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汽车改款或换代,大家总爱抱怨技术水平也没什么太大的进步。这种感觉并没有错误,尽管汽车厂商们很卖力气,但在传统发动机和变速器技术方面确实出不了什么惊人成果,底盘、悬挂之类的东西更不用说了,实在没办法变出更多的花样,不从独立悬挂倒回“板车悬挂”已经是很厚道了。 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如果买台新款的车子,而没有装备新款的技术,未免心有不甘,觉得不如人家买的那款有招牌技术的车子值。问题是,新的技术未必是适用的,尤其是那些本不是为汽车买家们准备的新技术,花高价买到手,实用性不好是一方面,还有可能用出一些麻烦。 那些变速箱“死亡闪烁”、发动机断螺栓、发动机易撞燃之类的火爆话题,大家想必有些感触,就算一个这几年很流行的涡轮增压,也不见得就是你的菜。
有某些厂商的卖力推销之下,涡轮增压成为近几年汽车发动机技术一个“亮点”,一部车子的发动机,如果标识的尾巴上带个“T”,相当于颁发了一个技术荣誉徽章,买家们也可以兴致勃勃地向旁人介绍:别看发动机排量小,这可是带“T”的,动力比大排量的还猛! 加装涡轮增压装置,可以让小排量发动机爆发更猛的力量,也就意味着可以缩小发动机的体积、减轻发动机的重量,也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相对于大排量发动机而言)。当然,这些优点并不是厂商强调的重点,他们会大声地告诉你:这种发动机很先进,劲儿大还特别省油。 相比起同排量的发动机,带“T”的发动机确实动力更强,但比起同排量的发动机,带“T”的肯定更费油。这种比法不大科学,跟同样功率的大排量发动机比起来,“T”机确实省一点点,也就是一点点而已(具体数据可以参见美国EPA油耗测试数据,美版2013款蒙迪欧1.6T和2.5的对比,两者功率差不多,前者百公里综合油耗比后者低0.6升)。 为什么带“T”的发动机省油效果不明显?据美国《消费者报告》的说法,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涡轮增压发动靠强制增加额外的进气量来提高升功率,但空气和燃油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多进了气就要多喷油,油耗自然也降不下来。 热心主推涡轮增压的厂商主要来自欧洲。欧盟对于汽车的碳排放要求比较严,所以每台出售的新车上都会有每公里排放多少二氧化碳的标识。二氧化碳的排放跟油耗密切相关,烧的油多,二氧化碳排放就多。而靠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在欧盟的油耗测试中取得比较漂亮的数据。 欧盟现行的油耗测试方法中,有四个市区循环工况和一个市郊工况。20多年前制定的测试方法,现在看起来显得简单而天真:实验室里开着车起步、加速、稳定车速、减速、停车。市区工况环节中,每次行程4公里,最快时速50公里,平均车速19公里;市郊工况中,行程只有7公里,最快时速120公里,平均时速只有63公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种测试方法明显对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利,比较低的平均速度、比较短的加速时间、比较多的怠速工况,涡轮工作的时间就短,油耗肯定偏低。 在这种测试方法之下,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比同等功率的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占便宜,而实际使用环境中,却未必能省油和减少碳排放。欧洲的汽车厂商吃透了规则,就用涡轮增压技术去“应考”,小排量涡轮机纷纷上马,引一时发动机技术之潮流。 欧洲这套已经实施了20多年的老旧测试办法,显然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汽车的油耗水平,但欧洲的汽车厂商“应试”教育搞了这么多年,规则一变,你让他们苦心经营多年的涡轮机怎么办?在汽车厂商的集体阻挠之下,欧盟的油耗测试就一直这么凑合着搞。 说了这么多欧美的事,是想提醒中国的买家,涡轮增压发动机不是专门为你准备的,而是为欧盟的油耗测试方法准备的。至于适不适合你用,自己还可以斟酌一下。 如果买车就图个价格实惠、省心好用,涡轮增压的发动机未必是你的菜。中国市场上的涡轮机,价格可不算便宜,而且,这个涡轮在高温废气驱动下工作,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可靠性和耐用性也是要打问号的。 这几年,发动机的可靠性有所下降,换句话说,发动机的毛病比以前多了。据J.D. Power公司2月份发布的调研报告说,近年来汽车中发动机与变速箱的故障案例越来越多,从2011年起,每100辆车故障率中,发动机与变速箱所占故障以每年6起的速率上升。其中,搭载4缸发动机的汽车故障率上升尤其明显,增长率约为PP10。J.D. Power公司全球汽车副总裁David Sargent表示:“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2011年起,车企开始对发动机技术进行了重大改革,可能新的技术并不成熟。” 大家在买车时,对变速器的口味也在不断提高,觉得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才算跟得上潮流,就算上个AT,挡位也要越多越好。肉唧唧的CVT,也要模拟出更多的挡位才能交差。其实,一台普通的家用车,不必太在意变速器的规格,自己亲自去开开,开着舒服就行,管它几个挡位?当然,最重要的是多打听打听这款变速器的毛病多不多,要是将来闹个顿挫、死机什么的,烦都烦死了。
还有一些高科技的东西,比如电子手刹、自适应巡航之类,也不必孜孜以求,有这些东西挺好,没有也无伤大雅。 买车时往往容易激动,也容易被光环四射的新技术、新装备吸引。这个时候,就需要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买车到底是要干什么?我多花这些钱买这些新玩意儿值不值?这些新玩意儿是不是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