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1-3 08:57 编辑
——传说与史实的思考 陈治赠 2014年10月30日
10月29日下午,海丰县政府举行网民座谈会主办方盛情难却,笔者有幸拜访了海丰宋代名圣古迹——大德妈祖宮。一行10余人皆青壮,生龙活虎,唯余满头白发,一身暮霭,显不协调。但笔者有求索海丰话的源流;了解大湖发展的欲望,既有免“自掏腰包” 的方便,何乐而不为?
相传大德妈祖宮是海丰最早恭奉妈祖的古建筑之一。何时立庙?说法存异。
据妈祖宮理事会会长施先生介绍,大德妈祖宮建立距今应有1000多年。传说“钟氏先祖公孙2人觅龙脉寻龙穴至大德,认定大德凤地山是龙脉。夜宿大德妈祖宮。妈祖托梦称,钟氏发迹龙脉为对面山螺地。正穴是螺片。老人喜不自禁,许愿:今后儿孙拜祖,应先敬拜妈祖后扫墓。第二天钟氏先祖公孙2人登螺山,果见有一大石片嵌在草木之中特别显眼。午时石片翻转,躺在石片上的老人被卷入地下。钟氏从此发迹,丁、财、贵兴旺。钟氏先祖活葬于螺地距今是1000多年” 。施先生据此推定,“大德妈祖宮建立时间应早于钟氏先祖活葬于螺地的时间” ,否则,就没有“钟氏公孙夜宿大德妈祖宮;妈祖托梦” 的传说。
妈祖宮为何冠名“大德” ?笔者插了一句,可能是取义于“感念妈祖大恩大德” 。回来细思,以“大德” 之地名冠称,可能性更大。海陆丰各地妈祖宮,都是普遍以地名冠称。
大德妈祖宮谁人始建?依理应是在大德村繁衍生息的林姓原住村民,但也不排除是早于原住村民,临时歇足的过往渔民始建的可能性。
大德妈祖宮理事会印发的宣传资料,认定大德妈祖宮始建于“南宋期间,即为十三世纪初叶” ,距今有“700多年历史” 。可惜印制精美的《大德妈祖》(2014年3月第2次印刷),出现多处互相矛盾的误笔。
传说不会空穴来风,如何与史实相互印证?年代久远,什么才是史实?确实值得思考。
施会长今年74岁,是土生土长的大德人。大概是“神恩浩荡” 的缘故,其记忆力、思维、言谈、健康状态,笔者望尘莫及。
大德村有史以来习惯说什么话?这是笔者此行最关心的话题。“大德村的原住居民姓林。施姓先祖从福建迁入,至今300余年。后来林姓迁走。由施姓巨族居住。村中林厝巷仍在” 。施会长斩钉截铁称:“开基祖‘单鸟入箖’当然是入乡随俗,随林姓村民说海丰话”,“有大德村至今,村民世世代代都讲海丰话” !
大德村习惯使用海丰话虽不好说是1000多年前,但700多年前的宋代就已通行则成不争的事实。这又为海丰活 “是海丰的原始语言,中国古老珍稀语种之一”,“不是明代中叶外地移民创立”的论点,又找到了一个可信的依据。
“不枉到此一游” 。笔者喜形于色,禁不住呼请在场网友,为今天的“采访” 作证 !
大德妈祖宮业经重修,金碧辉煌,巍峨壮观。与生态保护区浑然一体。吸引着众多的内外游客。目前,规划在大德凤地山主峰建造妈祖石像的工程已有序进行。从山下通往主峰的山道,台阶、护拦已基本完工。从山下仰望,山道或隐或现,柳暗花明,曲径通幽。凤地山主峰顶建造妈祖石像的位置,是足球场般的平地,自然形成,仿佛是天地注定。妈祖石像拟为“五妈合体” ,高为26.88米(不含基座)。妈祖石像一旦矗立,为大湖打造生态旅游区增添了一处独特的靓丽胜景。
大湖镇政府对大湖的发展胸有成竹。目前,通往县城,连接陆丰、汕尾的公路已经畅通无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初具规模(仅红海湾路段尚在完善)。见证海丰县政府对大湖的支持。大湖扮演着为海丰的未来堆金积玉的角色。
现任主官罗恒先生介绍大湖的发展前景,没有官场司空见惯的豪言壮语,拉家常式的交流,平静沉稳的语调却无法掩饰其满腔的雄心壮志。立足基础设施,积蓄发展劲力,严格整体开发,谢绝急功近利。这种为长远、为后代考虑的新思维,令人感慨万端。
大湖镇政府尽地主之谊。晚攴的菜色朴实无华,家常便饭,家乡特色,说不尽的家乡风情。
笔者以茶代酒,感谢大湖镇政府为海丰乃至广东,保存了唯一没有工业污染的风水宝地。有这一坚实基础,大湖的腾飞指日可待。大湖的发展必将后来居上,一日千里。祝愿大湖的明天,有如辉耀的妈祖文化,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