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明办推荐的陆丰“民间包公”郑水顺同志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其先进事迹目前在中国文明网“身边好人活动”官网刊播展示并接受网民投票评议,市民可登陆 http://t.cn/RvMT5Qf为204号郑水顺投票。投票有效期截至2015年1月31日。
郑水顺现年85岁,身材瘦小,精神矍铄,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丝毫不改当年“两纵”战士的角色。他是陆丰市河东镇后坎村人。村里有两万多村民,在当地属于比较有分量的村庄。郑姓是该村的大姓,他则是这个大姓中的“老大”——潮汕地区郑氏宗亲会陆丰市后坎村会长,他同时还是陆丰市郑氏宗亲会会长,又是东江纵队战士联谊会城东分会会长。 18岁就参加革命的郑水顺,在邻里四周颇有声望。他的“两纵”老战友这样评价他:“年轻时就性情威烈,嫉恶如仇,公正无私。”他在城东副食品厂的同事,70多岁的林奕财回忆:“虽然他家里孩子多,有六子二女,负担很重,但老郑从来不贪不占。”他98岁高龄的老母亲说:“我们郑家自祖辈以来就一直有行善助人的传统,远近皆知。” 记者在他家采访时,放在墙角的电话不时响起,大半是寻求帮助的,他有时竟赤脚跑过去接听,必要时即整装骑车前往。外出调解纠纷,几乎成了他每日的例循之事。十几年来,他骑坏的单车有十几辆之多。 近20年来,经他成功调解的纠纷“没数过,但上千起总是有的”,包括打架斗欧、邻里不和、地界纷争、债务纠纷等各种民事纠纷。受惠于他的心底无私、处事公正、群众送匾称赞他:“当今雷锋,似古包公。”群众送来的匾额条幅挂满了他家堂屋的墙壁,每个字句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郑水顺20多年来,调解1000多起民间纠纷。 出资救人 2012年7月16日,在后溪路段,郑水顺骑着单车,要往陆城购置用具。这时,偶遇一位欲寻短见的中年妇女要跳河,郑水顺既体弱多病,又不熟悉水性(不会游泳)。此时,来了两位要去做工的年轻人,郑水顺出资500元,劝说他们下河里救人。这样,终于把那位妇女得救。 自掏腰包解人纠纷 郑水顺人生轨迹的改变,是从公路开始的。 老郑原是陆丰市城东镇副食品厂的员工。单位因效益差解散后,他在厂房所在地乌土笼的陆伍公路旁空地上搭起棚寮,开起了经营日常用品的小店。 乌土笼属城乡结合部,居住人口复杂。陆伍公路是陆丰市区通往陆河、五华的交通要道,路面上车流人流较多,大小事故时有发生,,古道热肠的郑水顺便当起了义务调解员。 有一次,一位骑单车者和路人相撞,一个要赔,一个不肯,双方几乎动起手来。在店路忙活的郑水顺将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他冲出将双方分开,自己掏出20元钱塞给被撞者,然后好言相劝把他们打发走。周围群众觉得老郑这人不可思议,“自己做好事还要倒贴钱”。对小纠纷,郑水顺总是自己付钱了事。刚开始时,大家还以为老郑碰上熟人或是另有所图,慢慢地见多了,才知道他们这里出了一位“活雷锋”。 公路上的“守护神” 要说老郑的出名,主要还是对因匪路霸的打击。 有段时间,陆伍公路陆丰境内路段出了不和谐的现象。附近村庄一些游手好闲之辈去起了“靠路吃路”的歪主意,踩着单车或是骑着摩托车在公路拐弯处或是人上坡路段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讹诈勒索过往司机。弄得过往司机特别是陆河籍司机人心惶惶。 嫉恶如仇的老郑哪容得下不法之徒败坏本地名声。他先是暗中走访附近村落,掌握作案人员情况和作案手段,又吩咐过往司机再遇此等事情可随时打他电话。自此以后,只要司机打来求助电话,老郑无论生意多忙,总是立即踩自行车赶往现场。 至事发地,老郑找出破绽后,便对肇事者大声训斥,逐一戳穿其伎俩。老郑是“两纵”队员出身,性格之刚烈在附近村庄是出了名的。肇事者心虚,只好乖乖溜走。老郑没有就此罢休,逐一上门告知其家长,指出此等行径不但犯法而且败坏本村形象,如再被他发现,就扭送到派出所处理。几次交锋过后,那些游手好闲之徒捞不到好处,便在公路上销声匿迹。过往司机都称赞老郑是他们的“宁护神”。原陆河县公安局长得知此事后,亲自登门拜访,还派车接老郑去陆河旅游观光。 老郑出名后,几乎每天都有人登门请他调解,店里的事就交由太太打理。