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183|回复: 4

[汕尾] “诚实”扶贫打破“年年扶年年贫”怪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 09: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阳光 于 2011-12-3 19:19 编辑



中山市国税局驻村工作组看望对口帮扶的海丰县合门村患白血病的女孩,该局团委为患病女孩治病捐款4.5万元。
↓中山市神湾镇、中国联通中山分公司联合工作组在汕尾市海丰县红阳村建立百亩火龙果种植基地。

编者按

我省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伊始,实力雄厚的中山市在工作中曾遇到波折。痛定思痛,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山通过落实扶贫干部脱产驻村和实施农业产业扶贫,从而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取得瞩目成效。

走进汕尾陆丰市城东镇炎围村,100多亩平整的土地是村中最大的“风景”:精耕细作的农业、高出几倍的收入,实现了几代农民的梦想。

炎围村党支书吴思潮深有体会地说:“我们以前捧着金饭碗讨饭(外出打工),现在工作组教会我们用好本地资源。你看,参与基地经营、务工的村民,都学会了新的技术,以后他们自己就会种了。”

炎围村的变化仅是中山对口帮扶汕尾80个贫困村中一个普通代表。省扶贫办统计信息显示:截至9月30日,中山市对口帮扶汕尾市扶贫开发累计落实帮扶资金3.3亿元,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共458个,建设文化卫生设施535宗,实现道路硬底化428公里,解决住房难1655户,解决贫困村内5.28万户农户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受益面积12.2万亩,对口帮扶的低保户全部纳入低保,贫困户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对口帮扶的汕尾80条贫困村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村均收入8.7万元,全部脱贫;98.7%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平均达到4470.9元。

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央要求全面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目前,我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不到一年时间里,中山帮扶下的汕尾80个贫困村之变,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板斧之1

中山,GDP居全省前列的珠三角重镇;汕尾,融入海西经济圈努力实现经济赶超的粤东新势力,两者差别的不仅是地域上的距离。离开本职岗位,离别家人,投入到异地扶贫开发,这一工作新鲜而又富有挑战性。驻村干部工作方式、经济结构、语言习俗都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意料不到的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中山果断抛弃了“干部走读式帮扶”。“如果按照以往干部走读式帮扶,有些甚至1个月才到帮扶地区一次,这样不仅连当地的情况都不能熟悉,更不可能开展帮扶工作,项目也就无从落实。”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市农业局局长陈锦标坦言。

中山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要圆满完成省下达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目标任务,必须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作风过得硬,特别能战斗的驻村工作组。

为此,中山市改变了以往扶贫干部“走读式”的驻村方式,选派了12名优秀年轻干部组成驻县(市)工作组,把扶贫办协调指挥工作前移到一线,组长挂职当地副县(市)长,全市24个镇区派出党委委员挂职对口帮扶镇党委委员,挑选330名干部组成38个联合工作组,这三方面的扶贫干部全部脱离本单位业务,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

“必须带着‘诚’与‘实’两个字,诚诚恳恳、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富起来。”动员大会上,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嘱咐驻村干部。

现实要比理想“残酷”得多。一些扶贫干部告诉记者,当他们进驻村里时,面对缺乏生机的贫困山村,面对大片抛荒的良田,面对贫困待援的村民,组员们第一次感受到贫困地区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的巨大反差。但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负责帮扶陆丰市八万镇上葫村、高塘村的黄圃镇驻村工作组组长邓国忠道出了全体组员的抱负:“我们通过将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理念带过去,加上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管理的帮扶,用一股真情去感染当地干部,用经济实效去启发贫困村民,就一定能够调动他们脱贫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奔康致富。”

邓国忠的扶贫“誓言”也代表了中山众多扶贫干部的心声。细心的人们发现,在海陆丰地区的坡田头上、河床公路边,农民家庭里,都总能看到中山干部的身影。

干部驻村还通过严格的制度规定下来。经统计,中山领导到村30147人次、村均377人次,工作组与村两委研究工作21077次、村均263次,干部到户160338人次、村均2004人次,均居珠三角七市第一位。

带着“诚实”去扶贫让中山驻村干部倾注真情,驻村入户,与村民促膝谈心。日前,记者专门探访了一批驻村工作组。这些来自发达地区的扶贫干部,有的在生产基地旁修建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的房子,有的在村、镇租用民房,缺少发达地区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没有一人因为寂寞单调而打退堂鼓。

有苦口婆心、不厌其烦说服被帮扶干部和贫困村民转变观念,参与农业经营的;有为了工作父母病危也不能在床前服侍尽孝的;有自己掏腰包慰问困难户和发动本单位干部职工捐款抢救危重病人的……,这些事例不胜枚举。

中山国税局帮扶海丰县黄羌镇合门村的工作组组长林小星,已经年过半百,心脏血管安装了两个支架,坚持在一线毫不退缩。

他的“诚实”和坚持让村民感动不已,也树立其在村民中的威信。今年11月初,为了实施整村推进,建设一个村民活动广场,他没花一分钱的补偿,成功动员村里的水库移民,仅用了3天时间自行拆除138户空置旧土房。

消息传到海丰县,县委组织四套班子成员实地调研,大家感叹到:“对于连片拆迁这样的难事,林小星仅用3天就解决了,真了不起!”

