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好容易 读书好容易。大凡书都是科学的,编写得不错,或者还可以。中学生读的课本更容易,特别是理科的。然而,我们要弄清楚书是怎么编写的,我们要怎么看,读了又怎么用,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就OK了。那么读书要刻苦认真,但不用悬梁刺股,卧薪尝胆了。
我们的书,尤其是中学课本,都来自实践的认识,又运用在实践中。不外乎有概念、特点、规律、过程、成因、影响等。现在许多人看书都不怎么重视概念。总觉得概念很浅,不足一提,不用钻研,要么跑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还没消化吸收,就急于研究成因过程了,仿佛这样做才能显示读书人的聪明和高雅。其实概念是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就像摩天大楼的地基,地基打不好,上面建多少层楼也枉然。那么概念该怎么读呢,看官不要急,听我慢慢道来。概念是文字写的,中国的书是中文的,中文是由汉字组成的。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真正聪明的祖先,五千年的汉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近来不是在举行国家级的汉字听写比赛吗。可见一斑。汉字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每一个字的偏旁结构不同,不同的字可以组成词、句、篇。关键是词。有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编写书的人,写出概念就是精心考虑汉字及其词语准确表达他心中的概念。你把这个字和词理解了记住了就完了。所以读书要就字读字。要少而精,读概念 更是如此。要耐心琢磨,就是推敲。大家应该知道推敲的典故吧。推和敲含义不同,用处自然不同。概念一般不是一个字,是词语以及句子,段落,这也不难,你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意思,理解记忆,不要机械记忆。一个概念由若干个词语组成,你把它的几个要点的词语记住理解就好,把词语串成线,就是一个概念。词语不外有同义词、近义词,每一个概念表达出来的科学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书,不同的考试,不同的应用,意思相同,说法不同而已。当然,概念差一个字,哪怕字的偏旁不一,就是不同的概念啦。
至于,特点、规律,只不过再由概念组成,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过程得来的。特点嘛,就是事物的几个共性或者个性,你必须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看看这个特点是它的共性还是个性,哪个是主要或者最主要还是次要特点,分析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规律就行了。读规律也大同小异。
过程嘛,就是事物的量变质变的过程,过程中是有条件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产生质变,过程就是一个个度的变化过程。中学课本中的成因是简单易懂的,高考也是很简单的,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必要的,但不要深究,不要超越要求,自寻烦恼。至于影响就是事物的利弊,现在分析利弊,不会纸上谈兵,更不会无病自吟,是社会实践中有用的。这些书本上的影响来自实践,是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但这是间接的知识,是借鉴,不能死记硬背,不能生搬硬套,要理解,要活学活用。看来,大中学生,读书要把唯物辩证法读好,把中国朴素的哲学读好,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值得一看,这不是毛泽东晚年写的哦,写于中年艰苦的延安时期啊。1937年的著作。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指导学科。
所以课本讲义不要快读,要精读,细读,慢慢琢磨,慢慢推敲,慢慢品味。不要辜负作者的一番心血。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考试得心应手,工作轻松自如,生活潇洒快乐。因此,读小学语文更要认真刻苦,要读出味道,读出兴趣来。要是以前读得不好,要补回来,从零开始,耐心虚心地补,最好懂些古文基础知识。
读书好容易,可是书读好是不容易的,许多读书人是很主观的,不少读书人是有阶级烙印的, 要客观地读书,我们才聊吧。
林地理写于2014,1.24
|
该贴已经同步到 林地理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