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日历已经翻至末底,汕尾设市方案报告被正式递交到国家民政部和建设部。
接下来的是等待审批。与吴教授一样,海陆丰两县人民正翘首以盼。
消息终于传来,然而,得到的却是方案报告未获批准!国家有关部委认为,海陆两县的经济总量和汕尾镇原有的建设规模、人口等方面的“硬指标”,均未达设市条件。
^^^^^^^^^^^^^^^^^^^^^^^^^
1986年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明确指出汕尾镇原有的建设规模、人口等方面的“硬指标”,均未达设市条件,可何以依旧选址在这里。“硬指标”的不足也就说明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建设完善,汕尾镇的先天不足,导致要耗费大量资源去完善,以至建市至今近26年的时间还在完善。
另外一方面一味“依港立市”的方针做法不正确,计划赶不上变化,在两大经济特区间根本不可能有作为。
还有就是没结合历史人文的市名,导致缺乏凝聚力与丧失归属感!
基础先天不足,立市方针不准还有取错市名,这三方面是海陆丰发展整体滞后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海陆丰就此发展被拖累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