板斧之2

汕尾海丰县合门村,由于当地农业效益差,农民普遍认为从事农业耕作无出路,因此,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留在本地耕作。全村耕地3600亩,竟然撂荒了1200多亩,村集体收入为零。

中山国税扶贫工作组刚进驻村里时,不少村民都对扶贫工作组没有将扶贫资金直接发到他们手上有所不满,“甚至连村干部在第一次开会的时候,五个干部中有两个被老婆骂走了。”

驻村工作组组长林小星说,工作组意识到,如果不改变群众的观念,扶贫将难以顺利推行。扶贫工作组花费大量的时间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逐家逐户去了解当地情况,当地五百多户他们一年多以来都走了三遍以上,村民才逐渐对他们有所了解。

坦洲镇联合工作组对陆丰市城东镇炎围村投资60多万,通过反承包村民土地,整合土地面积100多亩,推广“123”粮食工程。起初,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对这一举动还持怀疑:我们种了百年的田,你们这样做能行吗?

经过工作组耐心的说服,工作组组织干部群众到中山现场参观、手把手地教会村民种植管理技术,当年就收到比他们种植两造水稻高出几倍的收入。耐心、细致又极富说服力的工作,让当地干部群众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群众观念的变化还来自于现实的实惠和扶贫干部带来的感动。

驻海丰县黄羌镇合门村工作组发现当地种植的黄花菜见效快、效益好、收获期可长达30年。为此,他们将这一项目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通过土地流转,很快就建立起一个占地50亩的黄花菜种植基地。

出台合情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20%利润为后续发展资金、20%为村集体收入、60%发放给村民。去年黄花菜基地就实现了8.9万元的收入,今年纯收入22.6万元。村民们拿到了来自基地的分红,不但得到了实惠,而且看到了特色农业的潜力,周边农户陆续种起了近200亩黄花菜。

为解决保存问题,工作组投资7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以烘干黄花菜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厂,该村及邻村种植的黄花菜被统一收购后变成了易于保存和运输储存的烘干品。为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林小星亲自跑北京,帮助该村专业合作社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了“虎噉六宝”商标认定,把当地黄花菜、豆角干、萝卜皮、花生、芝麻、菜干等优质农产品全面发展起来,形成完善的绿色产品系列,目前该品牌已被评为汕尾市农业名优产品。

一些细节也让当地群众感动不已。合门村有一位独居在危房内的精神病患者,因无人在旁照应,病情得不到控制。

工作组在征得其亲属的同意后,将这位病人送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年已七旬的黄九海老实本分但无任何技能,两个儿子还患有轻微的精神疾病,工作组安排这位老人看守黄花菜基地,两个儿子帮忙锄草,领取每月1200元工资。

村里有名女孩突发急性白血病,中山市国税局干部职工立即捐出了4.5万元的救命款。在中山帮扶的80条村当中,大部分的学校得到修缮或重建,并增添了电教设备,更换了桌椅等设施。

最让村民感动的是石岐区发动本区3家企业捐款150万元、区里扶持80万元为对口帮扶的陆丰市潭西镇深港村新建了一间崭新的完美小学;在中山对口帮扶汕尾的两县一市中有31个行政村的办公楼得到修缮,有6个村委新建了办公楼,结束了建国60多年无地方办公的历史;建设了一批村级医疗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市级财政和各责任单位筹措资金3500万元,对4581户贫困户的住房实施重建或修缮,目前已完成1924户的改造。这一件件好事实事,拉近了工作组与村民的距离,村民自然就把驻村干部当成贴心人。

板斧之3

“中山市在对口帮扶汕尾中,建设‘一村一基地’,打造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农业示范村。”今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中山市对口帮扶汕尾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中山市在扶贫‘双到’工作中推行‘一村一基地’的做法很好,效果明显。请扶贫办重视总结推广中山经验,必要时召开现场会。”8月9日,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容根对中山市报送的扶贫工作总结材料作出批示。

目前,现已建成农业产业基119个,面积1.6万亩,村均拥有100亩以上农业种养基地。同时,将中山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嫁接,把当地的青梅、黄花菜、萝卜、薯类、反季节西瓜、青皮冬瓜、黄牛、走地鸡、土猪等名优产品做强做大。将中山农副产品市场与
当地对接,既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又实现两地资源的优势互补,满足中山市场对食用农产品的长远需求。

