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张 于 2014-9-10 13:13 编辑
中国教育分化将导致未来社会分割,弥补裂痕的惟一办法,是让优势教育资源互通有无。但僵化的教育体制把问题留给今后,一旦现在的大学生与中学生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在国内外接受的不同教育,将把中国撕裂成两个大陆。 中国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优秀师资少还是小事,在考试逼迫下学生惨遭填鸭教育,一些案例显示教师有心理疾患者不少。最近的两个案例显示,大学不仅缺乏活跃的思想还僵化顽固,9月1日,3所著名大学集体表忠,这些大学乐于当传声筒,而一些大学某两个教授把现行制度吹得举世无双,其厚颜程度直追吹捧“麝兰之屁”的无耻文人。通常他们的子女,毫无例外在海外留学,甚至有的定居海外。 父母追求教育价值最大化,作为孩子未来的投资者,他们最理性,留学作为吸纳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手段,成为父母的优先选择。据笔者所见,近年来留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中上收入阶层的普遍选择,身边朋友的孩子几乎都在高中或者大学阶段就出国留学,不留学反而成为特例。自费留学占据90%以上,子女教育成为父母最大的风险投资。 一组留学生数据可以印证规模的指数级增长。 2005年至2013年近八年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从2005年的62,582人增长到2013年的235,597人,八年间增长近四倍。增幅最猛烈的是来美就读私立高中的小留学生,人数从2005年的65人增加到2013年的23,795人,增幅高达365倍。美国大学和研究所已有33.3万名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最大的外籍生来。现在轮到了中学生,8月18日,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去年有31,889人申请赴美留学,是8年前的50倍。小留学生的父母想让小留学生们考上美国名校,想在心智未彻底定局之前学会当地文化、尽快融入美国社会,想避免高中阶段冲刺高考高分的不人性竞争。 认为中国留学人数已经停滞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在《高等教育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报导中,引述大学“研究所委员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的年度调查,认为有关中国学生申请美国研究所2014年秋季班的比率,比2013年减少1%,人数停滞,进一步引申出“中国学生对美国高等教育的青睐可能终于达到饱和点,此举可能让仰赖中国学生的美国大学陷入困境。” 外交关系学会亚洲研究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易明在《外交官杂志》(The Diplomate)撰文指出,占外国学生比率高达三分之一的中国学生,在美国研究所的录取率的确可能已停滞成长,但今年1月曾有一项针对21,352名年龄在15岁至36岁的中国学生的调查显示,计划至海外留学的受访者中,26.8%以美国为优先选择的国家。 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留学生不同,现在的留学生不再愿意靠微薄的奖学金,或者打工收入,在美国研究院里深造,理由也是基于经济原因,无论是物理还是生物,中国学生的强项领域,工作已经变得非常难找。今年1月,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的《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本科留学人数已经达到了9.3万余人,占中国赴美留学总人数的39.8%。同时,本科留学人数增长速度为26%,远远超过了研究生的增长速度15%。而增速最快的,是高中生,因为基数最小。 真实的案例是,某美国私立中学校长,到中国探望学生家长,好客爱送礼的中国人,让他回家简直要用集装箱运礼物。并不奇怪,自费为主的中国留学生们为当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学费是当地居民的两到三倍,据留美博士冷哲先生计算,中国本科学生在美国平均每月开销约为1500美元,平均一个学生在美一年的开销大概有5万美元。中国学生2012年在美国一年的消费达到了44亿美元,是当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额的3.3%。 国际视野是未来人才的晋身之阶。中高收入阶层、掌握各种权力的人的子女在海外留学,而低收入与中低收入阶层的子女在国内接受应试与填鸭式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与理念,将来将产生激烈的碰撞。拒不改革教育体制,大学成为僵化体制的大本营,未来将培育出一大批头头是道却坚决拒绝改革的挡路者,以各种匪夷所思的理论印证不改革的合理性。 中国不同阶层、不同理念群体之间的摩擦成本将非常高,甚至高到无法承受。接受国际教育、接受了通行观念的人,将面对现实严酷的挑战,家族体系中的人情束缚,教育体系中的经费利益捆绑,现实运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潜规则,会证明他们的观念、行为规则在现实中无法通行。而国内教育土壤养育的权力阶层,对植根于普世价值的改革观念嗤之以鼻,认为这些人的改革观念与中国现实脱节,将让中国脱离常轨,甚至于天下大乱。 耗费政府与民间大量资金的留学生,理应成为中国改革强有力的推动力量,发挥最大的投资效能。 中国曾有惨淡的留学先例。1872年8月11日,最早的中国留学生容闳带领首批30名少年赴美留学,结果因为剪辫等原因被提前召回国,其中一些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栋梁之材,但留学生整体并未有效地嵌入中国改革进程中,最后只能靠破坏力极强的方式瓦解社会原有架构。清末大规模留学与八股举业的废除几乎同步,可以印证旧有的方式不除,新理念就无法扎根,因为旧有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培养改革的反对者,从旧体制中不断产生新的利益阶层。 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起步,高等职业教育等将成为发展重点,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但目前的大学体制也应该进行大规模改革,让学校成为思想活跃、专业精进之处,而不是成为磨人的机器,中国在教育、在科研领域的大量投资却未收应有效果,不少成为沉没成本,研究领域造假抄袭比比皆是,甚至最年轻的院士因为贪腐锒铛入狱,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 打开国门是国策,天不会塌下来,吸纳国际资源培育人才,改革教育体制容纳人才,双方逐步汇合形成一股“正能量”,中国未来的改革才能在统一的土壤上进行,社会才不会被撕裂。清末教育改革滞后引发的悲剧,绝不应在当下上演,改革没有退路可走。(转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