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昊 谭林 南方日报记者袁丁 杨逸 文化部日前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名单,汕尾渔歌榜上有名。如顺利获批,汕尾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将达到9个,在粤东西北地区位居前列。目前,汕尾已拥有各级非遗项目190个,非遗艺术学习者近3000人。 七旬渔歌名师传艺13岁少年 每周三次的训练,渔歌业余表演队的70多名成员常把设在汕尾市城区文化馆的练歌房挤得满满当当,通过他们的舞蹈,真实呈现汕尾水上人家的喜怒哀乐。 在汕尾,渔民唱渔歌从宋代就开始了。上世纪20年代,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专门采集过汕尾民歌,编写成书。这支渔歌业余表演队成立于2012年,绝大部分成员是渔家子弟。 13岁的徐家禄是表演队年龄最小的成员,自小就喜欢听渔歌,还跟着电视里的节目学唱。一次偶然机会,年过七旬的汕尾渔歌名师苏少琴看到徐家禄唱歌的视频,觉得是可造之材,就让他跟着自己学习渔歌。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代渔歌名师,苏少琴在2011年被认定为省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到现在已经唱了58年,徒弟至少上百。 非遗资源丰富需政策扶持 “早在2008年,汕尾就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汕尾是全国唯一获得此称号的地级市。”汕尾市文广新局局长林来平说,在2005年启动的首次全国非遗普查中,汕尾共搜集到非遗线索资源3898条,项目资源190条。 据其介绍,2008年汕尾市政府将非遗保护纳入文化强市发展纲要。目前,汕尾已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8个,省级26个,市级58个,县级97个。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别达10人、23人和76人。 为了让老祖宗传下的宝贝继续焕发生机,汕尾一方面进行普查,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惠民、对外文化交流等形式为非遗项目创造表演平台。汕尾近年还通过各种渠道招收、培育非遗传人。目前汕尾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招收入室弟子560多名,全市一般学艺人数达到2400多名。 林来平透露,接下来汕尾市文广新局将设立国家级非遗专项资金,并鼓励以捐助方式设立国家级非遗保护的社会基金。原帖链接:http://gd.qq.com/a/20140923/005168.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