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78497|回复: 61

[汕尾当代名人] 【汕尾当代名人:何循禧】——攻关破难竞风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7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人物简介】

     何循禧(1937—— ),1937年出生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文化程度大专,国家三级导演。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字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任海丰县文工队副队长、白字戏剧团团长、海丰县文化局副局长、海丰县剧协主席、汕尾市剧协副主席。广东省省剧协六、七届理事。自1984年起,连续四届任海丰县政协委员,先后担任文体委副主任、主任。1989年被特聘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白字戏分卷)》副主编。1990年当选海丰县第五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2009年被聘为海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顾问。


2.jpg



   【主要成就与贡献】

    何循禧的勤奋、公心和对白字戏的喜爱,令他在演艺生涯中历尽坎坷,取得不容忽视的成功和荣誉,可谓功成名就。他导演的《刺吕后》,获汕头地区文艺汇演三等奖;1992年,他率团参加“天下第一团”的优秀剧目展演,演出的古装戏《放走曾荣》获剧目优秀奖;在广东省省第四届艺术节中,他演出的《金叶菊·寒窑、御告》荣获二、三等奖;在广东省省第6届国际艺术节上,他率团演出的传统剧团《崔君瑞休妻》,荣获9个奖项的一、二、三等奖。何循禧从事白字戏剧工作逾35年。为戏剧事业作出可贵贡献,获得了不少的荣誉;1995年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2008年出席“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和“中国科技奖励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国庆59周年座谈会”,被授予“中华脊梁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09年出席“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大会暨中外名人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被授予“全国百名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其事迹在《声色艺德饰春秋》一文中,被收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大典。何循禧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字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海丰白字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崔君瑞休妻》,荣获9个奖项的一、二、三等奖。何循禧从事白字戏剧工作逾35年。为戏剧事业作出可贵贡献,获得了不少的荣誉;1995年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2008年出席“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和“中国科技奖励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国庆59周年座谈会”,被授予“中华脊梁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09年出席“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大会暨中外名人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被授予“全国百名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其事迹在《声色艺德饰春秋》一文中,被收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大典。何循禧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字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海丰白字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精彩人生】
攻关破难竞风流
--记白字戏著名表演艺术家何循禧

     在汕尾市,人们特别是广大戏迷提起何循禧,总是笑眯着眼,竖起大姆指——啧啧称赞他是唱唸做打俱佳,表演形神兼备,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勤学苦练得真传。


