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士巴拿 于 2013-9-24 07:13 编辑
烂泥扶唔上壁,用来形容深汕合作园区的小散失,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用来标贴天灾人祸的贱人娇情更不为过。话虽重,但却是情理之中。深汕园区的挂牌轰烈,小散失也是这些年来司空见惯的技量重蹈而已。历史遗留问题是天时不对还是人不和,这些可以既往不咎,但这次的的小散失(相对于某些负责人来说)是不是可以将问题简单的说成换班子后,脱轨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呢?
深圳老大哥过时的名牌货不是只丢了一件给汕尾,也不是只丢给汕尾一家。你也可以说不能和省内其它项目相题并论,但这也太离谱了吧!就算是吃力不讨好,那你加官进爵的政绩是不是多少跟这事有关啊?我也姑且去大胆揣测你背后途谋官运亨通的向往了,为毛你就不能像汕尾的一些烂仔一样,干点出格的实事出来,好让这事也能成为家喻户晓的谈资啊!试问有谁那么黑心去诅咒这么好的发展大计成为茶余饭后笑柄的?
其实像大部份人一样,每次回家还是能有种甘之若饴的回味的。这是因为家乡的确在变,但这种变不是质变,而是被社会潮流的涟漪所波及不可能不变的蜕变。地理位置上,我们比邻的富家兄弟省市太多,惠州、东莞、深圳、广州全在3小时车程左右,距香港才80海里不到。有些东西即使看不到,但闻都闻到的余香,叫人怎么能不上进。所以近年来我市也带来了不少基建设施上的改变,这当中最显眼的无遗是楼房了。由此带动了装饰行业的短期小旺季。如文明路两边满街林立的门行业商铺;公交系统的完善,部分路段线路的公交车还配备了空调,很赞的说;这些短期的假像也许是有隐性的经济泡沫节奏,也可能是节奏太快刹不住车的失衡幻觉,这些我们看得见的改变,确实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实事。但对于这种实事肯定到底可以支撑我们的信心多久,这还得看楼房里住了多少人,家灯亮着的有几盏说了算。
正确的废话谁都会说,我都说了一大堆了。只是有些事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有些钱也不是你想赚就赚得到的。园区搞起来很费劲很受伤,说大点是市民,说小点是某些人的钱包缩水了,大家的共同点就是谁也没捞着什么好东西。日子照样过,某些人这里搞不到油水了,就到别的地方挖井去,用我们的谚语说:“人有人路,蛇有蛇路”。而对于市民来说,自然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肥水外流,人才流失。举个“栗子”,我多年前跟过的一个汕尾老板,他的简历是深圳大学电子专业,用三年时间开发了一套汽车音响系统,在深圳和两个外省老板合股开了家公司专销美国市场。很记得有次他告诉我说,虽然距离汕尾才200KM左右,但他十年没回过一次汕尾,全家人都早就移民深圳了,去汕尾只是旅游,不是回家!现在回想到他,才觉得这才是真TMD人祸!试想一想,今天的点金光电、科亮特的进驻投产,像他这样的专才,用得着“背景离乡”去为特区的发展作贡献吗?
有时我们也别太怨天尤人,台风是每年都有的,但正面吹乱你一头发的机率还是有的。这不单是天灾,也是人祸。同样的天灾,同样有个汕字,一头一尾,区别不只是特区那么简单。现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看看这几天的画面和字幕传播。真的有点心绞痛的人看了现场直播可能就得打120过来,然后掐掉自己双眼耳送院卧床了。什么煽情的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我们不需要外面的同情,我们需要力量来关注。画面越惨烈不代表全社会看到灾害的全部,但这怯是比天灾还无情的残酷现实。我也非贱人般矫揉造作去博得媒体们的测目相看,只是从这几天的报导中让我认清了这块土地上没有被报导的价值。除非我们能有陆丰的影响力,那才是新闻的价值之最,但为毛我们就不能有创作出正面的社会价值取向,让外界也有向往般地注意到,甚至喜欢上这个南蛮之地。
每次有事,当官的首当其冲,政府不作为,胡作非为;但很矛盾的我们又狠狠的自嘲素质低下,脏话口头禅、交通混乱,集体色盲、南蛮、大男人主义,媳妇偏爱回娘家。官民都似乎有了特定给对方的身份标签。所以,这些能不能统统都是“少数个别人的行为”,统统都是“害群之马”?问题是:我们能不能都狠一下,来个武松抓只老虎,像网拍一样打些苍蝇下来?大家再搞一次正面的“陆丰样板教材”给外界看看?当然,只是短期作秀,我觉得也足够填满饥渴的市民,吸引全国的投于羡慕的眼光吧!?
言结:发展成了汕尾的旧伤,黄牌是旧伤口上撒盐,天兔狠狠的割掉一块肉,几时复原,还得看这般外科医生从哪里再割另一块肉补上了。否则,大伙只能仰卧天花板,作那个梦啦!
(PS:这只是个人成长经历里对家乡厚重的情感寄托和对不作为的那些人的唾诉,希望更多人能看清家乡,希望更多人按自己理解的去思考家乡,更希望耐心体会家乡的艰难。对这个事的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观察,而不被掐头却尾的所谓“真相”误导了自己决定怎样继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因为你可能没得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