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奋进的人生 于 2014-8-19 20:20 编辑
在夏日,午休时间延长,中午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如何打发,成了很多上班族的头疼事。“天气越来越热,单位离家太远,暑气逼人的中午让人昏昏欲睡啊。”在政府部门上班的谢小姐感叹道。笔者了解到,与谢小姐有相同境遇的上班族不在少数,炎炎夏日,不少单位中午都延长了午休时间。不过,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躺在床上睡午觉却是一种“奢侈”的想法。怎样才能在办公室相对舒适地休息呢?笔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少商家看准了这个商机,推出了各种适合打盹的用品,午睡枕、折叠床之类的家居小物件更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此外,不少人还选择去健身房练瑜伽,或是买套“午休装备”,“午休经济”正逐渐升温。
在远离市区某医院上班的王小姐最近每到中午就犯困。家住海丰的她为了赶班车,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得起来,睡眠时间有点不足。单位里两个小时的夏季午休时间给了她补觉的机会。前几天,陈小姐到超市选购了一张200多元的折叠床带到单位。午饭过后,同事们就在办公室拉开折叠床,个个进入午休状态。
随着天气渐热,很多上班族开始有了午休的习惯。在一家建筑公司做设计工作的李先生告诉笔者,他们单位同事里注重睡眠质量的,就在办公室放下一张折叠床;办公空间局促一点的,将就放一把折叠椅;再差一点的,带个旅行专用的护颈枕,这样靠在椅子上睡会比较舒服。
精明的商家也盯上了“午休经济”。笔者在汕尾多家超市看到,折叠床、折叠椅品种繁多,价格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网络上,这样的商品也备受消费者青睐。笔者在淘宝网上看到,各种款式的折叠床、午休床琳琅满目,价格大部分在百元上下。笔者注意到,一些折叠床原本只是标注成“户外用品、野营床”,或者是“医院的陪护床”,现在则被商家开发出了“办公室午休必备”的功能。有些上班族感觉办公室午休不方便,经济实力较好者干脆花钱到单位附近找“午休房”。笔者从市区七天、德兴等多家经济型酒店了解到,白天时段收费80—100元的房间在夏季的市场反应还不错,下午1点前后的午休时间,常常会有一批客人入住。 笔者登录淘宝网发现,折叠椅的门类多达几百种,价格从几十元到近千元不等,其中有一家网店已经售出了三千多张,而价格相对便宜的充气枕、遮光眼罩等用品,销量更是达到近万件。“我的折叠椅就是在网上购买的,我认为比去实体店购买方便。”市民孙先生说,折叠椅通常是在单位使用,在网上下单的话,通过快递可以直接送到单位,足不出户就能拿到商品;而在实体店购买的话,自己还得搬运,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自然会选择网购。
张小姐是市区一家公司的办公室文员,也是一位瑜珈练习者。练习可以在每天的中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之间选择,因为午休时间有两个多小时,张小姐便选择中午来锻炼,一周两到三次。从中午12点开始,吴小姐会持续练习一个多小时,稍作休息后,便到了下午的上班时间。“中午过来练习,一来可以休息放松,二来下班之后还可以照顾家庭,一举两得。”
不少女性选择练瑜珈作为中午的午休,这在我市已经蔚然成风。市区一家健身房教练刘女士告诉笔者,因为瑜珈的运动量相对较小,经常发生学员在锻炼的时候睡着的事情。“瑜珈练完后,有一个放松的过程,我们会让顾客躺在毯子上冥想,许多顾客就趁这个间隙睡上10到15分钟,甚至更久一些。”刘女士说,中午来锻炼的人大多是在附近单位的上班族,每天中午来练瑜珈或跳健身操的顾客至少有20人。
“你好!‘午休房’的价格是100元,需要给您预留一间吗?”当笔者来到市区红海大道的一家连锁酒店时,前台的服务人员正在为一名顾客进行电话预订。 “大概是半个月之前开始,‘午休房’越来越走俏了。”该酒店服务员李小姐告诉笔者,来订房间的顾客大多是上班族,因为酒店的环境相对比较安静,价格基本在多数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每天至少有10多个房间能预订出去。
“我和办公室同事的家离单位远,我们有时会去宾馆休息一下。”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罗小姐说,一个标间的价格是几十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如果天天去宾馆午休,开销还是挺大的。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宾馆未推出“午休房”,只有少数几家经济型宾馆推出了钟点房。
工作节奏需要调整,上班族需要适度午休为下午的工作补充能量,这是催生“午休经济”的原动力。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中午不方便回家吃饭休息,又不愿呆在办公室里打发时光,“午休经济”在许多城市火了起来。很多大城市的商家都在挖掘“午休经济”这桶金,“午间优惠”、“午间让利”的商业现象引发人们关注。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午休经济”虽然已进入汕尾商家和消费者的视野,但未形成气候,尚无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成功的盈利模式可以借鉴。业内人士认为,“午休经济”还涉及游泳馆、足浴馆、影院甚至医院、图书馆等诸多行业,如果商家有心,午休三小时的“黄金时段”还有很多商机可挖掘。比如推出 “午睡房”、“钟点旅馆”、“午休茶社”等;电影院也可推出相对廉价的 “午场电影”;超市、书店可针对中午时段打折……这样,来纳凉的消费者很可能被激发起消费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