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980|回复: 36

[汕尾当代名人] 【汕尾当代名人:陈训成】大道至简方成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7 17: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1.png
【人物简介】
    陈训成(1968年——        )出生于广东海丰,职业画家、陶艺家;1994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陶艺委员会委员、策划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陶瓷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画院特聘研究员、汕尾市政协委员。


【主要成就与贡献】
一、奖项
荣膺“影响中国2012年度媒体关注的中青年陶艺家”荣誉称号;
作品《道法自然》获中国收藏2012年十大艺术陶瓷名品金奖;
作品《境由心造》获第十五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实力派类别金奖;
作品《山水方滋》获第十五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竞赛类别金奖;
作品《和境》获第六届广东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金奖;
    作品《山水方滋之珠江新绿》获第六届广东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银奖;

图片2.jpg    图片3.jpg
    和境                        
观化
二、个展
广东画院: “陈训成”水墨个展
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大器——陈训成”艺术展
岭南展览馆:金颂艺术之旅——陈训成陶艺精品展
御方会馆: “写陶记”陈训成陶艺展
流花公园浮丘:“陶意“陈训成艺术展
广州菩及艺术馆:“丹青瓷韵”陈训成艺术展
广东美术馆大美画廊: 器度-陈训成陶艺展
深圳罗湖美术馆:器度-陈训成艺术展

图片4.jpg
苍松图
图片5.jpg
抚琴图
图片6.jpg

三、联展
广州美术学院展览馆:“06陶说”陶艺展
广东美协:广东美术50周年“国际海报邀请展
广东美协:首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
广东美协:广东第五届中国画大展
广东美协:广东省庆祝建国60周年美术大展
韩国:26届亚洲艺术展
广东美协:第二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
浙江美术馆:第八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中国美协:中国首届当代陶艺大展
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市场美术馆:视觉中国洲际行-中国陶瓷
东莞莞城美术馆:中国当代陶艺邀请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 “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
图片7.jpg
放鹤图   
图片8.jpg
红荔图
四、出版
《陈训成水墨》
《生活的禅》
《大器-陈训成陶艺》(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名家精品”系列丛书)
《写陶记-陈训成陶艺展作品集》
《新瓷语-广东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
《心源-陈训成写意花鸟手册》
《器度-陈训成陶艺》
《中国实力派艺术家陈训成陶瓷艺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器度-陈训成陶瓷艺术》
五、收藏
部分作品分别为下列单位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岭南美术馆、深圳罗湖美术馆。

【精彩人生】
大道至简方成器
    从某个层面上说,一件陶瓷,本身就是一场人生。从泥到坯,碎、揉、利、拉、烧……画上图案或制成雕塑,数十道工序后再进窑炉,浴火重生。但最后始终逃不掉破碎成土。从原本的白纸一张到笔墨丛生,也许是五彩斑斓,也可能是疮痍满目。倒窑就如夭折或者遗弃,窑变则似华丽转身。不论坦荡无垠还是荆棘塞途,陶瓷和人生一样,不可重来,不可复制。
   一件陶瓷所承载的也许真的就如此厚重,至少放在陈训成身上,它与人生无异。而人生则是一场修行,无关长短成败,只论心神因果。