太太不识字,算数又不灵,只好叮属顾客自称自付,生意大受影响。老郑思虑良久,只好将店关掉,当起全天候义务调解员。 老郑家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调解热线,老郑从此也再没有上下班概念,电话一响,随叫随到,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风雨阴晴,至今骑坏的自行车已有十多辆。 老郑说话如竹筒倒豆,毫无城府,但这种直性子却让当事人放心,很容易产生信任。老郑调解前期工作扎实:先分别找当事人了解情况,再外围调查核实,然后还要把双方召集在一起,面对面对证,又私下分别征询各方对解决问题有何要求。这些前期工作做完后,纠纷往往迎刃而解。 情理法并用出绝招 当今社会,欠款不还的事不少,解决起来难度颇大。老郑情、理、法并用,成功地解决数宗此类难题。城东镇上陈村陈文水、经商时被邻镇某货主拖欠一笔货款3年,上门催付,欠款人声称没有欠他的钱。老郑核实情况后,几次上门做欠款人的工作,将心比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出陈文水完全有权利上诉到法院,不走这步棋已给他很大的面子,希望他三思。几次彻谈,终于做通欠款人工作。老郑知道他一时难以凑足欠款,提出分期还款办法,此举也获债主的首肯,事情终于圆满解决。 刀口上的调解者 很多人觉得老郑这人不可思议:说文化嘛,大字不识一个;论口才嘛,也非口若悬河;提拳脚吗,更非“武林高手”。可为何很多棘手问题到他手里都能圆满解决?追问秘诀,老郑吐出两个字:公正。经他调解成功的,很多当事人双方都登门表示感谢。 20多年来,老郑曾从猛汉手中夺下棍棒,曾在闹事者手中夺过砍刀,还曾在数百械斗一触即发的人群中拍胸让大家往他身上招呼……在他手中,几十宗即将激化的纠纷无一酿成刑事案件,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非常大的贡献。 海陆丰有句俚语:“公牛存双角,公人存双目”。其意是:公家的牛耕作时大家喜欢呼来唤去,因劳累瘦得只剩一双角;而从事民事调解工作的“公人”整日疲于奔命,累得只剩下“双目”。而老郑的累却是“自找”的——如今他虽已年高84岁,却依然乐此不疲。 公正源于一种本色 在老郑的身上,有一种“公正效应”。 有一次,家住陆城的陈某某家里有人闹矛盾,他的叔公是离休的老公安局长,便请求其帮忙解决。老公安局长并没有亲自出面,生怕“清官难断家务事”,他委托老郑前去替他解决。其实,老公安局长在任上就经常请老郑出马帮忙调解民事纠纷了。 老郑还是村里公益事业的热心人,村里修桥筑路,校舍建设,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乡里人都知道,老郑的身上有一种“公正效应”。比如,发动外出老板捐资公益事业,就非他去不可,因为老板们信任他,觉得把钱交给“不贪不占”的老郑放心。 公心源于一种本色。老郑是两纵会员。1994年陆丰城东、河东两镇拟联合成立两纵老战士联谊分会,他在缺席的情况下,大会仍投票选举他为分会会长,大家说:“投他的票是因为他做事公正”。他出身革命家庭,当年,他家是乡中的大户,拥有不少收租田亩。后来,祖父、大伯、大伯母追随彭湃、张威搞农运,先后为革命捐躯,一门三忠烈,还有六间房屋被反动派焚毁。受前辈的熏陶,老郑养成了打抱不平、疾恶如仇的性格。18岁的他就秘密参加地下党组织,在陆丰高田乡地下交通站当交通员。有一次,伪军到河西镇石山乡武装收租税,地下党决定派老郑前去探明虚实,靠着机智勇敢,他顺利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他和另外几位地下党员在大安厦饶村被敌人包围住,机智的他领着大伙从村后的河上逃走。解放后,老郑先后在后陆乡府和河东镇府任武装干事,50年代因受叔父地主身份牵连被清理出队。由于他为人刚直,处世公道,又工作负责任,未获平反就被当时的陆丰副食品厂聘为保管员。他于1991年才恢复组织关系,隔年办理了离休手续。 老郑当了全天候的义务民事调员后,家务事就全落在他的妻子身上。“老郑心肠好,不论是谁,随叫随到,哪有时间顾及家庭,只是要顾及自己的身体,毕竟岁月不饶人。”他的老伴提起老郑,一片怜惜之情。 年事已高的老郑,如今仍有不少人上门找他调解纠纷,他依然风里来雨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