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2 09:49:32 中国经济导报网
中国经济导报网 记者罗勉报道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在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中通过抓先进村示范和后进村整治促进一般村发展。尤其在后进村排查整顿方面,排查出15个后进村问题突出村和50个贫困村,采用“五查四访四抓”的工作法,抓好整治转化。
查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在后进村、问题突出村整顿转化工作中,海丰县要求各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驻队工作组、扶贫单位、挂钩单位等为成员的工作组,负责具体工作。工作组通过“五查”即查班子组建、查干部作风、查村务、查财务、查矛盾问题根源,“四访”即访党员干部、访乡贤能人、访弱势群体、访矛盾人群,找准突出问题,认真剖析根源,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整顿转化方案。
2011年以前,鹅埠镇水美村被确定为全县后进村加以整顿。整顿初期,海丰县委组织部成立工作组,对水美村整顿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最终了解到水美村由于历届换届选举和其他历史原因,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干部集体观念淡薄、村民人心涣散,由此制定整顿村班子、规范“两委”工作各项制度等方案。
病灶找准了,就要下猛药根治。海丰县要求工作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根据整顿工作方案,从“四抓”即抓班子建设、抓规范管理、抓经济发展、抓农村突出问题解决入手,集中整顿转化后进、问题突出村。
选拔与培训结合抓班子。为选好配强村级班子,该县对部分农村干部威信低、能力差、不想干事的换;对自身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作风不正派、不干实事的免;选派一批有干劲、有文化、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同时制定实施《海丰县2013年农村党员干部轮训实施方案》,重点培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社区)委会主任,进一步强化村级规范运行能力。 筑好阵地抓规范。今年以来,该县对建筑面积小、建成时间长、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办公场所进行规划重建。县财政计划投入200万元用于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坚持“六上墙”(党组织设置、党员队伍基本情况、村和村级配套组织基本情况、各项职责制度、经济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青妇兵工作安排),实现“五有”设施(有办公桌椅、有村级档案资料、有党员教育学习材料、有学习宣传园地、有电教设备),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利用,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办公议事、党员群众活动、教育培训、服务群众、展示形象的综合阵地。
明确目标抓经济。该县制订实施《海丰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组织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大力培育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入股分红型、物业出租型项目。通过加强市场、信息、技术服务和政策扶持,帮助找准优势产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如大湖镇党委结合地域优势,通过支部加合作社的模式,打造“东溪鱼”、“高螺蚝”、红心蜜柚和大湖花生等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阳光治村抓突出问题。该县积极探索对策,相继出台《海丰县村(社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海丰县村级干部管理办法》、《规范村级组织民主议事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海丰县农村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实施“民主公开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为“民主公开日”。该县纪委对279个村(社区)现有“三资”情况摸底、造册,对集体资产全面核查。该县财政局会同农业局对全县村(社区)279个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社委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进一步增强村民小组应对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