  当代艺术世界里,有人针对西方艺术法则全盘照抄,乱抹一通加上个生僻的字眼便招摇过市为先锋艺术;也有人将中外文化胡乱拼接,号称中为西用、西为中用一时忘乎所以还扬言某画派创始人;还有人干脆坐吃山空,用油画的技法在宣纸上涂鸦,把国画的模样抠出来搬上陶瓷,毫无保留、全无变通……
面对混乱浮躁如此的创作环境与文化境遇,许多严肃的艺术家一时不知如何言语。陈训成和其中的多数一样,既然难以力挽狂澜,那就选择独善其身。于是,他将生活定格得尽量简洁,做艺术,读书,悟道。这样的简单生活徘徊于广州和景德镇之间,不紧不慢,有条不紊。
图片10.png
   广州的工作室设在广州塔附近,室内的静谧与都市的喧嚣仅一墙之隔。而陈训成的名声,早已在墙外大躁于众。反而是景德镇的那一亩三分净土,尚无些许曝于人前。
   景德镇东郊三蕾化工厂,这是一家由官方改制的陶瓷老厂,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代表性艺术家聚集的创意园区。陈训成的工作室环境优雅,鸟语花香。虽然地盘偌大,但连楼梯口都被瓷器塞满,依然显得有些拥挤。只余下靠墙的位置,架着一列列图书,历史、人文、书法、美术史论应有尽有。
   就像浩瀚如海的杂志报刊里写的,陈训成与许多长发或光头、长须或僧衣不一样,他干净利落,清爽从容。之所以选择这间老厂,除了偏僻得沉寂外,更多地是因为它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仅千米相望。而这所陶瓷界的最高学府,正是陈训成的大学母校。
图片11.jpg
   人们不禁要问,陈训成是如何从广东老家远行至此的?为何选择素不相识的陶瓷?为何成名后还常驻于此?我们很容易翻出他的历史。
   四年级的时候陈训成执毛笔写字,初一开始绘画。1990年在广州美院与景德镇陶院两家高校同时录取的情况下,源于某种理性的冲动选择后者,远行瓷都习陶。因为有功底,一入学陈训成就被景德镇的艺术氛围感染,三年级的功课他一年级就开始学,并且积极走出校门,帮一些作坊设计造型。在同学们忙着画素描、做图案时,他已经开始在坯上画青花了。
优异的成绩毕业后,陈训成到南方周末当美编。虽说媒体著名实力雄厚,却不是他想走的艺术道路,于是在一年后出走下海。接下来的10年,他选择迅速壮大原始积累,做工程、搞设计、开公司,广州上海深圳各地奔波。差不多十年时间,他把未来的物质基础打好,“但我从来没放弃过艺术,我只是想,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再做艺术就纯粹得多,不用总为了生活而做不想做的作品。”
图片12.jpg
    陈训成说,行走了那么多的地方,看尽了如此多的美景,人总该停歇一下。2002年,他回到老家海丰,开始隐居式地画画。2004年,他怀揣着不能舍弃的人文情怀与原始的梦想回到景德镇,静下来画瓷。
   现在,坐在景德镇的工作室外,能听见的,全是吹釉与利坯的机器声。能看见的,全是泼墨描线与窑炉烈火。陈训成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件陶瓷半成品,经历过从泥土到瓷坯的过程后,开始坐下来安静往心里填点东西了。生命好像又一次重新开始。

