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子刀 于 2015-3-3 21:08 编辑
对“搞笑证书”应该宽容 彭伟栋
去年12月23日《汕尾日报》刊发了《“搞笑证书”颁给谁?》的新闻,报道了市面上有销售《最佳爷爷证》、《好老公证》等“搞笑证书”,里面的规格设计和真的证书很相似,内容是因为对方有慈爱如山等条件才被授予这类称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市民认为此类证书可以接受,但也有一部分市民认为这给小孩子一个“错误导向”——有钱什么证都能办到!换言之,是向他们灌输“有钱买证论”。笔者认为,这实在是杞人忧天!对“搞笑证书”之类的玩具应该持宽容的态度。 玩具店可以随处买到玩具枪,玩具枪的外表基本上可以做到以假乱真。法律规定不能非法购买枪支,家长买玩具枪给孩子是不是会给孩子一个“错误导向”——使他们觉得购买枪支很正常、拿着真枪指着大人开枪很合适?看似结论很正确,其实不符合逻辑!玩具就是玩具,孩子年纪较小时不明白,长大一点自然明白,哪里会一直把“童话故事”当成现实生活?我们身边的孩子有哪一个是因为玩玩具枪而走上违法的道路的?答案是没有!现在很多孩子头脑聪明,玩玩具不过是用来娱乐的,哪里会想太多呢?那么,由此及彼,一些人认为孩子玩“搞笑证书”就是灌输“有钱买证论”完全是过分低估孩子的智商了! 时下,很多玩具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因为玩具有“反”面就禁止孩子拿去玩,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思维和生活乐趣的。正确的做法当然是家长从旁引导了。孩子要玩玩具刀,你就告诉他:这刀不是真刀,是玩具,玩玩就好。而真刀是用来切菜的,如果刺到人就会受伤,甚至是会危及生命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引导会使他们正确理解玩具的用途,如告诉他们:“搞笑证书”是玩具,不能和真的证书划上等于号。这样他们怎么会“误入歧途”呢? 再说,如今的电视、网络等媒体都有一些负面信息,这些新闻难道就没有“负面导向”?你能禁止孩子玩玩具,但你能完全禁止孩子看到这些新闻么?时下是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只有家长正确的引导才能教育好孩子。 我们已逐渐走入多元化的社会,家长不该动辄对“搞笑证书”之类的玩具进行“封杀”。即使玩具比较另类,但只要不涉及黄色和暴力的内容就应该宽容,说不定在另类玩具的启发下,你的孩子会是下一个爱迪生! |