10.jpg


     他师从正字、白字戏一代宗师陈宝寿老先生,习小生、老生。从这时起,自小便经常跟着祖父母和父母看戏,且备受戏剧熏陶,深感戏剧启迪作用之大的何循禧,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戏学好,将“做戏”这条路走到底,为弘扬光大白字戏作出贡献。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勤学苦练。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晨练的纪律,他自觉遵守。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难当,他都一如既往,从没间断。压腿、一字坐、虎跳、后下腰、前空翻、后空翻、练声等,一样样高难度技艺,在他的刻苦努力下都掌握了,这都成了他以后将戏演活、演实的资本。对于陈宝寿老先生的功夫,他更是做到“三勤”:勤看、勤记、勤练,那怕是陈老先生的一举一动,包括眼神、甩袖、马步、脸部的喜怒哀乐表情,那怕是举手投足的韵味,他都一一强记在心,然后利用一切时间,反复练习,直至娴熟自如为止。对于一些自己多次练习还难到位的高难动作和人物表情的细微变化等,他总是觑准时间,趁陈老先生有空,逐一请教。陈老先生见何循禧练功刻苦,学艺认真,对他甚为呵护,故只要他有问,陈老先生总是精确回答并亲身示范,令其掌握要领、塑造人物形象。有一次,何循禧看了陈老先生表演的关羽之后,对其登场、亮相、以眼巡场等技艺私下进行练习,但对其持刀转身亮相的动作美感,不论自己怎么反复揣摩模仿,总是无法到位,于是,他急匆匆来到陈老先生的宿舍请教。陈老先生见他穿着湿透汗水的背心,深受感动,马上将这一动作需“劲而静、马步稳、眼圆瞪、大刀随步而移”的要领作了示范。何循禧当即效仿,陈老先生祥尽指点。近一个钟头的演练,陈宝寿真传有继,何循禧独得高技。这组动作,在日后何循禧的演艺生涯中,通过分解和创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自己的“专利”。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道理何循禧自小就懂得,他虽师从陈宝寿老先生,但对剧团里的马达仕、张初定、叶本南等一代名师的技艺,他都照学不误,并对各人身段、腰腿、手步等等技法进行综合,然后取其所长,融会贯通,付诸实践。因而何循禧饰演的角色,总是飘逸大度、维妙维肖,从举止到表情,总是恰到好处。他演的梁山伯,举手投足,总伴着陈宝寿老先生的魂,其表情更是活脱脱的“宝寿版”。剧中梁山伯的“呆”,更是自然得体,完全没有任何做作的痕迹。不少观众说,何循禧将“呆山伯”给演活了。在《十五贯》中,何循禧饰况钟,他的手步、眉眼、须功、表情,神似陈宝寿,其身段,又存在着叶本南的特点,水袖又揉入了张初定“收甩”技法。他边圆场边帽翘单转,连续5分钟,把况钟深思慎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他饰演《白蛇传》中的许仙,从容大度,唱做俱佳,其僵尸倒地的特技动作,更是将许仙见到床上大蛇时被吓得魂若游丝的表情和轰然倒下的状况表演得扣人心弦,将剧情推向高潮,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在《穆桂英智破天门阵》中,他饰演的杨宗保尽显灵活稳重、少年威武,绝没轻佻之举。在《金叶菊》中饰演马王爷时,他须口抖动,功力十足,身段优美,形象迫真……何循禧从艺以来先后主演的古装戏和现代戏有30多部,他饰演的人物总是性格鲜明,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何循禧的表演,之所以非常成功,关键是他在拜师、问师的基础上,集各家之长,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不少演技独具一格,将人物演得形神逼真,韵味十足。
     一个剧目在同一地点连演10场,是海丰白字戏剧团的家常便饭,而该团当年演出的《十五贯》,在陆丰碣石创下连演15场,且场场暴满的最高纪录。这与何循禧担纲将剧中主要人物况钟表演得出神入化,声、色、艺俱佳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今,即使过去了30多年,但碣石的老戏迷与其一见面还叫他况钟。


6.jpg

把握韵律声色纯

     “音乐是戏剧的灵魂”。何循禧在步入海丰白字戏剧团之前,就对此有深刻的理解。1958年,他被分配到海丰文工队以后,就接受上级的派谴,毅然前往广州乐团进修声乐,时间一年。他十分珍惜这次进修的机会,师从男高音歌唱家罗荣钜。步入声乐之门,他刻苦、认真、虚心,练就一副发声标准、运腔得法、声色清纯的“金嗓子”,为他后来唱响白字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何循禧因为歌唱得很好听,才被安排到县文工队工作。起初,什么叫声乐?虽是中师毕业的何循禧,还是一知半解。从练习发声开始,何循禧才深知学习声乐不易。他按要求听好每一节课,并认真作好笔记。在气息掌握、发声找点、咬字吐字、表情等方面的训练中,他更是遵从师教,一丝不苟地进行艰苦而又单调的训练。气息,不但事关呼吸深浅,更关系是否声发丹田,发声找点、定点发声,更是事关唱的声调是否一致,是否优美,咬字发声是否依旋律而发而收,大有学问。对这些,何循禧不是知难而退,应付了事,而是迎难而上,攻关取胜。一年里,他几乎是天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天天反复练习。罗荣钜老师更是给予全方位的示范指点。整整一年的不懈努力,何循禧带着一个“金嗓子”回到海丰,并于次年走进海丰县白字戏剧团。


