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陆河县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与兴梅山区结合部,汕尾市东北面,是海陆丰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下辖河田、新田、河口、上护、水唇、东坑、南万、螺溪8个镇和国营吉溪林场,县域总面积1005km2。全县有127个村(居)委会,728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31.4万人,属汉族,使用客家方言。
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生态环境优美。
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78000公顷,林木蓄积量118.5万m3。拥有全国最大的红椎林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和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果林产品多样,青梅、黄榄、荔枝、龙眼、油柑、香菇、柿饼、茶叶、松脂等享有盛名。拥有十里飘香的万亩梅园和新田荔枝、龙眼基地。
水能资源充裕。陆河系榕江和螺河水系发源地,全县水面面积1889公顷,水系发达,水量充沛,可供开发水电装机容量达12万kw。全县现有78座小水电,年发电量为3.2亿kwh。所有水域都适用于发展淡水养殖。地表温泉更是广泛分布,泉眼多、蕴量大、温度高,素有“泉乡”之称。
旅游资源众多。陆河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主要景点有绿色走廊生态旅游区、白水寨瀑布公园、红椎林生态公园、黄金坑温泉、广东生宝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瑞龙庄园、上护温泉山庄等。还有民居九厅十八井、围笼屋、商贤家庙、五星宗祠、“三世一品”祠,清代雍正年间的时雍楼、参城的古城堡、尖山寺、聚云寺、广德寺、回龙寺、石船庵、南慈庵等文化遗址。
2007年是陆河县“加快发展年”,也是确立“生态立县”的第一年。全县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县”和“三年村变新,五年大变样,十年建成生态文明县”建设目标统领全局,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4亿元,比增19.1%;农业总产值8.8亿元,比增6.6%;工业总产值14.3亿元,比增28.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46万元,比增30.8%;农村人均纯收入4180元,比增6.1%。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财税部门强化征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和规范财税收入管理,实现全县财税收入的较快增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8146万元,比增30.8%,税收总收入完成1.1亿多元,比增19.5%。切实做好城信社和农金会的资产处置和欠款追收工作,确保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亿元,比增15.1%,各项贷款余额4.46亿元,比增11.6%。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尤其是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成品油、液化气、猪肉等实行市场价格监测,有效保障了全县市场价格的透明度和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城乡市场商品供应充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亿元,比增23.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紧紧抓住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移的大好时机,创办工业园区,完善优惠奖励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拓展第三产业,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4亿元,比增19.1%,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14.3亿元和5.1亿元,分别比增28.6%和44.2%。全年引进工业项目16个,首期投资总额10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22万美元,比增37.6%;全县外贸出口总额3391万美元,比增30%。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8亿元,比增22.2%。全年旅游接待9.8万人次,比增16%,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比增20.7%。此外,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二、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增强。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比增30.6%。交通公路建设方面:全年累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935万元,新(改)建公路63.1km,新建和改造水毁桥梁17座,积极做好农村客运建设,已建成农村客运候车亭46个。市政建设方面:完成县城“一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新河”、“城东”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河口、螺溪两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审批。县城防洪堤工程一至五标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六标段已上马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螺溪宝安堤围工程一标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二标段8km正在施工建设;对县城主要道路进行重点整治并绿化;积极推进县城大坪水质净化厂建设步伐。通讯建设方面:全年净增固话用户1200户,小灵通放号净增近2000户,宽带净增1000多户。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全县已有43个行政村(社区)通宽带和“远教网”。能源建设方面:全县小水电发电共1.56亿kwh,总产值6300万元;电网建设和配网改造步伐加快,110kv河口输变电工程即将建成投产,全县无电地区已全部通上安全稳定的电网电。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形成基地化产业群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初步显现。全年投入水利水电建设资金达7000多万元,积极做好省人大议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目标,3宗土地整理项目分别取得上级的批准。养殖、种植业稳步发展,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加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切实做到规划、管理、资金、宣传、组织“五个到位”,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行点100%建立了文体活动场所,80%以上建有垃圾处理场和生态小公园。突出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全县完成17个省级村庄规划整治试点项目,建成户用沼气池1300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生态林林分改造任务,林业生态县建设稳步推进。
[发展和改革同步推进]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做好工资制度套改入轨管理工作。财政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实现新旧科目的过渡衔接;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县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单位达73个;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节约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为8.3%;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努力做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缓解了收支矛盾。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各项改革工作稳步进行,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被市政府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供电企业在全市县级供电企业中率先并入广东电网公司,顺利完成企业体制改革阶段目标。不断加快农信社改革步伐,顺利完成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完成种子体制改革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畜牧体制改革。
[文教卫事业卓有成效]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整体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批文艺作品分别在省、市获得多个奖项,东坑地景、南万吉象歌和水唇木偶分别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田高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河客家文化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知识讲座、组织“科技下乡” 等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全县的科技进步。在全县建立起7个科技示范基地,有2项科技专利项目获汕尾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我县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县实验小学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校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组织开展了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设了《科普大蓬车》电视专栏节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县投入教育资金1.2亿元,全面完成学校危房改造任务,新建校舍面积近6万m2,完成河口中学扩建和水唇中学迁建第一期工程,启动了陆河教育园区建设。全年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得到提高。2007年全县共有20万多农民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5%,在全市率先推行即时补偿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