    不管怎么说,艺术品与艺术家都是相应而生的。艺术品能够帮助了解艺术家,艺术家能为艺术品做好注解。读过陈训成,再去欣赏他的作品就轻松得多,反之则较为困难。
   困难在于作品,大写意,重彩简形,花鸟鱼虫,寥寥数笔却韵味深厚。所谓写意,俗称“粗笔”, 即大道至简,以最少的笔墨,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原用于国画中,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大写意则更为简洁,以草书入画,注重用线的书法味和墨色的多变性,首重趣味,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
图片13.png
  遵循陈训成的过去,就很容易理解大写意的来龙去脉了,即是国画、书法基础与陶瓷工艺技法掌握的有机结合,刻画出骨子里的文人气质与禅位境界。这应该是一种技术与气度的综合发酵。
陈训成尤其钟情明清民窑青花大写意的不拘一格,几近抽象的山水纹里带着明代文人画家徐渭的风骨。以简胜繁、以拙胜巧。“读大学时我收集了五六箱景德镇明清民窑的碎旧瓷片,清洗完认真研究过。”有眼里劲儿的人便可发现,陈训成的笔墨,既有清代八大山人构图疏简、花鸟鱼虫的趣致,又仿佛深谙西方印象主义中道法自然光影与色彩的法门。教授吕金泉这样评价陈训成:“他在很难掌握的器物造型上如同在宣纸上—样潇洒自如。”
图片14.jpg
    那么,陈训成的画作依然附着了西为中用、瓷纸嫁接的影子。但懂行的人一看便知,作品始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无论瓷还是纸都竭力彰显东方传统审美情趣。
追究历史上的东方文化,确切地说是中国文化,大致历经了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一般以百家争鸣来形容,被称之为先秦文化。它就像是文化的大爆炸,诞生的大家包括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哲学、理论、法学等百花齐放。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它表现在文化的大融合。包括佛学的东进、因战乱导致的文化西迁。
   第三个时期是唐代。它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化。唐代文化代表着人类文化的一个巅峰,包括西域文化,南亚文化,乃至欧洲文化的大融合。
有人总结,这三个历史重要时期唯一的共同点是,在主体文化建设上,坚持了东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征,并没有盲目去人为改变。一切外来文化,都是作为文化变革的元素而不是文化的主体来对待,并服务于东方文化的精髓。
从根本上说,陈训成的绘画理念,始终未曾脱离这一文化精髓。而上述的文化沿革,正是他研究内容中的一部分。

   其实陈训成和许多人一样,并不是一蹴而就得以成功,他同样经历了无数次绘画瓶颈与烧瓷失败,撕过很多画,摔过很多瓷。故此,他有意将工作室打造成开放空间,布置上他的作品,摆满四处收集来的文化古籍,以及各式绘画史书与图册,供同好者在此饮茶、品瓷、谈天或是做小型沙龙,填补艺术独立人文交流的空白,以达到共同进步之目的。
   陈训成除了做艺术,另一大喜好就是读书。他在书中认识八大山人,邂逅徐渭,了解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他以同样的人生进程审视每个人,果然艺术的造诣均呈现一种由具象到意念的心相过程。
图片15.jpg
   这又要追述到先秦时期,意念的内心审美正是在此时奠定了基础,这以最为人知的庄周“逍遥游”型思维为代表。也就是说,用自己个性的内心感受,自由地对物质世界进行评判。
  然后至唐代,意念审美得以用“意境”作为词根,开始被广泛使用。这期间,自然还经历了魏晋时期逐渐成型的“意象”阶段。
  往大方向说,由具象到意念,是一次中国文化的跨越。中国文化至此走上了“由心应物”的表达,这与西方美学思想中的“引物言心”有本质上的区别。
   然而这种跨越竟能够巧妙地应用到每个艺术家身上,从写实的具象到写意的境界,基本是统一的发展轨迹。陈训成的极尽简约,大概就是意境了,尽管他固执地认为还未达到某种高度,至少在生活上就未能脱离俗世的困扰。尽管他现在的困扰并不多,但凡遇到,便以安静平凡的心态层层将其抽去。
图片16.jpg
  尽管这样的处事不惊难能可贵,但陈训成并不能在短时间彻底解决困扰。他甚至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不时思考人生为何而来、为何而去、为谁而活。
    陈训成对中国诸子百家等文学脉络尤其感冒。他从《易经》领悟到,不要逆“造化”,要顺其自然地去生活,顺应自然的变迁。陈训成就这样一边困扰、一边读书,一边艺术、一边生活。“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到位。我不应该把艺术看的太重,也不宜太过彰显。立于其外,原来它就是那么简简单单的那么回事。”
    这倒又契合了大写意的大道至简了。现如今陈训成对待生活与对待艺术的态度出奇得一致,舍繁就简,重在心境。然,大器即成,小美在握,泰山崩于前何来面改形色。

