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闪党(Flash mob,也叫快闪族)是一群人透过互联网或手提电话短信相约在指定时间和地点集合,然后一起做出一些特定的动作(例如拍手掌、叫口号等,一般是不违法却很引人注意的动作),又在短时间内若无其事般急速消失。这种行为被称为“快闪行动”,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又有聪明暴民(Smart Mobs)、快闪暴走族、聪明行动帮等称呼。
起源
快闪党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地。开先河的是美国纽约文化工作者比尔。他形容参加者都是“莫名其妙的一伙”。当他召集了5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2]。但他不承认是领袖,也不认为“快闪党”可席卷全球,因为整个意念由嬉戏开始,有的是纯为搞笑,有的被视为社会或政治活动。
flash mob一词最先在cheesebikini网站一篇题为“Flash Mobs Take Manhattan”的文中出现。“快闪党”活动策划人大多数匿名,各地不同。
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堪称快闪运动的旗手,正是他在理论上前瞻性的推动,使得“快闪暴走族”这一运动成为席卷全球的风潮。
各地快闪活动
[编辑] 香港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器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1]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编辑] 组织香港曾经出现一个名为快闪行动香港分会的组织,于2003年8月8日成立,于同年11月29日结束。该组织曾经发动过7次活动,其中以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的第一个活动计划最广为人知,但计划因过份曝光而被逼取消。其后于8月底至11月底期间先后于香港岛、九龙各地举办6次活动,其中以9月27日于尖东区举行的一次最为成功,约有20个参加者到场,而且能够成功避开记者。惟此后热衷于此活动的人士越来越少,逼使该会宣告结束。
[编辑] 香港快闪热潮消失原因香港的快闪热潮也快闪消失,因素可归纳如下:
- 香港人对潮流普遍只有“三分钟热度”,对新事物感兴趣后,随后很快会失去兴趣。
- 香港人比较害羞,怕被记者摄下自己参予活动的情况,所以只愿意做旁观者。
- 宣传幅度难以取得平衡:宣传太少会太少人参加、宣传太多会惹来大批记者。
[编辑] 中国快闪活动北京大学也出现了快闪族的活动。在三角地,一些人迅速聚集,打开伞,短暂时间后散开。
2008年3月30日和4月1日,北京数百名“快闪族”分别进行了两次定格表演。
[编辑] 台湾快闪活动由台湾北部三大艺术大学科系(台师大、台艺大、北艺大),跨校组成快闪行动团体《节日快闪团》,于台北信义商圈“新光三越”广场A11地区,进行了“节日快闪运动:行宪纪念日快乐”的活动;活动主要以“庆祝行宪纪念日”为主,让大家不但庆祝叮当响亮耶诞节、甜蜜情侣闪光节,也能不忘同时庆祝一个对老一辈人来讲很重要,却易被年轻人忽略的,为纪念台湾第一部宪法的行宪纪念日。
2010年8月15日,由批踢踢Perfume_desu板与PerfumeSound论坛共同组成Perfume快闪团,于台北捷运沿线进行举办六次快闪活动,地点分别在台北车站、台北西门町、台北东区、台北淡水车站、淡水镇观光夜市,表演现场聚集了许多路过的游客在旁观看。
该贴已经同步到 swsm.netゝ花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