平就差强人意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首未能获奖的诗歌:《孩子,你在哪里?》。不知道其他评委的看法如何?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首优秀的诗作,其质量甚至超过了其它获奖的诗作。这首诗作的文字非常质朴,语言一吟三叹,表达了一位丢失孩子的母亲思念孩子的急切心情,更表达了母亲的痛苦与无奈,同时深刻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即拐卖妇女儿童,这样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遗憾的是被落选了。或者是评委们见仁见智造成的结果,我不想再深入评说了,留待大家思索吧。在此提到这首诗作,还有个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今天得奖的作品,自然值得祝贺,没有获奖的作者,也别灰心丧气,相信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必然可以走出精彩,走进一片灿烂。最后,以《木棉花·落》的几句话作为结语,与大家共勉: 木棉花开,不需要绿叶的陪衬; 木棉花落,请你不要忧伤太久。 (2011.11.21)
该贴已经同步到 无为子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