附1:                     
心    声
——陈训成访谈录

访问者(欧阳班恒):
   昨天我在写采访提纲的时候,刚好听到一首歌,里面有这么一段歌词,个人觉得非常适合用在您身上,“总有一些随风,总有一些入梦,总有一些长留心中,于是有时疯狂,有时迷惘,有时唱”,我们知道您的身上也是有很多故事的,您觉得在您的经历中,哪个时间段是属于比较疯狂的,哪个时间段又是比较迷茫的?
图片17.png
陈训成:
  这段歌词确实比较符合我的过往人生。疯狂的时候是我读初一到高中的那段时间。可能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所以对“疯狂”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不同,我觉得年轻人疯狂一点不是不好,对艺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就应该执著狂热。那时候的我,内心深处时常有那么一个声音:要考广州美术学院,要做一个大艺术家。于是疯狂的学习绘画,几乎是一种痴迷的状态。也许是自身的天赋不好,也许努力的还不够,对绘画精气神的领悟还未到火候,第一年带着试试的心态去考试,结果名落孙山,于是接着考了三年,终于如愿以偿。这期间我的家人都劝我放弃,想让我学点别的比如装修、设计之类的,但我还是坚持了下去。当时广州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是四千多个人选十二个人,可见有多难。不过后来在对艺术领域认知的过程中,感觉整个广东地区的艺术氛围相对浮躁,所以改选了景德镇陶瓷学院。从长远来讲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我很幸运的坚持了艺术的道路,今天这个盛世对艺术家来说有着非常好的环境。如果当时我的想法功利一些,也许我就放弃了我最初的理想。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人生状态,正因为延续了这种对艺术的执着,我才一直在从事我所热爱的艺术事业。
  迷茫的时候应该是我大学毕业之后的那段时间。大学毕业之后分到《南方周末》当美术编辑,单位很好,待遇优厚。上了半年班之后我却渐渐的感觉到,我的理想和我目前的工作状态差的太远。我想做的,是真正的艺术,在这种体制之内,我无法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得到内心的满足。于是毅然辞职,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用十年时间,把物质基础打好,然后全身心的回归到艺术。艺术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于是在迷茫的时候我开始了另一种疯狂,为经济基础奋斗。起初去深圳打工,四处碰壁,多亏朋友照顾,在一家广告公司落脚,那时的处境非常艰难。和之前国家单位优越的条件、良好的环境相比,我似乎把自己从天堂丢到了地狱,当时的心情是非常落寞和酸楚的。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装修、搞设计、开公司,事业也经过几起几落,但是几年之后,我终于达到了自己当初设定的目标。2002年8月份,我决定再次调整方向,我要为我的理想而活。把公司的事务全部辞掉,回到我的老家,闭关两年。我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思想上必须很彻底。人在高速前进的状态下突然转向,起初都会有不适应,我只有努力让自己静下来。于是开始画画、读书、亲近自然,舍弃一些浮躁的想法,回归到理想的原点。在那两年中我画了几千幅画。之后在广州建了工作室,开始认真的做艺术。04年年底我回到了景德镇,因为我是读陶瓷专业的,然后一路走到今天。这就是我从迷茫到现在淡定的的过程。
图片18.jpg
访问者(欧阳班恒):
   从您的经历而言,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您一直在做的就是追求一种随性的状态,不管是之前商业上的成就也好还是现在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中,都是想要达到那种自由、随天性的境界?
陈训成