    何循禧进修的是民族唱法,白字曲是戏曲唱法,两者虽有共同之处,但多少还是存在着区别。因而,他还必须面对现实,当好小学生。比如白字戏的“啊咿哎”拖腔,其发声很难用音乐原素记录的,只能通过口传练习,渐渐掌握技巧之后,才能唱出一腔三韵的演唱效果。面对只识“工尺”谱的白字戏剧团的老先生们,何循禧不仅完全没有架子,而且处处以小学生的身份,虚心讨教。老先生们都是从艺一辈子的先贤,他们都不太识字、认简谱,但从他们口里唱出来的白字曲,却是韵味十足,特色鲜明。特别是当时的白字戏曲大师马达仕先生,更是谙熟所有戏文、声腔、击乐、乐器、排场、手步法、腰腿、眉眼、身段等等,可谓“通台老倌”。何循禧对他非常敬佩,呀呀学语般的跟着他学唱着各种声腔,学练戏中的唸白、韵白,学走马先生的戏路。渐渐地,何循禧终于得到马先生的真传,娴熟地掌握了白字戏各声腔、各曲牌的唱法,也懂得了不少戏路,成为文工队并入白字戏剧团后,第一个分别担任教材戏《山伯访友》、第一个大型白字戏《白蛇传》的主角,且一演窜红,一炮打响。丁锣声声之后[落山虎]的音乐骤起,何循禧饰演的梁山伯在“事久”的陪伴下,伴着优美的音乐登场亮相,举目巡场,接着用浑厚而偏高、发声准点的嗓音,唱出字正腔圆、风格独特的[落山虎]调子,把梁山伯“不惮迢递”,践约“访故人”的情绪,立体而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台下掌声迭起。何循禧先声夺人,当唱到该唱段最后一句“我共英台是同窗”的拖腔时,何循禧气匀发丹田,发声轻咏唱,把“啊咿哎”唱得浑然得体,风格独具。在《白蛇传》中,许仙过湖诊病,回程恰遇白娘子。此时,风雨大作,白娘子打伞为其挡雨,并邀其共游西湖。饰演许仙的何循禧此时目不斜视,憨厚而真诚地用[重六]综合调子唱出“雨中那有闲情意,急急购船回店里”的真情。他运腔得当、咬字吐字准确,让唱段音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该唱段初听没什么特别,经何循禧口中唱出之后,方觉生态原始古朴,将许仙的那份焦急,那份率真,那份本份烘托得淋漓尽致,很好服务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听惯了潮州白字“鸣鸣汪”的潮汕地区观众,原来对白字戏的“哎咿嗳”不很欢迎,据说是嫌其曲子拖沓。海丰白字戏剧团自《白蛇传》再次进入潮汕地区演出后,其声腔、演技改变了广大潮汕观众的看法,甚至令他们倾倒。该团每到一地演出,便有不少观众带着草蓆,在戏院门口睡觉,便于次日买到该团演出的戏票。可以说这与何循禧主演,把白字曲唱得明快活泼、一韵之腔,不无关系。难怪当年国家侨联确定将由何循禧主演的海丰白字戏《白蛇传》拍成电影,用作与友好国家文化交流的一份礼物。可惜由于当时珠影因有拍摄任务没法腾出摄影棚,以至“四清”、“文革”接踵而至而没拍成,电影导演谷雷鸣先生的导演剧本也只好成为废纸。
     用何循禧自己的话说,他是借助民族唱法唱好了白字戏曲。这话当然不假,但若没有勤学苦练,那就很难说了。究实,是何循禧的勤快、刻苦,使他练就了音调高、音域广、音色清纯、运腔圆润、特色明显,和念白、韵白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喜怒哀乐分明的唱工技艺特点。

13.jpg

带徒传承倾心力
    “文革”结束,大地回春。文化园地,百花争妍。“文革”期间由西秦戏剧团和白字戏剧团合并起来的海丰县剧团一分为二,演员重新回到各自的单位中去。一眨眼,10年闪过,看眼前,青黄不接。何循禧看到了,上级看到了,但要解决这个问题,绝非易事。纵观全团上下,少了一辈人,多数演职员均是年事已高,临界退休年龄。若不尽快解决,白字戏的演技、声腔、排场、特技有恐毁于一旦,白字戏这一珍稀戏种必将万劫不覆。何循禧看在眼里,急在心头。1979年,他由海丰剧团副团长回任白字戏剧团副团长,后又被任命为团长。在这一过程中,他积极向上级反映剧团演职员断代的问题,要求上级正视加以并解决。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对白字戏执着的感情,终于得到上级的重视,不久,便开出了“分期分批吸收演职员工”的“处方”。于是,白字戏剧团放开手脚,通过考试等多种形式,认真筛选,严格把关,先后吸收了50多位学徒。这既令剧团充满活力,再现生机,也令剧团负担骤重:剧团要排戏、演戏,解决演员的吃饭问题,同时又要培训新演员。那时节,何循禧一天到晚都扑在剧团里,忙得不亦乐乎。但在带徒培训中,他一点也不敢懈怠,尽自己所学,将技艺毫不保留地尽数传给新一代。他还根据实际,制订了“两条腿走路”的措施,即在新演员接受普训之后,采用边排戏边授艺的方法,把新演员尽快推上台。他与叶本南、张初定、钟芝铭、邱金约、黎友道、赖一心、叶三成等等老艺人一起,各尽所能、各显神通,言传身教,硬是循序渐进地将唐大聪、吕鸿如、陈小燕、余海平、余锦程等50多位学徒,培养成为海丰白字戏剧团的中坚力量。