通过“一村一基地”发展模式,不仅农民可以到基地务工,参与种养管理,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和普通农户自发种养发展生产,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今年,省扶贫办领导到汕尾调研中山市扶贫“双到”工作时认为,中山市扶贫开发工作用真心、动真格、出实招、见实效。特别是通过“一村一基地”建设,实现了贫困户的有效脱贫,为贫困村留下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留下一个好的主导产业,留下一个好的集体经济组织,留下一笔好的发展基金,留下一个好的管理机制,留下一个好的思想观念。

建立示范基地,实现带动发展。具体负责扶贫办工作的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小建告诉记者:“农民的观念是最直接、又是最现实的,要转变他们的观念,不要指望一两次会议动员就能奏效。只有通过园区基地示范,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就会跟着干。为此,中山在对口帮扶中重点发展“123”粮食工程、将茄瓜、薯类、黄花菜、黄牛、生猪、走地鸡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做强做大,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转变传统、粗放、分散生产的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开辟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东区联合工作组在帮扶的陆丰市桥冲村建设示范基地,推广玉米、水稻、马铃薯轮作的“123”粮食工程,冬种马铃薯250亩,取得良好的效益,每亩产值8000元,利润5000元。今年在发动种植过程中,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农户自发参与种植冬种马铃薯面积达到2500亩。

——东凤镇联合工作组在陆河县青梅之乡共光村自筹70万元、拉动430万元建成2000亩高标准青梅种植基地,销售额由原来的180多万元增到360多万元,村民收入增长了90多万元,户均增收达2579元。贫困户彭永坪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单种植青梅就给他家带来了近7000元收入。

——南头镇联合工作组投入320万元,在陆丰市三岭村建成畜禽养殖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和菠萝种植基地,村集体年收入由原来的空白增至25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1850元增至5530元,贫困户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并借助种养基地的示范作用,办起了一定规模的养殖和种植场,效益非常明显,在贫困户中树立了标兵的榜样,其中贫困户陈林古办起了年饲养量150头的生猪场,年纯收入达8万元。

中山“一村一基地”做法取得瞩目成绩,对口帮扶的汕尾80条贫困村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村均收入8.7万元,全部脱贫;98.7%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平均达到4470.9元。

“一村一基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记者了解到,中山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在众多脱贫措施中锁定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贫困地区长效脱贫的主要实现形式,这起源于他们对新时期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的深刻认识和实现方式的科学理解。

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决定,帮扶的重点是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农村,主要脱贫对象是贫困村中低于2500元年收入的贫困户、贫困人口。最为核心的是通过“双到”扶贫,实现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的长效脱贫。

中山市扶贫干部经过详细调研,了解到当地外出创业、务工人员较多,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这一情况,决定在扶贫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式上进行突破,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将“一村一基地”产业扶贫工作作为主战场和主攻方向。

而以往开展的对口扶贫只是停留在财政资金上的帮扶,没有从发挥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这一根本性目标、领域出发,所以效果不明显。这就是我省扶贫工作开展十年,始终没有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之原因所在。

中山扶贫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带动汕尾80个村的贫困人口脱贫,更在于中山走出了一条“造血”帮扶道路,为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1.配备一支强有力驻村队伍是扶贫开发各项规划、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中山市派出了330名扶贫干部脱产常驻贫困村,这一举措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2.抓好资金落实是扶贫开发实施规划项目的物质保证。中山主要从四方面保证了资金的落实:市级财政和责任单位资金投入,发动社会力量投入,发动企业直接投入,发动当地外出乡贤投入。到目前,扶贫资金总投入达到3.3亿元,村均416万元。

3.选择农业产业帮扶是实现稳定长效脱贫的根本。中山市独具慧眼,通过客观分析找出导致东西北地区农村落后的原因,确立了开发式扶贫为主攻方向,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农业产业扶贫道路。

脚踏实地认真调研,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创新扶贫模式,是中山扶贫经验中最值得赞许之处;而通过“一村一基地”的实践,中山证明了农业扶贫的可行性,为其他同类地区的扶贫提供了样本,则是中山扶贫对全省乃至全国的最大贡献。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覃素玲
编辑统筹:杨和平
2011年12月02日 08:05      来源:南方日报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阳光的微博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陂洋镇陂沟乡真君大帝〈吴爷公〉十年期大庆
[城事报料] 春节将至,陆城新夜景
[图看汕尾] 【摄影欣赏】印象内湖墟
[汕尾资讯] 《深圳特区报》专题报道:不忘初心努力创建区
[汕尾资讯] 我市举办精准扶贫驻村干部业务培训班 确保各
[汕尾资讯] 深圳市领导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调研 推动项目加

发表于 2011-12-3 18: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又是覃素玲 ……:lol
发表于 2011-12-3 19: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中山来汕尾扶贫的各个工作组确实有做实事,也有能力办实事。
发表于 2011-12-4 00: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这些邻导“扶”错了位置。。。。
发表于 2011-12-4 1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监督不到位啊: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