   可能跟我平时比较喜欢读《易经》、道家的、佛学的书籍有关,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沿着自己应有的轨迹去做,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做生意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活的拘束,减少一些生活的压力,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作。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别人只会看到你的结果,只有做出了成绩,别人才会肯定你,否则就要承受很多压力,就无法全身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访问者(欧阳班恒):
  从您的作品里可以看出,您的身上有一种中国士大夫的精神。您的作品比较多的似乎是文人画的风格?
陈训成:
  应该讲我们还是延续了中国文化的文脉。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明清文人画的风格,我觉得明清文人画跟我内心的文化取向比较接近,所以就慢慢学习,师法前人。虽然现在我在做陶瓷艺术,但是我一直在两个领域兼容并进,第一是纸本的中国画领域,在陶院就读之前就一直在坚持绘画,没有放弃。第二个就是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的陶艺领域的高温颜色釉。我现在探索研究的是把国画的书写性运用到陶瓷上,在国画和陶瓷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另外我特别注重器型的设计,这些器型都是我自己设计出来的,我希望把自己的创意完完整整的通过陶瓷表达出来,而不要受到器型的限制,同时也注重陶瓷这个艺术门类所具有的装饰性。
图片19.png
访问者(欧阳班恒):
也就是说您是做了一个纸本和瓷本的嫁接?
陈训成:
   也可以这么说,因为各种艺术门类都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自身的魅力。有些意境可能在陶瓷上表达会比在纸本上更好。而且陶瓷具有它本身的一些艺术特点,比如说窑变。
访问者(欧阳班恒):
  一个地方的人文传承、气候、地理、成长经历,都会对艺术风格造成影响,作为广东的艺术家,您的风格有没有或多或少的 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
陈训成:
  肯定是有的。一个艺术家的技法和艺术思想的成熟是有轨迹可寻的,我的思想观念肯定会受到我的成长和生活的环境的影 响,尤其家乡对我的影响,是从小就渗透我的性格里的。海丰的人们的性格总体来说是比较强悍,比较率性的。从地理环境来讲,海丰县背山面海,有着非常长的海岸线,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已经在东南沿海聚居生息,夏、商、周至春秋战国为“南蛮”之地,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强悍的民风。因为那里自古渔业就很发达,先民主要以出海捕鱼为生,每天都要面对大自然不可预知的危险,所以造就了海丰的人民的果敢,勇毅,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从人文传承上讲,海丰诞生过许许多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比如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彭湃、中国致公党创始人陈炯明等等,海丰也是个文化之乡,著名版画家何白涛先生,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先生也都是海丰人。我从小生活在这种人文鼎盛的环境,自然会受到当地文化习惯的影响。从大岭南的地域性来讲,这个地区花果丰富,我的作品里面的荔枝等花果都是取材于当地的景物,岭南画派所具有的灵气淋漓、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的风格特点也对我有着一定的影响。
访问者(欧阳班恒):
  您觉得应该让读者、收藏家从哪些方面去理解您的陶瓷作品?
陈训成:
   我认为这个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赏玩艺术品,那么看到的符合自己眼缘的作品、能令自己欣喜的作品就是值得收藏的,因为收藏家自身能与作品、以及作品的创作者产生共鸣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如果要做一个专业的收藏家,要为自己负责,就要去读一读中国的陶瓷史,了解当代陶瓷的发展过程,也需要了解这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世界观和价值观。