     当然,这种速成的办法必然存在着不足,就是有的还学得不够精细,唱、唸、做、打均或多或少存在瑕疵。在加强实时辅导,严格督促提升的同时,从全面、系统传承白字戏技艺、声腔出发,何循禧经过严密策划和认真组织,决定将老一辈艺人的音影留下来,以利新演员学习研究,促成白字戏的生态、活态传承。他以极为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行动,调兵遣将,组织排演,购置服装道具,设计舞美,一举由国家文化部录制了《楼台会》、《古城会》、《放走曾荣》等6个折子戏的音像带;主动配合香港文志唱片公司录制了42出传统戏的录音带。这些重要资料,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在世演员的技艺、声腔表演,使得海丰白字戏剧团建成了一个强大的资料库。事实证明,这批资料是无价之宝,不时为该团演员提供着营养。
9.jpg

     退休了,本该享受天伦之乐,过过悠闲的晚年生活。而何循禧却仍把心留在白字戏里,他经常到幼儿园、学校,为孩子们传技授艺,教给他们唱腔,传给他们表演程式,还向他们介绍白字戏在地方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以及传承白字戏的重要性,尽可能地让我们的下一代对白字戏有所了解,让更多的人来关心白字戏的传承发展,使其代代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有时,他没事在家,想喝喝茶、品品烟。谁知,门铃响了,一看,原来又是几个专业、业余剧团的演员相约结伴,前来问师。于是,他泡茶待客,并应各位演员的要求,或矫正发音,或示范演技。面对演员特别是接受能力差的演员的一问再问,他还是不厌其烦,反复讲解、说明、示范,直到大家领会为止。去年,汕尾市城区排演我省首部原创大型渔歌剧《默娘》,邀他当艺术指导,他满口应承,并自掏车费,三番四次亲临排演现场,为该剧的成功演出,不断升华,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作出了无私的贡献。

11.jpg


     何循禧对白字戏的挚爱和对艺术的不倦追求,令他得以在演艺道路上攻关破难,不断攀登高峰。他唱、唸、做、打样样精通,其眼神、面部表情更是精细别致,层次分明,妙趣横生,每每恰如其分地留下一处处潜台词,从而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和内心精神世界;他紧紧抓住南打特点,附之以披叉、搅沙、探海、后下腰、翻腾虎跳等特技动作,将人物演得高标逸韵。难能可贵。他的名字和事迹,被编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

1.jpg


                              (文章来源:钟训成、林汉齐    整理:陈锤    图片提供:蔡晓辉)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1 收起 理由
城市守护者 + 1 捷胜人的骄傲!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陈旭光】逆境崛起,精彩人生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陈训成】大道至简方成器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许固令】他笔下展示着多彩的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庄玉君】中国精神荣光绽放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唐托】 一生挚爱西秦情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钟声坚】——商业巨子钟声坚

发表于 2014-12-27 14: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发表于 2014-12-27 14: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天道酬勤,何循禧先生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发表于 2014-12-27 14: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字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循禧
发表于 2014-12-27 14: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循禧先生,祝你长寿安康
发表于 2014-12-27 14: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循禧先生为汕尾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于 2014-12-27 14: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汕尾人民的骄傲,您为汕尾人民争了一口气
发表于 2014-12-27 14: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循禧先生退休后亲自传技授艺发挥余热,造福祖国下一代
发表于 2014-12-27 14: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师为家乡的白字戏贡献了很多,向他致敬。
发表于 2014-12-27 16: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艺双馨
发表于 2014-12-27 20: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来,赢得了掌声,赢得了敬重!
发表于 2014-12-28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师太厉害了,这其中的艰辛恐怕他人是难以理解的
发表于 2014-12-28 1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像何老师致敬
发表于 2014-12-28 1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2-29 16: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师致敬!
发表于 2015-1-7 17: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2-15 15: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致敬。汕尾人的骄傲。
发表于 2015-3-2 15: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艺双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