附2:
器    度
——陈训成作品点评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名之名,为用” 。器就是用,不可言之言为道,道就是通往一种远,通往一种有,通往一种虚无,这种通达的途径和通达的尺度就叫度。 所以,在器度这两个字中,它实则上包含道家和儒家的合度的思想。陈训成先生既是一个中国画家,也是一个优秀的陶艺家,那么在这个里面,他首先就要在“器”上做文章,所谓“器’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材料,所谓的’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瓷质和纸质是两种不同的材料,那么在纸质上他吸收了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晚明入清的一些优秀艺术家,比如八大山人、石涛,尤其是八大山人这一派的绘画传统,在一种空间和笔墨的情感、空间的一种乐感上,他在这里面做了比较多的思考,那么当把这一些空间感,把这些由笔墨体现的音韵感要和瓷质结合起来的时候,它就会发生另一种变化。
图片20.jpg
  我们回头讲一下“器”,瓷质的“器”和纸质是不同的。瓷是来自于土,但是它要经过火的煅炼,在土和火的煅炼中要融入一个艺术家对土的认识、对火的认识,同时也要融入他对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一种认识,特别是他在纸质的材料上,几十年、十几年的绘画实践中把它融为陶艺这么一个器的制作过程中的一个认识。所以,我觉得他做的很好。第一,他首先能把握纸质得到平面感和笔墨感,他的作品有一种纸质感所有的韵律和书写性,同时也有纸质的这种广泛的或者比较讲究的空间的感觉。
  比如,陈训成这幅作品《问道》,应该说这幅作品是受八大山人的一定影响,那么我们就从名字上来讲,实际上它是一种追问、一种叩问,叩问的终极是“道是什么、道在哪里”,那么,在中国的道家哲学中,道是循环不止的生命,这种生命既是人的生命,也是一种宇宙的生命。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非常巧妙的用了两个元素,一个是线条,他用了一个极具弹性的线条,把人的一种精神的张力有一种放射出去、绷弹出去的这样一种感觉。绷弹成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如果我们把这幅作品放在一个方的作品中,可以想象一下,实际上,中间这根极具弹性的线条,他是画了一个道家的经典图的太极图,太极图当中的那根“s”线,它就等于我们想象把这个放大就是太极图中的“s”线。那么,他就把这幅图的左右分为太极的两极,这两极就是生命的循环,而他把他的画眼放在太极的鱼眼上。比如一个太极图,那么上面是这样一个循环。这个人就是在这个鱼眼上,上面那个房子就是在另一个鱼眼上。阴阳交合,生生不息,所以就问到:道是什么?道是通过有形的,我们能见到的东西直逼我们心灵的,我们精神的逍遥的未知的一个遥远或者是一个很阔达的境界。所以这幅作品,我们觉得作者给它取的名字“问道”,画眼恰恰也是在问道,他追求的一个宗旨是“生命是什么”。
      图片21.png    
   再如,陈训成这幅作品《多福图》,线面点和器型自身的方、线条的柔韧;石榴的圆和石器的这种方硬;石器的这种暖色和陶器的这种冷构成冷一种对比。在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他很好地把握窑变这么一种陶艺特有的成型过程,因为他懂得怎样利用他的釉料画出这些线条,用火这种神奇的天公之物,在火的锻炼中,让他对平面的理解、对线条的理解、对物的理解得到一种升华,这种升华不是完全由他人为所掌握的,这是由一种天意合成在这里面。所以我说他这里有一个度,这种度是人对一种事物把握的度、人对一个天所能造成的把握,他在一种能合度的情况下把握住的度,这两种吻合,那么就能形成天地人,泥人火三者的一体,然后通过这种釉质,超越自然,超越纸面上的一种材质的文化,而通过它的釉色幻化出一种迷幻的、能够更通透的和我们情感接触的更加圆润的、更圆更紧密的一种瓷质的文化。所以我觉得,陈训成先生的作品,呈现了一个当代艺术家对材料的运用,也就是对器的认识。同样的,体现了一个当代艺术家对文化的把握,对文化和器的运用的一种合度性,是不错的。

文章来源:
大道至简方成器:吴国涛
心声——陈训成访谈录:欧阳班恒
器度——陈训成作品点评:罗一平(广东美术馆馆长)
整理:陈锤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陈旭光】逆境崛起,精彩人生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陈训成】大道至简方成器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许固令】他笔下展示着多彩的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庄玉君】中国精神荣光绽放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唐托】 一生挚爱西秦情
[文化天地] 【汕尾当代名人:钟声坚】——商业巨子钟声坚

发表于 2015-2-18 0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陈大师,新春新气象。
发表于 2015-2-19 2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好厉害
发表于 2015-2-19 2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2-20 14:13:1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发表于 2015-2-23 19: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3-6 14: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3-11 10: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发表于 2015-3-11 10: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3-17 14: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3-17 14: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3-28 15: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致敬
发表于 2015-3-28 15: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3-28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4-2 15: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
发表于 2015-4-14 15: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
发表于 2015-4-14 15: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4-19 15: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至简方成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